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实验照片
摘要:本文从数学推算、实验分析角度否定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关键字: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时空弯曲、钟慢尺缩、引力子、黑洞。
一、狭义相对论的困惑
1、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
基本事实:a、电磁理论等同地适用于真空与介质中,真空中具有光速不变性,介质中也应该具有光速不变性;b、有初中学历的人就知道,介质都拥有确定的折射率和不变的光速,而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这些介质也在随地球的自转、公转而运动着,因此,介质中的光速也具有不变性。
把狭义相对论应用在介质(水中)中解释了菲索实验,可见,狭义相对论的思想是适用于介质中的。我们把相对性原理明确用于介质中,结合介质中的光速不变现象,建立起了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
基本假设:
(1)、广义相对性原理:在含有介质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具有相同的形式。
(2)、广义光速不变原理:在含有介质的惯性系中光速具有不变性。
在此基础上,把真空中的光速C变为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的光速C/n,就可以推导出介质中的相对论(推到过程较长,本文没有列出)。
见下表:
介质中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xˊ=(x-vt)/(1-n²β²)1/2 xˊ=(x-vt)/(1-β²)1/2
y、=y y、=y
z、=z z、=z
tˊ=[t-n²vx/c²]/(1-n²β²)1/2 tˊ=[t-vx/c²]/(1-β²)1/2
uxˊ=(ux-v)/(1-n²vux/c²) uxˊ=(ux-v)/(1-vux/c²)
uy =uyˊ(1-n²β²)1/2/(1+ n²vuxˊ/c²) uy =uyˊ(1-β²)1/2/(1+vuxˊ/c²)
uy =uy(1-n²β²)1/2/(1-n²vux/c²) uy =uy(1-β²)1/2/(1-vux/c²)
L=L [1-(nv/c)²]1/2 L=L [1-(v/c)²]1/2
m=m,/[1-(nv/c)²]1/2 m=m,/[1-(v/c)²]1/2
t0=t(1-(nv/c)2)1/2 t0=t(1-(v/c)2)1/2
E=T+m0c2/n2、E0=m0c2/n2 E=T+m0c2、E0=m0c2
t‘2-t‘1=[(t2-t1)-v(x2-x1)(n2v/c2)]/(1-(nv/c)2)1/2, t‘2-t‘1=[(t2-t1)-v(x2-x1)(v/c2)]/(1-(v/c)2)1/2,
介质中,折射率为n 真空中,折射率为1
当进入到真空中,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转化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后者是前者在真空中的特例。
2、狭义相对论的困惑:
(1)、上述公式中存在1/[1-(nv/c)²]1/2项,由数学上偶次根号下不能为负的要求可知,v˂c/n,当n=1时为真空中的光速不能被超越。但在切仑科夫辐射现象中,粒子的运动速度就超过了介质中的光速、量子纠缠中的相互作用也是超光速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利用量子纠缠实现量子通讯。
(2)、由t‘2-t‘1=[(t2-t1)-v(x2-x1)(n2v/c2)]/(1-(nv/c)2)1/2和L=L,[1-(nv/c)²]1/2及Δt/=Δt(1-(nv/c)2)1/2可知,同样的运动速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同时性的相对性由介质的折射率决定。
时空本性能由介质的折射率决定吗?
(3)、由m=m,/[1-(nv/c)²]1/2可知,同一个粒子以同样的速度运动,在真空与不同的介质中拥有不同的品质。品质的数值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这是不可能的。阿基米德原理证明了这一点。
当n很大时,c/n=0.01m/s,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更加明显的相对论效应,而此不是事实!
