新闻  |  天文科学 繁体  
许晋煌律师
陈冠英律师事务所
王欣律师
邱乐立律师
徐豫蓉
林云平
万通贷款
恒兴地产
刘平
鹏翔律师楼
杨红
逻辑商业地产
恒丰银行
泛宇集团
John Park Law

光的故事:生命是什么?(新科学革命降临东土)

薛定谔语录《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深受东方文化影响,他有研读《吠陀经》。

2018年03月16日   维加斯新闻报
陈书增

光的故事:生命是什么?(新科学革命降临东土)


引文:

    【百度百科关于薛定谔方程原文】在1925年,瑞士苏黎世每两周会举办一场物理学术研讨会。有一次,主办者彼得•德拜邀请薛定谔讲述关于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博士论文。德拜指出,既然粒子具有波动性,应该有一种能够正确描述这种量子性质的波动方程。他的意见给予薛定谔极大的启发与鼓舞,他开始寻找这波动方程。检试此方程最简单与基本的方法就是,用此方程来描述氢原子内部束缚电子的物理行为,而必能复制出玻尔模型的理论结果,另外,这方程还必须能解释索末菲模型给出的精细结构。

    【解释】:罗教明教授的共振氢原子模型是波尔模型的加强版,能够解决氢原子稳定性问题,不会因为电子能量散失而掉到原子核上去的问题。而且罗教明教授可以从圆周运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从薛定谔方程也可以复制出共振氢原子模型。同时,满足精细结构。共振氢原子模型打通了经典和非经典的界限,两者是等价的。恢复了物理学美丽的天空。



    【原文】很快,薛定谔就通过德布罗意论文的相对论性理论,推导出一个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他将这方程应用于氢原子,计算出束缚电子的波函数。因为薛定谔没有将电子的自旋纳入考量,所以从这方程推导出的精细结构公式不符合索末菲模型。

    【解释】因为薛定谔方程工作在频域空间或者说概率空间。电子必然只是数学的质点模型,而不是由大小尺寸的球模型。必然就不符合精细结构的索末菲模型。在频域空间谈电子的左旋和右旋这是毫无意义的,谈电子的相对论效应是毫无意义的。然而,相对论可以用在围观领域,球模型适合于描述电子。不用担心电子的表面线速度会超越光速。因为电子球半径有尺缩效应,从而线速度会下降,不会超越光速。


    【原文】他只好将这方程加以修改,除去相对论性部分,并用剩下的非相对论性方程来计算氢原子的谱线。解析这微分方程的工作相当困难,在其好朋友数学家赫尔曼•外尔鼎力相助下,他复制出了与玻尔模型完全相同的答案。因此,他决定暂且不发表相对论性部分,只把非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与氢原子光谱分析结果,写为一篇论文。1926年,他正式发表了这论文。

    这篇论文迅速在量子学术界引起震撼。普朗克表示“他已阅读完毕整篇论文,就像被一个迷语困惑多时,渴慕知道答案的孩童,现在终于听到了解答”。爱因斯坦称赞,这著作的灵感如同泉水般源自一位真正的天才。爱因斯坦觉得,薛定谔已做出决定性贡献。

    【解释】为什么薛定谔阉割了之后才能发表呢,因为必然是需要阉割掉相对论性部分的。电子在频域空间或者说概率空间是数学的质点,不具备任何的尺寸大小。只能是阉割掉。赵国求教授的双四维时空理论里面恢复了以球模型研究电子。这样电子就有相对论效应,这才完整。牛顿我可以叫小朋友,但是赵国求教授我不敢不尊重叫小朋友了,但是我觉得国求,国球,电子球比足球为国争光多了。赵国求教授的理论是划时代意义的,必然会发扬光大。



    1.薛定谔的渴望

    【原文】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了对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知识的强烈渴望。最高学府(大学)这个名词使我们想起了从古到今多少世纪以来,只有普遍性才是唯一可打满分的。可是近100多年来,知识的各种分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使我们陷入了一种奇异的两难境地。我们清楚地感到,一方面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在获得某些可靠的资料,试图把所有已知的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另一方面,一个人想要驾驭比一个狭小的专门领域再多一点的知识也几乎不可能的了。

    【解释】这是薛定谔在其专著《生命是什么》的序言中谈到的内容,想必他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放在了前面。本章的原文都是选自这部专著。

    这不仅仅是薛定谔的愿望,也是古往今来学者共同的心声。

    爱因斯坦矢志不渝地追求大统一理论,虽然没有能够最终完成,但是也留下了未竟的事业。然而可惜的是,爱因斯坦没有机会深入探求东方哲学,否则爱因斯坦就可以完成了。但是这个大统一理论并非像他最初想像的那样,不是一个公式,也不是一族公式、一族定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形式逻辑系统只是数学语言,属于数学时空,这也是现象时空的产物。在这个时空打转,虽然可以得到许多的新的推理得产物,也可以和实验吻合。但是并不是自在时空,并不是实相。实验只不过是用谎言验证谎言罢了。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对于东方哲学不够重视,未能遇见阳明心学这样的利器,所以也遇见瓶颈了。

    然而薛定谔则不然,薛定谔多次提及东方哲学,特别是印度的《奥义书》。也许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得、叔本华和尼采等都是西方见道的贤哲,只是西方人不知道他们的道和东方的道本来是相同的罢了。在西方贤哲的眼中,道等同于真理。正所谓万法归一,都可以归于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之说。

