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疑辨惑,挑战权威
从一个无线电专业标准化期刊的编辑起步,在数十年间为应对标准化的普及宣传和理论、方法研究和一系列的特定任务,所涉猎的领域包括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原理和哲理以及学科建设等各个重大的方面。而在其中,通过围绕术语学基本原理对科学哲学“本体论”(ontology)的深入探索,特别是得到了国际术语学权威 H.费尔伯教授的高度重视、鼓励与指导,这种不寻常的经历和心智上的磨砺与提升,使自己有了在学术上可以有所创造的一种自信。但这种学术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而在进入新世纪我应聘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术语标准化研究室工作,正好为我提供了在这方面起步的必要条件。
事情的引发应该是在1982年秋天。我的《憧憬与探索——对建立标准化新学科管见》在《辽宁标准化》连载完毕后,适逢为本单位新来的大学生的入门教育讲课。其中有一位新同志对哲学辩证法有浓厚的兴趣,她听完课后借读了《辽宁标准化》杂志,并向我推介一本《科学美国人》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书中最后一章“关于时间的悖论”中的一篇“时间的延迟”,使我大感困惑,并由此引发了我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怀疑……这个在心底酝酿许久的大问题,终于在时隔许多年我退休后应聘来到标研院,在发挥余热之际,才迎来了迈开具体的质疑和深入探索的步伐的良好时机。
新单位的一位元同事同道陈博士,他的科班本科专业是物理学,并且同中科理论物理所的一位元杰出人才是好友。他们作为主流派的体制中人,却成为了我这个“民科”的好顾问。陈博士一开始知道我试图质疑相对论的意图后,就开门见山地向我表述了他当年的物理老师向学生们所说过的一句话:“相对论是不可能被弄懂的;如果有谁说他搞懂了相对论,那就只能说明他根本没有懂!”(大意如此)。这句话对我挑战相对论确实起到了进一步激励的作用。于是,我在接受并完成一系列标准化和术语学方面的工作任务之余,不断地搜集、阅读、思考和写作,积少成多,居然有望写成一篇挑战相对论的长文专论了。陈博士则成为了我的文章初稿的第一读者。此期间,我的小儿子安安为我提供了电脑并进行上网的技术指导。充分利用网路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大大提高了我独立探索的水准并加快了工作的进度。
在学术理论研究和写作方面的攻坚克难,多年来确实已迭经磨炼而养成了一股锐气。近乎是“深入不毛”地研究“本体论”(ontology)完成三篇国际论文,就是成功的案例。此外,如针对我国市电电压究竟应不应该按照国际电子电机委员会(IEC)的标准的要求,把现行的220V改为230V的现实大问题,本人近乎是单枪匹马地于1991年写出《电源制式国际统一问题学习劄记》,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立即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按照一种间接的推算方法,此举使国家避免了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之谱,从长远意义上讲还为全国的电器用户消除了无穷的后患。1997年又写出《对“IEC标准电压”的综合分析——兼谈推行国际标准化的理想时机》,在庆祝ISO成立50周年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学术研讨大会暨97’中日标准化技术交流会上宣读,还被译成日语,作为中日双方对等交流的三篇论文之一。再如,1993年历时一年间,应约为《轻工标准与品质》杂志开辟《标准化哲理对话》六篇连载,在翌年初的读者评选中获特等奖。再如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在国家标准化有关领导同志的责成下,撰写了长篇综述文章《栉风沐雨六十春——新中国标准化事业征程写意》,在《标准生活》杂志上连载发表,后又编译为英文文章,刊载于《中国标准化》海外版CHINA STANDARDIZATION。此外 ,还曾以“标准化与科普创作双重专家”的身份,应国家“九五”重点高级科普读物《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编辑部之约,撰写了《国力腾飞的翅膀——大行其道的现代标准化》。为了应对这一次又一次的临时性的使命,付出了我额外的许多精力,堪称呕心沥血。但为了不辜负有关负责同志的郑重的委托和期望,唯其力我之所能,凭著“舍我其谁”的精神激励,奉献一份绵薄的仔肩之力。
现在轮到我自主地来探索、研究相对论的正误问题了。被当今“科学共同体”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理论的爱因斯坦“相对论”,虽然在全球范围已历时近百年之久受到学界的质疑和挑战,但正反两种观点的交锋始终处于难分难解的“胶着状态”,这一“硝烟弥漫”无休无止的状况,称得上是当代科学志士的“一大痛心事”和“一大难堪事”。明清大学者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对此似乎也不能袖手旁观啊!