从实验上看,2008年中国科学家季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做了验证质速关系的实验——“量热法验证质速关系”。用6Mev、8Mev、10Mev、12Mev、15Mev五个能量等级的电子轰击真空环境中的铅靶。按相对论理论计算,应该升高的温度分别是:2.520C、3.360C、4.200C、5.030C、6.290C,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几乎都是1.10C。接着,又在0,121T的匀强磁场中,让4Mev、6Mev、9Mev、12Mev、16Mev、20Mev六个能量等级的电子做回旋运动。按照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回旋半径应该是:11cm、17cm、25cm、33cm、44cm、55cm,而实验结果却是:17.8cm、17.9cm、18cm、18,1cm、18.2cm、18.3cm。
这否定了质速、质能关系。
(4)、由E=T+m0c2/n2可知,一对正反粒子在真空及不同的介质中发生湮灭反应时,会因为折射率n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与能量守恒是不相容的。
(5)、刘武青、冯劲松的实验表明,吸收热量的物体、充电的电容器、压缩或拉伸的弹簧能量增加品质减小,直接否定了质能方程。
(1)被遮罩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天平、扭秤测量实验,
标签:
场实体
刘武青 分类:被遮罩的电磁力影响万有引力
被遮罩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天平、扭秤测量实验,
用金属化聚丙烯薄膜、无感式卷绕、无极性电容器,金属化聚丙烯圆形铝外壳电容器,遮罩盒接地。
实验的效果很好。
充电后,天平、扭秤显示的资料减小。
[转载]美国教授重复被遮罩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照片
原文地址:美国教授重复被遮罩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照片作者:刘武青
美国鲁重贤教授发来照片,
My picture and experimental physicist, Professor Austin Napier of Tufts University
美国教授重复被遮罩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品质的变化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按照质能关系,充电后的电容器能量增加,应该有相应的品质的增加:Δm=ΔE/c2。而实验的事实是充电后的电容器品质减小。这时质能方程所不能解释的。
(2)关于金、银、铜、铁、镍、铝陶瓷等物质温度升高后重量减轻、温度降低后重量增重的实验报告
冯劲松 范良藻
摘要:本文报告了用万分之一克精密电子天平对金、银、铜、铁、镍、铝、陶瓷等物质随温度变化而重量变化的实验测量结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金、银、铜、铁、镍、铝陶瓷等物质随温度升高而重量逐渐减轻,当金、银、铜、铁、镍、铝、陶瓷分别从室温27oC升高到100oC、200 oC、300 oC、400 oC、500 oC、600 oC时,它们分别从试样的本征值都分别逐步减轻了,其实测结果见表所示。当温度降到室温后2—5天,试样全部恢复原重量
1、引言:通过计算发现,浮力对重量的改变值最大还不到实测重量改变值的百分之三。因此,温度升高后重量的改变,浮力不是组要因素。中国计算科学研究院对黄铜、不锈钢、铝随温度升高重量变化进行了重复试验测试,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黄铜、不锈钢、铝等物质随温度升高重量减轻的物理现象。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专题检索证实:根据使用者提出的查新点和检索词,获得中外文文献300多篇,对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比较后,未获得与该委托专案提出的实验内容相关的公开文献报导。因此,物质随温度升高重量变轻:随温度降低重量增加。是一个被发现的新现象。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宇宙相对论》和《宇宙相对论量子动力学》理论。
关键字:金属、陶瓷、升温、降温、温度变化、电子天平。
2、测量仪器和设备
(1)、精密电子天平,读数解析度为万分之一克
(2)、恒温加热箱:加热温度范围0—1000 oC
(3)、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温度测量范围-18 oC—1050 oC
(4)、绝热工具和绝热容器:长柄钳子、带盖陶瓷坩埚、玻璃杯及内装石棉
3、实验用试样器材
本次实验选用金、银、铜、铁、镍、铝、陶瓷七种密度较大的材料作为样品进行实验。
4、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确认金、银、铜、铁、镍、铝、陶瓷等物质的温度升高和降低将引起物质的重量(近似为万有引力)变化。并且,物质温度升高后减轻,物质温度降低后重量又变重。即实验证明:物质随温度升高变轻,随温度降低后又变重,即同时证明物质的重量(万有引力)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
(2)、仪器与器材配置:
A、万分之一克读数解析度的精密电子天平。
B、置放试样的耐高温坩埚。
C、置放或取出试样的长柄钳子。
D、加热试样的马弗炉,有连续调温温度0—1000 oC显示。
E、测试试样表面温度的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F、置放试样的绝热(置于外套坩埚或电子天平托盘上)容器。
(3)、试样材料:
金、银、铜、铁、镍、铝、陶瓷