    古人讲: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即是无上甚深禅。什么是离相呢?离相就是要把外在的表像,外在的色相与实相分离。这个分离并不是在道理上讲通就行了,还要在内心完成印证。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顿悟而得道,就是一瞬间顿悟而印证了。当前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把现象实体和自在实体分离,这也与禅宗、心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由此可见离相即是得道,即是禅,这是最简单而又是最难的事情。所以爱因斯坦的月亮、薛定谔的树、王阳明的花、公孙龙的石头和白马这些公案才能够成为公开的秘密。

    电子是现象实体,是观察者和电子的自在实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时间、空间、速度、长度、品质和能量都是现象实体。薛定谔方程是描述现象实体的工具,电子云也是描述现象实体的工具。相对论也是如此。

    如果能够致良知,能够恢复本心,就可以一通百通,就可以圆融贯通了。这就是薛定谔所渴望的。孔子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渴望。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把此道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阳明先生传承了孔子的正统心法。也可以说,薛定谔所渴望的就是孔门心法。

    知识是无止境的,然而致良知、得道了以后,就会发现本心具足一切智慧。西方并不是没有致良知的贤哲,而是世人不识罢了。西方古典哲学的明珠就是形而上学。然而现在却被西方人无情地抛弃了,正所谓明珠暗投了,本心上面蒙蔽了太多的灰尘。西方的物理实在论就是重新发掘古典形而上学的本意。在东方哲学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就是要上达于道,形而下的就是要向下研究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如何研究得完呢?


    2.薛定谔的树

    【原文】当然,还有许多精心构思的无稽之谈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妨碍他们去接受这种简单的认识。比如,我的窗外有一棵树,但我并没有真正看到它。这颗真正的树通过一些巧妙的设置使它自身的映射投入了我的直觉之中,那就是我所感觉到的东西。而关于这些巧妙的设置,只有它们最初的相对简单的几步是探索到了。如果你站在我的旁边望着同一棵树,树也设法把一个映射投入你的知觉。我看到的是我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的树(非常像我的树),而这棵树自身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对于这种过度夸大的言论,康得是要负责的。在认为知觉是一个单数性名词的观念中,很容易换成另一种说法,即显然只有一棵树,而所谓映射之类不过是一种无稽之谈而已。

    【解释】薛定谔的树、王阳明的花、爱因斯坦的月亮、公孙龙的石头和白马,这些公案里蕴含着同样的秘密。

    为什么被称之为公案呢?公案就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公开的秘密为什么我们都不能看出来呢?

    古人有一句话:正法眼藏。真正的正法,正道正统,真正的真理如同有障眼法一样,世人很难看得出来。并不是孔门正法迷惑世人,而是世人自己迷失了而已。如果世人作致良知的功夫,恢复了本心,就可以看到正法正道了。这些公案就可以不言自明了。

    为什么这些秘密看似如此简单,但是这么难呢?正所谓大道至简,虽然简单但是实属不易。树的名字并不等于树的实相本身,这就要破解语言文字相。树的投影并不等于树的实相本身,这就要破色相。虽然说破语言文字相,但是却离不开语言文字。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又无法表达。正所谓文以载道,文字都是为了指向大道的。能够做到于相而离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合起来称之为禅定。无上甚深禅,就是离相,大家觉得难不难呢?有些人修了一辈子几十年都没有得道,这是很难的。阳明先生那样的悟性,直到三十六岁时,在贵州龙场那个地方才顿悟而得道。虽然说难,但又是最容易的,只是世人的心有尘垢罢了,不能恢复本有的良知罢了。

    在这里薛定谔还提到康得的物自体。我们观测树的同时,树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正是我们观测树的同时,创造了树的形状,可是我们不知道树的实相到底是如何的。树的实相就是物自体。

    观测一次树,就得到树的投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测,就得到不同的投影。观测一次原子,就得到电子的投影。电子真实运动是椭圆运动,投影可以用波动函数描述。观测一次就得到一个本征态。多次观测的叠加,也就是影子的叠加,这就是叠加态。

    由此可知,薛定谔的树当中,蕴含着量子理论最高的秘密。每一物都是载道的,所以年轻的阳明去格竹子,要把竹子的理搞清楚。一物必有一理。理和物互为阴阳,理是对于物的限制。物理学本质上是研究万物之理的学问。虽然每一物都有秘密,但是如果针对于物去做功夫,就反了,这样是事倍功半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反求诸己,作致良知的功夫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我就是那个天真的,说破谎言的小孩子。我只是在追求真理罢了,说了实话。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信,也许还会笑话,也许还会诋毁,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当年阳明先生弘扬正学的时候,遇见不少这样的事情。正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


    3.荣格谈心灵

    【原文】当我继续考虑,为了获得一副暂时较满意的世界画面而将认知主体排除于客观世界之外所需付出的高额代价时,荣格作了进一步论述,指责我们是在无法逃离的困难局面下支付赎金。他说:“所有的科学都是心灵的活动,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心灵。心灵是所有宇宙奇迹中最伟大的,它是作为客观事物的世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西方世界(除了极少的例外)似乎毫不感念心灵的作用。来自外界的认知物件倾泻而来,使得认知的主体退回幕后,不复存在。”…我们了解到荣格抱怨在我们描绘的世界中摈弃了意识,忽视了心灵。

    【解释】荣格是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阳明先生谈心学,我们看看西方心理学家如何谈心灵。荣格一开始同佛洛德合作,研究精神分析学,后来理念不合就分道扬镳了。荣格曾经受叔本华的影响,而叔本华受到了东方哲学的影响,因此荣格融合了东西方哲学。

    荣格在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提醒西方人要重视心灵的作用,他抱怨西方世界摒弃了意识的作用,忽视了心灵。这是令他大惑不解的。而在这样的理念的影像下,现代物理学也充满了这些烙印,这也是为什么物理学遇见瓶颈的原因。

    心物本来是一元的,如果在一开始就把心物一分为二,把心物隔离开来,如何能够得到世界完整的视图呢?