一连串的投入加上一系列的机遇相互作用,贯穿于整个21世纪的初十年代;特别是在2008年加盟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这个民间学术团体以后,我的业余研究和写作逐步走向正规。2009年春,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以群贤简报第29期全文转载了我在《格物》杂志上发表的27000字长文《走出梦幻的迷雾——揭示爱因斯坦曲解光速搅浑物理学世界的实际》,我并应邀参加了清明节前夕在无锡梅村召开的首届无锡籍大学校长论坛。在论坛活动中,除了聆听与会的大学校长们关于“创新人才培养与城市科学发展”的宏论之外,得便在会下向几位校长当面请教和合影留念,确是从中获益匪浅,并深受激励与鼓舞。
新的因缘又为我的大胆探索提供了助力和新的学术交流平台。2009年新秋,在我所在单位老科协杨启善理事长的一再的热情联络和邀请下,我正式参加了“老科协”组织,并且被推选为第三届理事会的成员。老科协的杨理事长是北京电子学会可靠性和品质管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老科协的主要活动(著书立说、培训教育、技术咨询和服务等)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与品质管制密切相关。这就启发了我,按照如今科技界和产业界对“产品”的分类(分为“硬体”、“流程性材料”、“软体”和“服务”四类)方法,以及把软体定义为“是通过支援媒体表达的资讯所构成的一种智力创作”,这样就有理由把“相对论”视为人类的“理论产品”,并将其归入“软体”的范畴,与此同时,就可以把质疑、挑战爱氏相对论的这种思维和学术活动划归“理论产品的可信性检验”这一学术活动范畴来进行定位。在杨理事长的认可和支持下,我的论文《“理论产品”的可信性工程刍议——兼评围绕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全球百年论争》于2009年12月在北京电子学会可靠性与品质管制委员会学术年会上正式宣读,并入编该年会的论文集。这是一条把挑战相对论的研究纳入主流学术活动的蹊径!
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0年7月,由中国科技促进会(首任会长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周培源)编、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献《迈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刊载了《顾孟洁:挑战相对论的探索之路》,文中并插印了中科地球物理所老专家王德孚先生的题贺嵌名联:“孟同相对论争战;洁净泥沙淘得金”。在又经过了几番努力和几多辛苦之后,至2013年春,《走出迷雾——顾孟洁挑战相对论文集》一书由科荣出版社出版,不久后就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原科学院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以及我的母校苏州中学校史馆等的收藏证书,并分头向多方面的专家学者赠书求正。该书封底的书介中如此写道:“本书是一部挑战相对论学术探索成果的汇集。作者运用现代科学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新思维,本着对科学事业的忠诚,以缜密的思路、酣畅的文笔,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近百年来迅速窜红的缘由以及其立论的原始依据和数理推导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剖析。包括多种体裁的20余篇作品,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文字优美,是一部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破解相对论的知识读物。”
目前就国内而言,非主流学派(以“民科”为主)挑战相对论的书目颇不在少,其内容因作者的视角不同、探讨的切入点不同以及各人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的差异等,呈现出了五花八门的局面。再加上“主流学派”的浩如烟海的相对论专著和教科书,以及报刊和网路宣传材料等,一场百家争鸣的大论争、大论战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相比之下,我的文集和此后又陆续地发表的论文和博文,所集中地运用的科学哲学本体论“顾氏模式”的新思维是与众不同的——实际上,我并不是试图用自己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式的物理学观点去批驳或取代爱氏相对论,而是以自己清醒的头脑,运用由(以“3W”新思维加以充实的)术语学基本原理、严格的逻辑分析手段、一丝不苟的数学演算和推导规则以及产品的可靠性与可信性理论等综合而形成的完整的“方法论”,来对爱氏相对论的原著原文及其来龙去脉进行“(‘理论产品’的)可信性检验”。这是一项大胆的尝试。《易•鼎》之大象云:“君子以正位凝命”。面对如此重大的“一场新的科学革命”的形势,我们必须摆正位置,凝聚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2009年8月间,我在灵感的涌动下曾作励志诗一首如下:
感怀诗四题(选二)
——献给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第五届年会
咏本体论新思维
物质呈万象,精神寓一身;思想有创建,文本可永存。
文本是何物?文本载精神,物质是其体,思想是其本。
诸子百家言,子曰并诗云,赖有印刷术,文章千古吟。
华夏神州地,自古出圣人;西域赞希腊,智慧盘根深。
睿智波普尔,“本体”有新论:心、物加文本,乾坤三界分。
“W3”非寻常,可以撼人心,兵法数孙武,大著传古今。
孟轲称亚圣,直声天下闻:倘若尽信书,不如无书本!