(4)、各试样材质温度控制标准(测点):
室温27oC、100oC、200 oC、300 oC、400 oC、500 oC、600 oC
(5)、实验操作步骤:
A、检查和校准所有仪器和工具:为了确保升温后的高温试件不影响精密电子天平的精度,必须用一层泡沫和两层石棉板作为高温试件与精密电子天平的称重金属托盘之间的隔热层,以保证精密电子天平的精度。为了便于称重。在隔热层上边再叠加一个小陶瓷盘。
B、根据试件材料温度控制标准,先从室温27oC开始设定温度t:然后再从室温27oC提高到100oC设定温度t;然后再从100oC升高到200 oC设定温度t;再从200oC升高到300 oC设定温度t;以此类推。温度设定后就让马弗炉通电进行预升温,时间约30分钟;总之,直到马弗炉中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为止,每次都要求温度平衡在所所设温标点上。
C、分别将试件放到电子天平上称室温27oC温标是的重量:作为本证重量。
D、分别将试件放到高温坩埚内并置于马弗炉炉膛内,每次加热一个样,在100oC下保持30分钟;
E、将一个冷坩埚置于绝热容器内,并放在电子天平的托盘上称他们在室温温标时的皮重;注明:每次都要称皮重。
F、将一个试件从马弗炉炉膛高温坩埚内取出放在电子天平上的冷坩埚内,并置于绝热容器中,称出第一个试件升温到设定温度100oC后的带皮重量。
G、从绝热容器内的坩埚内取出热试件后,再称出被热试件加热后的绝热容器和坩埚的皮重,因为加热后的坩埚和绝热容器同样有减轻量。
5、重复试验操作步骤:通过重复实验操作步骤A-G,对金、银、铜、铁、镍、铝、陶瓷试件分别进行实验测量。
6、根据实验记录进行资料分析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有关关系曲线图
7、实验测量结果
(6)、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光子有不同的折射率,当我们用不同频率的光子进行观测时,会发现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使得:L=L,[1-(nv/c)²]1/2、m=m,/[1-(nv/c)²]1/2、Δt/=Δt(1-(nv/c)2)1/2、E=T+m0c2/n2、E0=m0c2/n2、t‘2-t‘1=[(t2-t1)-v(x2-x1)(n2v/c2)]/(1-(nv/c)2)1/2等拥有不同的数值,这显然是错误的。
(7)、相对论不适合观测不变的数值。
用弹簧称拉住一个重19.6牛顿的物体,静止的实验者会认为其品质为2kg。而以速度v运动的实验者就会感到疑惑:一方面,此时该物体品质、地球的品质应按m=m0/(1-(v/c)2)1/2增加 ,又由于引力品质等于其惯性品质,则这时弹簧秤上的物体的重量应远大于19.6牛顿;但他又真实地见到弹簧称上的读数没有发生变化的。这怎么解释?
弹簧秤是靠电磁力工作的,而电荷具有运动不变性。而且,引力场与电荷的库伦力场是不同性质的力场,不会同步变化。
(8)、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在光子看来我们运动速度是光速吗?我们的品质、能量、时间与空间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
还有,由质能关系E=mC2可知,光子拥有的品质为:m=hν2/c2。但是,把这一公式代入m=m,/[1-(v/c)²]1/2中,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发散数值,再把光子波长公式λ=c/ν带入L=L,[1-(v/c)²]1/2得到同样的结果。这样,解释光速不变的公式,却不适用于光子本身?!
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不该为了工具而改变对世界的认识。
二、广义相对论的困惑
(一)、广义相对论的数学问题
把钟慢尺缩引入到含有品质的空间,就产生了时空弯曲:例如,一个旋转的圆盘,由于线速度的不同,不同半径处的时钟有不同的读数、同一物体的品质、尺度不同。周长变短:L=L0[1-(v/c)]1/2,而r不变造成L=2πr中π变小,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0。这对应的是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也就是说,品质造成的弯曲空间属于罗巴切夫斯基空间,而不是黎曼空间,黎曼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0。广义相对论用黎曼几何,描述弯曲的罗巴切夫斯基空间是没有数学依据的。
(二)、广义相对性原理与等效性原理不相容
爱因斯坦通过引力品质等于惯性品质,得出在局部惯性系中,加速运动与引力场是等效的。即没有实验能区分这一局部惯性系是处于引力场中,还是处于加速运动状态,这是不成立的。
1、潮汐力与升降机
在重力场中,自由下落的升降机里有两个用一个弹簧秤连接的物体。由于引力场有潮汐力而惯性运动没有潮汐力,由广义相对性原理可知,在一切参考系中物理规律拥有相同的形式。因此,潮汐力适用于这个局部惯性系,弹簧秤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处于拉伸状态。
这样,通过弹簧秤的读数就能判断升降机是处于引力场中,还是处于加速运动的惯性系中。而且,通过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可判定外在的重力场的强度大小;或升降机的运动方向——接近重力场读数增加远离减小。
引力场与加速运动的“等效”性不成立。
2、中子干涉实验否定了弱等效原理
1974年科莱拉、奥弗豪瑟和维纳做了引力场中中子的干涉实验,重力场中上下两束中子的相位差为:
ΔΦ=2πm引m惯gHLsinα/hp1
公式表明:中子在引力场中的干涉行为与其引力品质和惯性品质都有关。这否定了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
3、力与时空弯曲