    荣格说道:“所有的科学都是心灵的活动,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心灵。”我们从阳明心学那里知道,自性之中具足一切智慧。万物跟心灵是无法分离的。


    4.爱丁顿的影子

    【原文】爱丁顿作了如下总结:在物理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的投影图。我肘部的影子倚靠在影子桌子上,影子墨水在影子纸张上流淌……。坦率承认物理学与影子世界有关,是近期获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请注意最近的研究进展并不在于物理世界本身获得了影子特性;自从阿布德拉的德谟克里特时代或更早,这个观点就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没有了解它。我们过去认为研究的是世界本身;用模型或图画一类说明科学概念的表现手法在19世纪后半段才出现,就我所知不会更早。

    【解释】我们的心灵去观测外在的事物,实际上观测的同时,获得事物的投影。观测阳明的花的同时,创造了花的实相的投影,得到了花的颜色和形状。

    爱丁顿所描述的影子世界不无道理。然而为什么我们很难去觉察呢?这是心和我们玩的游戏罢了。影子属于相,如果要离相,就是无上甚深禅了。我们都知道禅是比较难的。

    电子绕原子核做椭圆运动。我们观测椭圆运动的电子,产生了波动的投影,这个影子属于现象实体。前面已经知道了,速度属于现象实体的产物。离开了观察,没有动,也没有静。没有动,哪来的速度,何来的超光速。当然量子纠缠超光速还是存在的,只是量子纠缠这个是瞬间的关联,并不是从这一点跑到那一点,这并不是速度。比如月亮同时照射在秦淮河和塞纳河,月亮发生变化,两条河中的月影同时瞬间就发生了变化,这并不能说明两个月影是超光速的。飞虫从电影放映机前面飞过,飞虫的影子在电影萤幕上的速度会远远快于飞虫的速度。飞虫距离萤幕越远,速度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假如飞虫速度足够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影子有可能会超光速。这也只是一种关联的超光速罢了,并不代表着真实的超光速。

    我们去观测电子的椭圆运动,从不同角度观测,得到不同的投影视图,得到不同的本征态。将不同的影子视图进行叠加就构建出了电子云图,将本征态叠加就是叠加态了。将不同的影子视图重构的过程,就是薛定谔方程的实质。其中包含了主体资讯,也就是观测者的资讯。虽然按照波动方程的描述,能够跟实验吻合得很好,但是并不代表着原子系统就是如此的。薛定谔方程是在频域空间,也就是概率空间描述电子的运动规律。实验也是在验证现象实体罢了,如同梦中说梦,用谎言验证谎言罢了,当然是符合的了。

    我们知道可以将任意的函数图形,经过傅里叶变换成简谐波动函数的叠加。我们看到这个任意函数图形,也是大惑不解的。从无数个波动的影子叠加而成薛定谔方程,这个过程类似于傅里叶变换的逆过程。傅里叶变换是从时域空间变换到频域空间,由不规律变成有规律。而薛定谔方程在频域空间是测不准的,无规律的,非经典的;可是在时域空间是规律的,经典的。

    前面我们也从简谐波动函数推导出了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描述的这种叠加态,实际上是原子系统的影子的叠加。影子的叠加还是影子,变换到了频域空间了,并不等于原子系统的实相。电子云图是描述影子的,并不是真实的情况。电子云图中包含了主体资讯,也就是观察者本身的资讯。要知道电子运动的实相,只有排除主体资讯才可以。但是心物一元的,主体资讯是无法排除的。

    由此可见薛定谔方程实则是描述了原子系统影子的叠加,而并非原子系统的实相。爱因斯坦说,量子理论只是实用主义罢了,他这么说不无道理。

    关于影子,庄子有个魍魉的故事。影子的周围有光圈,光圈抱怨影子动,它又得跟着动。影子也抱怨,它并不能做主,人动了它也必须要跟着动。而人这个身体也抱怨了,它也做不了主,是心在指挥它做事呢。而什么才是真正的主人呢?我们平时的妄心不是真正的主人,真正做主的是真心。这么说也许有歧义,心只有一个,只是物欲尘垢遮蔽了,就成为妄心了。如果作致良知的功夫,去除了尘垢,就恢复了本心,恢复了本有的良知了。庄子中有关于养生主的文章,什么是养生真正的主人呢?答案是真心本心,作致良知的功夫就可以恢复主人本来面目,就可以看清所有的影子,看清原子宇宙的实相。


    5.谢灵顿的僵局

    【原文】我无法通过引述来传达谢灵顿这部不休著作的伟大;只有亲自去读才能体会。但我还是想再引几处书中更具特色的叙述:“物理学……使我们面临着一僵局—意识自己无法演奏钢琴,意识自己无法移动手指。于是我们碰到了僵局。对意识如何作用于物质一无所知。逻辑因果关系的缺乏使我们动摇。这是否是误解?”

