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世界学者、政要纷纷议论:人类社会正在迎来百年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离中国人最近的一次工业革命,我们将同步地经历、参与其中。
其实,这一次的变局远远超出工业之外、包罗万象,是一次全方位、多领域的技术跃进,应该称之为科技革命。只是人类对之前的三次工业革命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有识之士有意与以前的工业革命相提并论,以加强信息冲击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实现了工业机械化、运输机械化的雏形,实现了以化学燃料代替了人力、畜力,劳动效率得到了提高。 (时间:19世纪初,地点在英国及法、德等欧洲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研发和广泛应用为代表,实现了工业电器化、较大的增强了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9世纪末,地点在美国及西欧洲国家)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推动了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电磁波联系逐步普及,社会效率得到大的提高。 (20世纪中,地点在美国、亚洲四小龙及欧洲国家)
这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人都只是在远远观望,直到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余波才惠及中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形成;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虚拟实在;卫星通讯、智能革命等多领域技术迅猛发展为标志。这次浪潮、方兴未艾,对推动技术进步、对人类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对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之功效、目前难以估计。 (20世纪末,地点在美国、中国、亚洲及欧美澳发达国家)
这是重大的全方位革命,从机器人、无人驾驶、大数据、云计算、人机对接、系统生物学、系统医学入手,涉及到社会学、生物学、信息学、人工智能、化学、物理学……远远地超越了工业革命的范畴。
虽然人们称之为第四次技术革命,觉得这个称谓还是太小。因为技术是为达到某些目标而进行智慧的开发,而上述的广泛的门类的学科在基础上与前沿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向科学的深度开发、找到门类之间联系的内在机理;探索大自然对世界绝妙的安排,找到技术发展和各门类关联的坚实基础。
【电波与生物】
生物技术、生物芯片是这次技术革命的重点之一。马斯克的团队设计出一种能够精确植入大脑的芯片,可以用安全、持久的方式读、写神经元里内部的信息,实现了芯片与人脑的对接。人脑是生物物质,芯片里导线运行的是微电压、电流,微电流进入人脑,在神经元中传播运行。这就导致了生物学与物理学的交融。
现在物理学理论,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那么电信号在神经系统里是如何迅速传播?神经系统中也有自由电子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到:物质的导电是因为物质内存在电压波的通路,在电压波的拽动下,物质内的电子换位移动、形成电流。这个导电原理能够系统地解读金属导电、半导体导电、液体的导电。希望生物物理的专家能够找到生物神经的导电通路,与所有物质内电压波的通路导电得到统一。
动物把看到、听到的信息转变成脑电波,生物的细胞是如何能够产生脑电波、电信号,其中的机理和过程将是物理学或生物物理学的新课题。
在交叉学科面前,生物电的形成、传播是一个新课题。物理学导电理论需要有进一步的厘正、提升,这种提升还可以有一个广泛的涵盖、应该可以把中医的经络理论科学化。