由同种带电粒子如同种质子构成的粒子团,在同样的电场中也具有同样的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也与粒子的电量、品质无关。存在同样的“引力品质”与“惯性品质”的等效性。仿照爱因斯坦的做法,我们可以引入黎曼几何,建立描述电磁力的广义相对论。
这样,电磁相互作用也可被弯曲的时空所取代。
但是,我们拥有的空间只有一个,时空的弯曲应该是四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抛开强弱相互作用的存在不计(力程短在宏观距离上体现不出来,我们暂不考虑),电磁力是万有引力的1037倍,因此,就电磁力造成的空间弯曲就是品质引起的时空弯曲的1037倍。据此,我们计算的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水星的进动、行星轨道、原子的光谱等会因此而有明显增加,而此不是事实。
4、辐射问题
伴随升降机一同下落的电荷是否有辐射产生,是广义相对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判别标准至今没有解决。
电荷是Ne的原子核以速度v运动。这时,由电磁理论:毕奥-萨法尔定律:
B=μ0qv/4πr2
可知,其拥有的磁场是:
B=μ0Nev/4πr2
是其独立电荷单独运动时拥有的感应磁场的叠加。
此时其电荷之间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是他们都拥有与运动速度对应的磁场。
由于在一切参考系中物理规律拥有相同的形式,因此,毕奥-萨法尔定律在升降机中同样成立。 这样,升降机中的电荷当然有感应电磁场,且强度会随下落速度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强。但不会有电磁辐射的发生,只有当其减速或撞上地面停止下来时才会有辐射的产生。
(三)、证明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问题
1、光线的引力弯曲:
爱丁顿的结果是:去普林西比岛的数值是:1.61±0.30秒;去索布腊尔观测的数值是:1.98±0.12秒。
我们分析如下:
A、这个实验是在日全食时进行的,这时光线也经过了月亮、地球,应该把月球、地球的作用计算在内,尤其是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发生明显的折射、衍射现象。
B、爱丁顿之后,不同的科学家测量光线的引力弯曲结果相差很大。根本就不能用广义相对论来解释。
C、现代精确的天文观测表明:光线的弯曲与光线频率有关。这与广义相对论不相容。这充分体现了光线的弯曲是折射、衍射等物理过程造成的。
D、爱因斯坦在1916年的《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对发现的光线1.7秒的弯曲的解释是:“这个偏转一半是由于太阳的牛顿引力场造成的;另一半是太阳导致的空间几何形变(弯曲)造成的。”若在计算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轨道时,既牛顿引力作用,又考虑空间弯曲,则包括我们地球在内,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就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但这不是事实。
E、为什么按光子的品质m=hν/c2与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得不出1.7秒的弯曲!
实际上,在索布腊尔一共拍摄了26张底片,其中19张由一架天体照相仪拍摄,品质较差;7张由另一架望远镜拍摄,品质较好。然而按照后7张底片计算出来的光线偏折数值,远远大于爱因斯坦预言的值。
2、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水星每一百年近日点偏转角为5600.73±0.41秒,减去岁差的5029″,余额571.73″为水星的百年进动。根据牛顿理论计算,金星、地球、木星等其他行星综合作用产生的进动为528.62″,余额571.73″-528.62″=43.11″。按相对论计算,太阳引起的每百年进动43.03秒。因此,对水星进动的解释,大部分是用牛顿理论完成,小部分是用相对论完成的。
证明广义相对论就应该彻底用广义相对论计算。
A、我们做这样的计算:
太阳系有8大行星,除了水星外还有7颗行星,其中以木星的品质最大,是太阳品质的千分之一。我们做一个放大的计算:我们假设除了水星外还有10颗行星,它们的品质都等于木星的品质,且都位于木星的轨道上——称之为假像木星,则这个假像木星的品质是太阳品质的1%;从太阳的角度看,在100个地球年内,水星转约415圈。由于木星的公转周期是11.86年,约12年,这样,在100个地球年内,木星刚刚转过100/12圈,大约是8圈。这样,在100个地球年内,水星在木星的面前经过约415-8=407次,我们再放大一次,每经过一次改为一圈。
按水星的进动公式:
Δφ=N6πGM/H
其中,N为环绕圈数,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引力体质量、H为行星轨道半长轴。
对于水星环绕太阳运动产生的进动有:
43.03″=N6πGM太阳/H水星 (1)
对于水星环绕这个位于木星位置上的假想天体运动产生的进动有:
Δφ=N’6πG0.01M太阳/H木 (2)
(2)式除以(1)式得:
Δφ/43.03″=N’6πG0.01M太阳/H木/N6πGM太阳/H水星
Δφ=43.03″0.01 N’ H水星/NH木
Δφ=43.03″×0.01×0.387×407÷5.2÷415
Δφ=0.0314″
计算出的结果约0.0314″。571.73″-0.0314″=571.6986″,而按照广义相对论计算出的太阳引起的进动,只有43.03″,与所需要的数值571.6986″差了528.6686″这就完全否定了广义相对论本身。
B、牛顿理论计算,其他行星综合摄动是528.62″,广义相对论计算,太阳引起的进动是43.03秒,远小于528.62″。太阳的作用远小于其他行星的作用,这是不可能的。
C、岁差常数的任何微小变化,如万分之一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一验证结果,而此变化是完全可能的!