    【解释】这里谈的是谢灵顿的《人与自然》这部书。如果执著于物的一边不对,同样的如果执著于意识的一边也是不对的。不可以偏颇,心物是一元的。

    让我们想到了苏东坡的琴诗。如果说琴上有琴声,为什么琴放在匣子里不自鸣呢?如果说手指上有琴声,为什么不在手指上听呢?只有手指和琴触碰的一刹那,才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乐曲。手指对应于心,对应于意识,而琴对应于万物的实相。乐曲对应着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

    对于古琴是如此,钢琴也是一样的道理。

    心去观测原子系统的一刻,发生了坍缩,电子椭圆运动投影产生了波动函数,产生了本征态。物理学家习惯于在概率空间、频域空间描述电子。观测的一刻,创造了时域空间的投影,实现了空间的转化。从自在时空转化成了现象时空。时域空间、概率空间和频域空间都属于现象时空。

    心去观测阳明的花的一刻,创造了花的颜色和形状。

    心去观测爱因斯坦月亮的一刻,创造了月亮的颜色和形状。

    心去观测薛定谔的树的一刻,创造了树的颜色和形状,创造了树的影子。

    心去观测公孙龙的石头和白马的同时,创造了石头和白马的颜色和形状。

    我们习惯于把这些影子当成了真实的客观世界本身。所以我们有必要去破除这些外相。然而破除外相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破除影子,还需要破除语言文字的影子,也是要抛弃这些概念。不管是什么影子,都是指月的手指罢了,指月之指非明月。


    6.谢灵顿的幽灵

    【原文】那以后不久,谢灵顿爵士出版了他重要的著作《人与自然》。这部书充满了对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的客观证据的诚实探求。我强调诚实这个词,是因为一个人需要付出非常严肃真诚的努力,去寻找他预先深信无法找到的事物,这种事物之所以无法找到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事物不存在。

    在该书357页他简单地总结了探求的结果:“意识,任何知觉可包围的东西,在我们的空间世界中比幽灵更像幽灵。看不到,摸不著,甚至是一种没有轮廓的东西,它不是实体。它得不到感官的确认,而且永远无法被确认。”

    如果用自己的话我会对此这样表达:意识用自身的材料建造了自然哲学家的客观外部世界。但除非使用把自己排除在外的简化方法—从概念的制造中撤出,它将无法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因此客观世界并不包含它的缔造者。

    【解释】谢灵顿对意识很真诚地探求。然而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就能够探求到意识的本质了。只要作致良知的功夫,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像阳明先生那样龙场悟道了。

    谢灵顿很渴望探求精神和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真理。精神和物质是互为阴阳的,是为一体的,不可分的。我们去看马的同时,马的实相和心相互作用,而产生了马的颜色和形状。我们把白马这个影子当成了客观事物本身,当成了真实存在的事物,等同于马的实相了。这是亿万年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也是康得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破除。如果破除了,就离相了,就能上达于无上甚深禅了。

    薛定谔认为:意识用自身的材料建造了自然哲学家的客观外部世界。薛定谔的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从宏观世界观测原子宇宙的同时,电子椭圆运动进行投影,创造了波动的影子,创造了本征态,适合用薛定谔方程进行描述。对于不同的观测视角得来的影子,进行叠加,就得到了叠加态,就可以推导出薛定谔方程,从而得到电子云图。然而进行这样简单的数学游戏,并不能得到世界的本源,不能得到真理,不能得到实相。

    我们来看看《量子力学概论》的作者格里菲斯怎么讲的。他曾说道:“问题的根源是与波函数统计诠释密切相联系的不确定性,即波函数不能唯一地确定测量的结果;它所能提供的仅仅是可能结果的统计分布。这就产生了一个深刻的问题:物理体系在测量之前确实存在这样的统计分布(现实主义学派),还是测量本身(在波函数统计限制的条件下)创造了这种属性(正统学派),或者它根本就是玄学,我们完全不必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知论的观点)?”看来我还是属于正统学派了,测量本身创造了这种属性。测量原子系统的时候,创造了波动函数这个投影,创造了本征态,创造了坍缩。正如看月亮的同时,创造了月亮的颜色和形状;看花的同时,创造了花的颜色和形状。为什么这一点要领悟那么难呢?正所谓咫尺天涯。我刚参加完全国物理学哲学大会,与会者介绍,以前的老科学家曾经围绕爱因斯坦的月亮这个论题辩论。可以说这其中蕴含着量子理论所有的秘密。这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蒙上了眼睛,是障眼法,是所谓的正法眼藏。在测量之前,这种统计分布并不存在,而是测量创造了这种统计分布,创造了投影,创造了影子世界。而许多的影子要恢复出实相,这是很难的事情。薛定谔方程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叠加,而得到了所谓的叠加态。

    这里还谈到了不可知论,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代表着玄学。然而对于阳明心学来说,能够破解玄学。我们不必回避,可以大大方方地谈玄。玄学可以说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学也就是关于道的学问。从古至今,古人都特别尊师重道。古代的老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要把道理给学生讲清楚,传承给学生。孔子把道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