历史大车轮,时代在飞奔,问君何所得,新知“3W论”。
寻真之路
宇宙之奥秘,深邃难穷尽,主观有局限,寻真多艰辛。
百家齐争鸣,见智或见仁;天体运行说,“地心”和“日心”。
观察又推理,认知步步进;科研目的纯,应将规则循。
概念要确定,论证须充分,逻辑讲章法,思路方通顺。
现代术语学,治学新标准,名实必相当,不可胡乱云。
判断出命题,务必求其真;实验来验证,资料要精审。
想像如飞翔,灵感在一瞬,灵感或有误,飘忽未足信。
波普“证伪说”,解惑又排困;真理苦寻求,探索永无垠!
……
回眸与思索
“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屈原:《离骚》)在年年岁岁的案牍生涯中,我的青春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回眸人生路,无怨亦无悔——但不忘感恩,才是我此时的心境。每想起我来此人间所获得的第一份祝福,是老屋客厅上悬挂好多年的一幅中堂对联:
莘农先生弄璋志喜
积德累仁自求多福 承先启后生此宁馨
姻末 张云耕敬贺
民国廿七年闰七月十五
正是这副联句的精神要义引领着我成长。张云耕先生是我的大姑父张寿鹤的本家和紧邻,他是张泾镇上的乡贤,既是教育家又是书法家。这副对联的内涵也是我自幼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说是泾里顾氏族门教育的根本。以口碑流传下来的泾里始迁祖“在选坟地遇到纠结事时”通过风水先生之口说的“福地还要靠心地”,就是顾氏子孙的传世警句。
“千难万难,做人最难”和“积钱不如积德”,这两句话成了父母家教中的口头禅。《朱子家训》则是家庭蒙学之必备读物,比起父亲常读的《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以及《曾文正公家书》、《春秋左传》、《文心雕龙》等等来,它是我和姐姐最爱竞相背诵的,并且受益终生。
回顾自己在家庭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多方亲友伸来援手,保证了我的学业进程,说起来同父母平生秉持“积钱不如积德”的心地和处世态度是分不开的。泾里顾氏后裔中从学者众,从商者极少。像我这样活过几十年下来,依然是安贫乐道的一介书生,似乎与遗传基因的作用密切相关吧。
201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标准化协会编著的《2011-2012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书中在“标准化学科领域取得的进展”一节中提到了“顾氏模式”:
“哲学中的‘三个世界’理论(3W论)是英国科学哲学家K.波普尔首先提出来的,但并未在现实的科学研究中得到实际的应用。……顾孟洁针对术语标准工作所面对的概念离散的现实,首先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本体论图解模型,并且得到了国际术语学专家[奥]H.费尔伯的认同和支持。……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通过简明的图解模型来进行通俗化、形象化的诠释,是顾孟洁做出的哲学上的突破和创新的尝试,让人们绕过抽象、繁琐而往往令人望而怯步的思辨性说理,形象、直观地搞清物质、精神和‘知识文本’这三者的本体论位置及其相互关系。‘3W论’及其图解模型在术语标准化中的应用还是很初步的,其真正学术价值还有待于它在以后的应用实践成果来证明。国内已有学者将该图解模型命名为‘顾氏模式’。”
2012年金秋十月,第九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在广西柳州隆重举行,我应邀赴会,并无比荣幸地获得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标准化杂志社联合颁发的“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 标准化事业杰出贡献奖”。
在历时三十多年来由一系列的“因缘”所造就的学术理论探索和创新、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悟和感受到“天助自助者”这句名言的真谛。是的,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这“天”是什么?如同世人时常在思考的“上帝”一样,是凭人的肉眼所看不见的。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我们最后只能接受《愚公移山》典故中的“帝感其诚”这句话的示意 ——我相信在人的主观努力、人生的躬行实践中,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上天所喜悦的。(全文完)
偶 占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天下无难事,只怕用心人。
用心不用心,全靠下决心;
信心是基础,恒心是保证。
勤学又苦练,功到自然成!
(1966年4月29日,时年28岁)
草路云山(91)(5) 201712020学术动态 70-8658北相学派管理委员会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学术委员会 张志杰纪念室 总编吴水
阅读: 16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