3、光子的引力红移
1959年,庞德与瑞布卡在哈佛塔做了引力红移实验。光源放在塔顶能量是:hν+mgh,其中m=hν/c2,在塔底光子的能量是:hν、,由能量守恒可知:hν+gHhν/c2=hν‘,实验证明了光子的引力红移。若再考虑空间的弯曲结果就是否定的。
4、引力场中品质的变化
由引力场与加速参考系的等价性可知:同钟慢尺缩的变化一样,在加速系中物体的品质会发生变化:m=m0/[1-(v/c)2]1/2,则静止在不同强度的引力场中的物体品质应变化。但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始终没有提及引力场中品质的变化。这是为什么?
我们也从没有见到,在地球的不同高度处静止的物体品质会发生变化。
(四)、引力场的几何化是不成立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被几何化了。行星不是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运动,而是在弯曲的空间中环绕太阳运动。
A、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行星在太阳造成的弯曲的空间中运动时,其离心力会作用于空间。由于离心力等于引力,行星的离心力会等值地作用于所在的空间,从而使之不再弯曲而成为标准的平直空间。行星的运动就会偏离现有的运动轨道。而此不是事实。
空间为什么能约束天体的运动,它也是由原子、分子等构成的物质吗?若是,为什么没有在这些天体的前方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产生阻力?若不是,它怎样克服离心力?
B、太阳的品质是怎样使周围空间弯曲的?太阳品质的引力场造成空间弯曲,它应该同时作用于处于同一空间的行星,若考虑这双重的作用,所有行星的现有轨道都将改变,而此不是事实!
C、水星沿非闭合的轨道运动、行星沿椭圆运动、尤其是有些彗星沿抛物线轨道运动,太阳引起的空间弯曲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能容这些天体任意穿行?
弯曲的空间为什么没有影响漫天雪花的自由飘落?为什么没有影响田野里蒲公英的自由飞舞!
(五)、引力子运动速度等于光速的悖论
黑洞的引力场足够强,光无法逃逸出来。引力子速度等于光速,光子不能离开黑洞,引力子是怎样离开黑洞而在视界外产生引力场的?
暗物质、暗能量还有,先驱者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这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
主要参考书:《天体物理学》李宗伟、肖兴华;《电动力学》梁绍荣、王雪君;《光学》母国光、战元龄;《量子力学Ⅰ》曾谨言;《粒子宇宙探索》葛旭初;《大百科•物理卷》、《大百科•天文卷》、《大百科•地质卷》《近代物理学》王正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马本堃、高尚惠、孙煜;《物理学史教程》 申先甲;《近代物理教程》赵峥、李鉴增、梁灿彬;《现代生物学》胡玉佳;《爱因斯坦是怎样创建相对论的》尤广建;《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李喜先等;《大学化学》杨巨集秀、傅希贤、宋宽秀;《广义相对论引论》王仁川。
邮箱:dxszlww@126.com
邮编:102600
电话:13581581529
作者简介:刘文旺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北相管理委员会常委、北相学派副总秘书长、美国《格物》杂志编委、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研究员、北相格物网站编辑部成员。
实验测量结果
实验测量结果
实验测量结果
阅读: 17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