    格里菲斯还说道:“正统学派的观点引起更棘手的问题,如果测量的作用强迫体系以某种姿态出现,帮助创造了一种先前不存在的属性,则测量过程一定有某些独到之处。另外,为了解释即刻的重复实验产生同样的结果这一事实,我们被迫假设测量使波函数塌陷,这种塌陷是与由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正常演化史不同的,至多,两者可能会一致而以。”测量并不是强迫体系以某种姿态出现,而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某种姿态属于现象实体,是自在实体和观察者之间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心观测月亮,创造了月亮的颜色和形状。这的确是一种先前不存在的属性,不测量的时候是不存在的。如果要说测量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而是关于离相的问题,关于古老东方哲学里破相的问题。这不是语言文字能够说得清楚的,这需要实证。阳明先生从小悟性非凡,然而被流放到贵州龙场那边三年之久,受尽了磨难才顿悟。他在龙场得道的年龄是三十六岁。以他的资质,如此艰难而得道。而古老东方历来都有很好的道统传承,尚且如此的不容易。在西方没有道统传承的情况下,要想领悟如此的内容,实在是不容易。而且许多量子物理科学家都是年纪轻轻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此时要想悟道,还是极其艰难的,所以注定不能突破物理学的瓶颈。

    爱因斯坦正是由于缺乏东方哲学这把金钥匙,否则不至于被困在大统一理论里面长达几十年之久。爱因斯坦思考光到底是什么长达五十年。而爱因斯坦的月亮公案,至今人们还谈起,只是似乎没有那么那么多的热情去探究谜底到底是什么了。

    格里菲斯还说道:“由于上述原因,一代代物理学家常常重回不可知论的观点,并建议他们学生不要担心理论的基础概念上浪费时间也就不奇怪了。”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不可知论,这是关于玄学的学问。物理学家回归玄学,这也是必然的。物理实在论也回归了形而上学。

    难怪霍金会感叹西方哲学传统的堕落了。西方并不是没有贤哲,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康得和叔本华等这些哲学家,也许都是得道的贤哲。西方也许没有得道这一种说法,他们所说的真理就是关于道的学问。西方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也是论道的学问,只是已经不被人们重视罢了。

    量子理论突破传统观念而建立起来,而现在却成为禁锢思想的壁垒。如今正是我们用东方传统文化去突破的时候,这是复兴中华文明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7.科学的面貌

    【原文】以下是与20世纪实验生理学结论相对应的17世纪伟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简单陈述:“身体无法限定意识思考,意识也无法限定身体去运动、休息或其他运动(如果有的话)。”

    这确实是一个僵局。这样的话我们是否不是我们行为的执行者?但我们仍觉得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酌情受到惩罚或赞扬。这是一个可怕的悖论。我认为当今的科学水准下无法得到解决,当今科学完全陷入“排除原则”的深渊,却对此以及由此产生的悖论一无所知。意识到这点是可贵的,但并不能解决问题。仿佛你无法通过议会法案将“排除原则”删去。若要解决这个悖论,科学态度必须重建,科学面貌必须更新,这需要谨慎。

    【解释】关于斯宾诺莎的论述,在庄子里已经给出答案了。什么才是养生真正的主人呢?真正的主人是我们的真心,本心,自性。自性具足智慧。庄子里面有关于魍魉的故事,真心才是影子真正的主人,而身体如同提线木偶一样。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本心,学物理学无益。一物必有一理。物和理互为阴阳,理是物的限制。没有无限制的自由,万物必有限制。如果没有物,何谈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西方科学完全陷入了排除原则的深渊。总想排除掉心灵的作用,可是这个是个悖论。万物都离不开心灵,心灵也离不开万物。这一点在阳明心学中有深刻的描述。意在于侍奉双亲上,就产生了孝顺一物;意在于侍奉君主上,就产生了忠诚一物。意在于花上,就产生了花一物;意在于月亮,就产生了月亮一物。意在于原子系统上,就产生了本征态,就产生了坍缩,就产生了椭圆运动的投影,就产生了波动的影子。对于波动影子的叠加,就有了叠加态,就有了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认为当今科学还无法解决这个僵局,还无法解决这个悖论。但是古代东方哲学和古代西方哲学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世人没有慧眼罢了。有慧眼的人讲了,世人也不会相信。这个悖论要解决,需要离相,需要摆脱影子的束缚。量子理论在数学工具的引导下不知不觉走到了频域空间和概率空间的领域。人们把电子云图当成了电子真实运动的本身,把现象时空等同于自在时空了。这就是走上迷途的根本原因。

    东方哲学不乏这样的大智慧。古人讲: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即是脱离语言文字时空、数学时空、现象时空。这是关于无上甚深禅的学问,难怪如此争论不休。对于悟道的人来讲,一句话就说完了;可是对于没有悟道的人来讲,会觉得完全不可信,觉得很可笑,会不遗余力去排挤反对。

    解决这个僵局,破除这个悖论,需要破除语言文字的束缚,破除投影波函数的束缚。如此就可以不忘初心,去找到终极的秘密。薛定谔当年的初心只是尝试用波动方程描述原子系统罢了。当然在那样战乱频仍的年代,能够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实属不易。

    薛定谔提到:若要解决这个悖论,科学态度必须重建,科学面貌必须更新,这需要谨慎。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态度的确需要重建,整个科学面貌需要更新。这是历史赋予传统文化的使命。


    8.康得的物自体

    【原文】康得却让我们彻底放弃理解“物自体”:永远不可能对“物自体”有任何了解。因此一切现象具有主观性的观点由来已久,为大家熟知。…康得揭示出了它的缜密的逻辑关系:我们对崇高、但却空洞的“物自体”概念永远一无所知。

