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纪伯伯本身是糖尿病及肾脏病患者,日前因脚底受伤,伤口溃烂发臭,加上全身发烧畏寒,紧急安排急诊住院接受清创手术,但术后换药后发现伤口附近组织一直循环不佳,导致伤口没有长肉迹象,之后会诊心脏科医师,安排下肢血管超音波检查,证实为下肢动脉阻塞,透过心导管治疗及家人用心换药后,纪伯伯伤口总算顺利恢复。
还有肾脏病 脚底伤口拖到溃疡 台湾地区人口结构日益高龄化,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健康照护的主轴,其中经常看到的慢性伤口,如压疮(褥疮)、糖尿病合并足部溃疡、静脉曲张合并溃疡伤口、末梢动脉阻塞合并溃疡伤口,经常伴随一个以上慢性疾病,不仅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后续伤口处理与照护过程,更常耗费医疗资源,也造成病患及家属深远影响。
一般所谓的「慢性伤口」,是指任何伤口没有依照预期的时间愈合,或是停留在某一个愈合过程超过4周以上,多数慢性伤口的发生与病患罹患长期慢性疾病有关,如压疮(褥疮)是因病患身体突出的部位,长期处在压力之下,没有规律翻身减压,再加上外界施加的摩擦压力(如更换尿布或翻身时的拖和拉)所造成。
清创仍未愈 会诊心脏科才发现 至于慢性静脉曲张导致的高压,则会诱发下肢静脉溃疡,以纪伯伯这次严重的下肢溃疡为例,不仅是因为糖尿病易引发神经性溃疡伤口,清创手术后,所安排的下肢动脉检查,也发现有明显的动脉阻塞,适时经心导管处理后,才打通下肢的阻塞动脉,让足部的血流获得明显改善,伤口得以顺利愈合。
不同急性伤口 处理要对症下药 慢性伤口的形成原因、机转和处理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急性伤口不同,临床医师需透过系统性的评估病患身体状况,再与病患与家属说明照护伤口的注意事项,才能让伤口慢慢顺利复原,过程虽然比较漫长,但才能真正对症下药,一劳永逸。 (文/郑旭棠/为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
阅读: 28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