现在电脑的存储依靠的是U盘-电磁存储元件。人的大脑亦有很好的记忆、存储功能,大脑的记忆存储依靠的是什么?神经元的记忆存储的内在是什么样的物理过程?现在,马斯克的团队正在致力于人脑与电脑之间的连接。 1、可以提升人脑能力,将人脑与电脑和手机融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人类变得更加聪明;2、可以通过人脑便可实现对电脑和手机的控制,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把人脑存储信息和智慧直接传输给机器人电脑,让机器人有和人一样的思维和智慧,成为优秀的知行合一的替身人。
我2016年发表的科学小说《绿星同学》里说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不是生物人,而是具有普通人全部能力的替身人。附[1]
【基础物质与生物】
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浪潮迎面而来,涉及到社会学、生物学、医学、信息学、人工智能、化学、物理学……这些分门别类的各个学科,除社会学外都是在物质基础上建立的,其根本的归宿只能是质子、电子以及它们的波。那么,深入探究这各个学科的内在机理,会不约而同地指向物理学、各个学科的物质基础就只能是由“质子、电子”及其伴生场所派生的各种性能,探索者就应该握住这个纲、纲举目张把物理学各个分枝有机地联系起来,探析它们共同的源头、寻找内在统一的规律。
如:生物学已经探明DNA是由4种碱基(化学物质)构成。在我的探索中,已知化学物质的结合是由价电子共享的结构元完成的,碱基如何连接、如何复制,将是生物物理的必然课题。
又如:新冠病毒的“冠”是它生存的抓手,这个抓手是靠什么来抓?怎样与其它物质结合?我认为是冠顶上有电子运转所形成的电磁力,因为电磁形成简单,作用广泛、有效。这也是它在金属材料上成活较久的原因。因为金属表面有较强的价和电子运转的微磁场,与冠顶上电子运转所形成的电磁场相扶持,节省病毒能量。 (一家之言,假说,仅供参考)
【实体伴生场-哲学新发现】
一个世纪以前,法拉第为了避免电磁现像中的超距作用引入了“场”的概念。带电物体会在其周围的空间产生一个电场,以此与一定距离以外的另一个带电体发生作用。这个看不见摸不著的抽象概念在19世纪就已经获得广泛接受。百年前人们只是对电场、磁场有所感觉,实际上是大自然安排所有实体都有自身伴生著的场。
无人驾驶、大数据、手机的所有信息都是由弥漫在空间的电磁波进行传导,执行实体必须接收这些电磁波并且有懂得、与之交流的场。也就是自然实体通过空间波与各自伴生的场进行相互联系互动,并不是现在有些理论所说的“碰撞”。实体的运动后果构成了自然的宇宙、万物、现实的存在。
现代,弥漫在周围空间的电磁波越来越多,作用几乎无所不能,管控着实体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以伴生场接受波的支配、在波的带动下相互交流、相互运动,实体伴生著场的哲学存在越来越明显,构筑波粒和谐、相依相存的世界。
场的存在、提示着人们的思维发现和探索方向,实体与场的伴生是自然物质存在的普遍法则,实体就是依据这些场进行联系和交流、实体在场的作用下发生运动,运动的后果就是我们眼前客观存在的世界,场是所有原始运动的始作俑者。
是时候放弃那些:有时是粒子、有时是波的牵强,拼弃那些量子坍缩、量子纠缠的天方夜谭。那种绕开电子的运动,试图在X子、XX子去破解物理,只能是缘木求鱼。
综上所述,从物质的构成、相互的联系、运动,都是实体伴生场之间的互动。生物学、医学、信息学、人工智能、化学、物理学,工业技术的方方面面的内在基础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个基础就是质子电子所构成的原子、无机-有机分子。正是这些原子、分子构建了世上万物,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核外电子的规律运动是构建晶体、分子、生物体的第一功臣。
科技大综合将发掘、坦露各学科内在根基、破解自然游戏规则。实体伴生场、在场的作用下相互规律运动、产生后果,是大自然的法则;物理学的核外电子的有序运动构成原子之间的连接,是分子构成、连接的基础、是化学的基础、是DNA-生物物质连接的基础,将引领科学革命,成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之科学基础。
附:[1]《绿星同学》第一章 替身人
一段音乐之后,太空飞船广播里传来磁性的男中音:“亲爱的绿星探索朋友,你们辛苦了。太阳系是我们宇宙中的近邻,我们的飞船从绿星出发,已经在银河系默默地飞行了4800年。现在正……”
打住,打住! 4800年。四千年前,中国的大禹正在治水,埃及金字塔才刚刚开始建造,来的是不是木乃伊啊!写科幻不是写神话,外星人难道是神仙? 4800年,就是科技再发达,人也不可能活几千年。你还自诩文章质朴真实、逻辑理性,你还不如就写个时空穿越,虽然很悬还可以囫囵吞枣地接受、起码没有明显破绽。你这4800年,吃什么、喝什么、要不要呼吸?这外星飞来的是些什么人?
问得好!这些外星人是什么人?