    【解释】前面谈到不可知论,在世人眼里就是玄学。这里通过康得的物自体进行详细地阐述。康得让我们彻底放弃对物自体的了解。

    我们的确不能了解物自体的实相,而只能够心与物自体共同创造的结果,也就是物自体的影子。而影子之中也含有了主体资讯,无法排除。

    心观测阳明的花,创造了花的颜色和形状。然而如果离开了心的观测,谈花的颜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无法了解原子系统的实相,但是我们能够设想在原子系统内部,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椭圆运动的。然而,我们无法观测到电子运动的实相本身。电子运动的实相和观测的共同作用,而创造了波动的观测结果。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心和物自体共同作用而产生了我们眼中的这个客观的世界。

    庄子中有关于风和大树的故事。大树有万千孔洞,风吹大树就有了万种声音。大树的万千孔洞对应于万物的实相,也就是物自体;大风对应于我们的心。而万种声音对应于万事万物,对应于我们这个如梦如幻的客观世界,对应于现象时空,对应于现象实体。


    9.自我在哪

    【原文】为什么在我们描绘的科学世界的图画中任何部分都找不到感觉、知觉和思考的自我?原因可简单用一句话来表示:因为它就是那幅画面本身。它与整个画面相同,因此无法作为部分被包括进去。

    【解释】对于绘画而言,在画作当中,已经包含了自我的资讯了。里面蕴含着自我观测的角度等资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对于绘画的人而言,有时边绘画,边让别人在旁边辅助观看。当旁边的人说好了,画家就可以停止绘画了。画作中只要有必要的资讯就可以了,只要人去观测画作的时候,大脑能够弥补整个画面就好了。我们大脑有神奇的功能,虽然画面是残缺的,但是观测的同时,大脑会自动地补足。有些教绘画的人,会建议把画倒著来画,不会受大脑固有的思维的束缚,更容易画出逼真的画作。

    世界是三维的,加上时间就是思维的。请注意,这些维度仅是数学描述的工具罢了。观测和绘画的同时,创造了被绘画物件的投影,将物件变成了二维的。如果要把画作恢复出来,就需要借助人的观察。然而再观察,也无法完全恢复了。电子运动的实相投影,产生了波动的影子。波动影子如同是二维的科学画作。借助薛定谔方程,将波动视图进行叠加,也无法完全恢复电子运动的本然。所以说电子云并不是电子运动的实相本身,其中包含了投影的资讯,包含了观测者的资讯。物理学仅仅是关于捕风捉影的学问,关于影子世界的学问罢了。

    原因可简单用一句话来表示:因为它就是那幅画面本身。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所有的秘密都在其中。

    自我已经包含在了那幅画里,自我和画是合一的,天人是合一的。对于科学画面而言,薛定谔方程已经包含观测资讯在里面了,已经包含观测者在里面了。波动影子是电子椭圆运动的投影。本征态叠加形成了叠加态,薛定谔方程就是描述叠加态的。

    古人有一合相的说法,就是多相和合而成这个客观世界。叠加态就是一合相,薛定谔方程本质上就是一合相,就是影子的叠加。把无数个波动的影子进行叠加,把无数个本征态进行叠加。而傅里叶变换时相反的过程,把一个任意的波形进行分解。

    观测者观测原子系统,创造了坍缩,而坍缩仅仅只是权且起的名字罢了。观测创造了本征态,创造了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本身已经包含了主体的资讯在里面了,如何排除主体资讯呢?如果不排除主体资讯,如何获得电子运动的实相呢?如果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动就没有静,没有主体资讯就没有客体资讯。主体和客体是不可分的。电子云已经包含主体资讯了,已经包含观测者的资讯了。然而排除掉主体资讯,还是电子云的模样吗?正如排除了手指,琴声能在琴上自己出来吗?排除了琴,琴声能在手指上听吗?

    我们来看看科学画面当中是否真的含有主体资讯。

    时间:这个科学画面是最基本的。时间当中含有主体资讯吗?时间是由于心去观测外在事物的产物,是人认知的一种错觉罢了。日月轮回,让人有时间的错觉。时间也是离不开观测的,离不开主体资讯的。狭义相对论中,接近光速飞行的太空船,时钟会变慢,这也是离不开观测的。古人讲: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样讲也是有道理的。

    空间:空间也含有主体资讯。空间也是主体认识客体实相的产物。相对论中,空间弯曲也是由于观测的结果。黎曼几何也含有主体资讯。

    长度:长度也含有主体资讯。相对论中,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长度会变短。

    速度:速度等于长度除于时间。长度、时间都含有主体资讯,速度自然也是如此,光速也是如此。光速含有主体资讯,离不开观测者。光速不变,是在观测者眼里不变。不仅仅是速度,动还是静,都离不开观测者。前面我们探讨过风动幡动的公案、芝诺悖论、惠施飞鸟之影公案等。我们已经知晓离开主体,没有动,也没有静。

    品质:相对论中,物体运动的品质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接近于光速,品质变得无穷大。由此可见,品质和速度有关,而速度和主体资讯有关,所以品质也和主体资讯有关,也就是说品质和观测有关,品质和心有关。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用空间资讯、时间、品质来进行描述,这些科学基本画面单元都是含有主体资讯的,薛定谔方程当中也必定含有主体资讯。然而主体资讯如何排除呢?心物为一元的,答案是无法排除。按照康得的说法,我们永远无法了解物自体。科学家所描述的五花八门的电子云,虽然复杂而美妙,然而里面却含有主体资讯。如果去掉主体资讯,电子云还能称之为电子云吗?


    10.主体和客体

    【原文】主体和客体是同一个世界。它们间的屏障并没有因物理学近来的实验发现而坍塌,因为这个屏障实际根本不存在。

    【解释】心物是一元的。如果说有什么屏障,那就是人为设置的屏障罢了。如果一开始就把心物分成两个东西,如何能够得到完整的世界呢?如何能够统一物理学呢?如何能够得到简洁、美妙的宇宙视图呢?

    之前我们有探讨过苏东坡的琴诗。手指对应于心,而琴对应于万物的实相,对应于康得的物自体。琴声对应于我们眼中的万事万物,对应于各种各样的微观粒子。我们发现的粒子还是极少的,还有大量的粒子没有被发现。

    在原子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做椭圆运动。每一次观测,就创造了波动的影子,而波动的影子被我们认为是客观世界的实相本身。而把不同角度的投影视图进行叠加,形成了叠加态,生成了薛定谔方程。我们把薛定谔方程奉若神灵,当成了至高的真理,当成了宇宙的实相。正如前面苏东坡的琴诗,我们将琴声当成了宇宙实相本身。

    薛定谔方程难道是个巧合吗?在量子科学中有了许多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宇宙中的这种巧合还少吗?不必为此感到惊讶。百丈禅师曾经讲过: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木头中的蛀虫,在吃木头的同时,不断地形成了运动的轨迹。当人们把木头劈开看的时候,看虫子运动的轨迹,如同文字一般。似乎虫子会写字,实则不然。宇宙之中万事万物,如同鬼斧神工一般。我们不必受薛定谔方程的束缚。

    前面我们探讨过,科学画面包含了主体资讯,无法进行分离。主体和客体本来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文字也是包含主体和客体资讯,正所谓文以载道。如果要找到真理必须要于文字而离文字,必须要于数学而离数学。数学本质上是科学家的眼睛。我们无法用眼睛去观测物自体到底如何,不知道万物的实相如何,但是数学可以进行描述。我们可以用数学描述原子模型,电子如同行星围绕着太阳那样,围绕着原子核运转。原子内部电子做椭圆运动。椭圆运动是可以通过数学眼睛来测算的,并不是观测的结果。我们从宏观世界去观测,就会有波动投影,就会得到本征态,从简谐振动可以推导出薛定谔方程,从而得到电子云图。这样的观测结果,属于现象实体,属于假像,就误导我们了。观测结果并不等于电子实相本身,而数学可以描述电子实相本身。数学仅仅是工具而已,薛定谔方程描述现象实体。

    在这里我们再来谈谈数学的本质。关于数学有个著名的哥德尔定理。逻辑推理的形式系统外面必定有一个系统,即是公理、公设或者是前提条件。形式系统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既不能够证实,也不能够证伪的命题。在前面我们探讨的基础上,很好破解这个定理,这是西方哲学思维的缺陷造成的。数学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在逻辑推算中打转,如同是在如来的手掌心中打转一样,在现象实体中打转,无论如何也跳不出手掌心的。要找到真理,需要打破语言文字相;同样道理,也需要打破数学相。数学语言也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罢了,并不代表着宇宙的实相。数学语言并不等同于实相本身,数学语言属于现象实体。数学运算中包含有主体资讯,可是主体资讯是无法排除掉的。为了推理验证一个系统,需要在外面包一个更大的系统。这只是在用更多的谎言来验证谎言罢了。然而总是会有极限的,无法跳出形式系统。

    任何形式化的公理系统都存在着自指问题。如果要排除这个悖论,必须先把自己放在研究物件之外。然而之前我们已经花了很多篇幅进行探讨了,这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就存在着歌德尔不完备定理。薛定谔方程也是数学工具,只是描述波动影子的工具罢了,描述现象实体罢了。用它来描述原子系统也是不完备的。如此开来,量子理论也是不完备的系统,只是实用的体系罢了。


    11.东方输血

    【原文】我们的科学—希腊科学,是以客观性为基础,它切断了对认知主体、对精神活动的恰当理解之通路。我们认为这正是我们现有思维方式所欠缺的,或许我们可从东方思想那里输一点血。但这决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必须谨慎提防其中的谬误—输血总需要非常小心地防止血浆凝结。我们不希望失去我们的科学思想已经达到的逻辑上的精确,那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

    【解释】薛定谔认为希腊科学切断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通路,也许希腊科学是如此,然而希腊哲学并非如此。也许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得道的贤哲。苏格拉底有著名的无知之知。苏格拉底知道关于形而上学,也就是道学,也就是真理的学问;而所谓的聪明人不知。

    西方古典哲学中,关于形而上学的哲学也是道的学问。形而上,形而下,这样的分界线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的划分罢了;主体和客体是一体的,也并不存在着界限和屏障。薛定谔方程中,主体和客体的资讯也是不可分的。电子云中,主体和客体的资讯也是不可分的。

    科学画面本身已经包含了主体和客体的资讯,是一体的。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弯曲只是在观测者眼中弯曲罢了。狭义相对论中,光速不变是相对于观测者光速不变罢了。相对论中已经包含观测者资讯了,已经融合主体和客体的资讯了。

    不过薛定谔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当时科学的弊病,思维方式欠缺,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给切断了。所以他建议从东方思想那里输一点血。正是由于缺乏东方思想,所以量子理论在诞生之初,就充满了西方的术,而不是在东方哲学道的高度建立的。