为此,先来看看我们自己,地球人在地球上生存,每天都要吃、喝,分分钟都要呼吸。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数百万年,得益于蓝色星球的呵护、哺育:有温暖气候、绿色植物、新鲜空气、风调雨顺还有磁场和大气层。如此面面俱到的恩泽是地球环境对地球人类提供的生命维持系统,是眷顾、也是束缚。鲜活的动物一断离开了地球的呵护,几分钟就气绝命亡,性命不保。
生物人进入宇宙航行,最大的麻烦的就是你要脱离行星环境、要在地球外建立生命维持系统。说通俗点就是呼吸、保暖,再加上吃喝拉撒睡。这些在地球上有利于动物生命生存、繁衍、能够促进人类的生存发展、不成问题的小事,却成了宇宙探索最大障碍、最难的大事。生命维持系统在地球环境中的天然合理,却成为人类太空远航的最难以逾越的羁绊。
在数千年漫长的星际旅行中,生命维持系统既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就不得不换一个思路,外星智慧就聪明地绕过了这些障碍——不需要生命维持系统。不需要生命维持系统!怎么可能?是活人还是死人?那些偶然在某个地方出现、令我们眼睛一亮、令我们惊喜的飞碟是怎么来的、操纵飞碟的难道不是人吗?当然是人,是什么人?答案只有一个:是机器人——不需要生命维持系统的机器人,具备人类全部智慧、能够替代人类各种功能的替身人。
科技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睿智地回避生命的障碍,派遣不用生命维持系统、而具有其他全部生物人功能、有个性,在历史性漫长历程中能够蛰伏、能够被唤醒的探索者,他们是除了生命维持系统之外具有所有生物人的功能的机器人、是能走会跑、能说会笑,是具备具体生物人全部智慧、全部功能的替身人。
外星人为什么是机器人、替身人?怎么不是媒体上经常看到的:头戴球形透明罩、身着宇航服、英俊帅气、像我们这样有血有肉的人?为此,我们先来看看生物人,看看我们自己。
人们常常自我形容“头脑聪明、四肢发达”,有意无意省略了中间的躯干,其实,躯干内的五脏六腑才是我们活着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其中的呼吸系统、消化吸收、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我们呼吸,获取氧气、吃进食物,由生命维持系统转化成能量,动物和人才能够活着、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存、繁衍、进化。由此看来,生命维持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最终结果是提供能量。 200年前人类没有发明用电,只有阳光、空气(氧气)食物和燃料是能量的仅有的来源。
在现代科技社会中,提供能量却很容易实现,几块电池就能提供能源,体积不到脏腑的十分之一,而且还能反复充放。能源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用电池就能替代躯干内的五脏六腑,有了能源,人还必须运动、有感官、会思维、判断,有情感。运用现代的机械制造能力和电子技术,制作一个具有生物人所有的运动功能的机器人、甚至比生物人更强壮、更灵活的替身人,并不是遥不可及,几乎是手到前拿。具有普通人的各种运动动作、能够完成各种特定功能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在世界各大工厂生产出来。
除了运动,再就是让机器人具有生物人的所有感官,人类的主要感觉器官分类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现在,视觉、听、说已经是小菜,会做手机就能够轻松搞定。感知温度、湿度、风向气候已经不是问题;要具有嗅觉、味觉、触觉则需要有专门的传感器,这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研发也不是太难。最有难度的是,要让机器人能够像生物人一样思维、一样有智慧。思维包括调取储存、记忆,然后分析判断,执行。现代科技能够有海量的高密度的储存、记忆;但是若要像人脑一样的分析判断,具有学习、储存、进步的功能,则需要有生物科技的突破,虽然有难度,却已悄然起步。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第五、仿人脑芯片技术。第八、操纵记忆技术。这些突破意义重大,开始了仿生人类科技发展的新的征程。
在可以看到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把人脑的记忆、内存、思维、全部下载,输入到机器人电脑中。例如:实验室可以把某D教授的全部记忆、思维下载到机器人,于是这个机器人就具有了D教授相同的思维、判断,甚至情感。那么此机器人除了生命维持系统、生殖系统外,具有D教授作为生物人的全部功能,想教授之所思、做教授之所想,如果把体态、面象制作得逼真,此机器人就成为了D教授的替身人。到2030年,我们就可以把具有人脑思维、行为的替身人送到火星。
所以,当外星文明把自己的“人”送往蓝色的地球,在启程的当时,他们的科技能力至少比现在的我们水平高出六百年。
如今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才两百多年,科技的触角就已经伸向了替身人的研发,已经有了芯片技术突破,再过400年,我们的替身人技术将是怎样?肯定是足以达到与原形人思维一致、能够替代原形人做任何事情。有了这样完善的替身人,我们还有必要去研发庞大的生命维持系统、还有必要研发风险系数极高的冷冻生命技术?情同此理,当外星文明能够制作完美、甚至是有个性的替身人,他们就会放弃研发那些既困难、又难以持久的生命维持系统。就算是研发成功,还有个教育问题、人道问题。所以,现在徜徉在地球、月球及其周边星球的天外来客只能是替身人。
阅读: 398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