    薛定谔只是说输入一点,也担心东方哲学里面有什么弊病。从大看小则不明;从小看大则不尽。东方哲学是从大看小,容易看得不够细,分析得不够精确,什么都差不多就可以了。薛定谔这个担心也不无道理,西方科学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西方哲学从小看大,就有看不尽之处,需要上达于形而上的道,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一览众山小。

    古代有公孙龙关于石头的论述。假如有两个人,一个人只有眼睛,他可以观测到石头的白,但是摸不到石头的坚。另外一个人只有手,没有眼睛,他用手可以摸到石头的坚,但是看不见石头的白。两个人争论得不可开交,不可能达成一致。正如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无法达成一致,爱因斯坦和波尔不可能达成一致。但是假如把两个人合二为一,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就能够达成统一了。量子理论和波尔在形而上学,在玄学,在道的高度就可以统一了。


    12.意识处于现在

    【原文】通过西方科学精神和东方同一学说的融合,我认为这两个悖论将来会得到解决(但我不佯称目前在这里就解决)。我应该说意识的总数只为一。意识本身是具有单一性的。我大胆地认为它不可摧毁是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时间表,即意识总是处于“现在”。对意识来说没有曾经和将来,只有包括记忆和期望在内的现在。我承认我们的语言远无法表达清楚这一点,我也承认我现在谈的是宗教而非科学,但这是并不违反科学的宗教,相反,它为客观公正的科学研究成果所支持。

    【解释】薛定谔很谦虚地在这里说悖论能够在将来解决。现在我却佯称通过阳明心学,在此的确可以圆满地解决,似乎一点都不谦虚。

    薛定谔很坦诚,他在谈宗教而非科学,但是在他这里宗教和科学的界限已经模糊,就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屏障已经不复存在。这里所谈的问题,丝毫不会违反科学精神,相反会支持科学研究,会为科学研究指路。

    爱因斯坦曾说道:“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教的禅宗,直指人心,跟阳明心学有相通之处。

    阳明心学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宗教,那不妨称之为理学,不妨称之为儒门正宗。阳明先生传承了孔门心法。这样就使得我们摆脱了对阳明心学的误解。

    薛定谔承认他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我也承认,我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清楚。语言文字是用来载道的,然而要领悟道又要摆脱语言文字的束缚。也就是说,要离语言文字相。语言文字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只是指向真理的手指罢了,并不等于真理本身。薛定谔方程只是指月之指罢了,并不是原子系统运动规律的本身。

    薛定谔还说意识只是处于现在。这一句话破时间相。时间是什么?时间只是人类大脑认知的错觉罢了。时间已经包含了自我本身的资讯了。正是由于自我的观测,所以有了时间的概念。正是事物有先后的秩序,所以有了时间的概念。意在于时间,就有了时间一物。古人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重来;未来还没有到来;现在稍纵即逝。

    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当下,就是当下一刻。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观测的那一刻。心观测花的同时,创造了花的颜色和形状。心观测月亮的同时,创造了月亮的颜色和形状。心观测原子系统的同时,创造了本征态,创造了波动投影,从简谐波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从而得到电子云。电子云中已经包含观测资讯了,已经包含主体的资讯了。如果排除了主体资讯,电子云还是那个样子吗?


    13.时间和空间

    【原文】现在我们再来谈康得。正如他的大多数观点一样,这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但人们并没有因此失掉对它的兴趣。(相反它激发了人们的兴趣,如果已被证明了是真或是伪,它将变得无足轻重)。康得认为空间的广延和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特性,而是感性意识的先天形式。人类的感知只是不自觉地以时空为两个目录把碰到的一切事件记录下来。

    【解释】也许不久的未来会进行一场伟大的科学革命。这一次的科学革命,将有全新的时空观。

    实际上时空观念在古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已经讲清楚了,有许多的真知灼见。只是世人不识罢了。康得认为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就是时间。时间也离不开主体,离不开观测者。

    不仅仅是时间,空间也是离不开主体的,离不开观测者的。广义相对论的空间弯曲,也是在观测者眼中的弯曲罢了

阅读: 12042

推荐阅读

史上首次 科学家成功用「月球土壤」种出植物 

500兆吨历史最大彗星 向地球飞来

天文学家透过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的哈伯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

飞行员疑似拍到UFO 五角大厦正式释出影片

美国战斗机飞行员拍到不明飞行物体的影片,几年前被一家私人企业披露后,五角大厦如今正式

光的本质

光现像是时空中虚实二象的典型表现:虚——空间;实——物质粒子。光,是宇宙虚实联动的现

纵横宇宙(三)

小张的话音一落,周围的景物就开始加速变小起来。“啊,这样坐着就可以上天啦???”大家

纵横宇宙 (四)

四周的景物逐渐变大起来。草坪也在扩张著,地上的小草很快成了芦苇、灌木一般。不久,空中
李梅 徐豫蓉 刘蕴琦 李昭夏 恒兴地产 Cindy zhou 吴维安 杨红 无限地产 兄妹地产团队 爱家窗帘 UPS Chinatown 区域中心 万通贷款 文道律师事务所 蔡文伟联合律师事务所 泛宇 陈冬玲 Windmill 儿童牙医诊所
新闻报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读者提供, 如有问题请电邮至: ad@lvcnn.com
© 维加斯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