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园(非今天的南园酒家)在南汉时期是一座古代帝王游玩的花园。那时南园属于广州的城南,古树参天,幽雅恬静。有柳绿如茵,有鸟雀啼鸣,还有一条名为「玉带濠」的清澈溪水从它身边汩汩流过。当时南园范围比较大,包括东至聚贤坊,南至清水濠,相当宽阔的一片地区。 它一直是元、明、清几代著名园林 - 南园位于广州文德东路和聚仁坊以北、聚贤北街以西一带,其南边是清水濠,因为在广州城南取名南园。此处大概在今中山图书馆南馆东南侧一带,曾经是文德东路小学校址也是其中一部份,当时校内曾有假山、水塘、竹林和榕树。可惜此校今不复存在。
据《番禺县志》的记载:南园「在番禺城南一里」、「在府城南二里」,它「后临清水濠」,聚贤坊「在咫尺是南园」,里面有「望春园」、「芳华苑」。据说它的北面还有「芳春园」,园里「桃花夹水二三里,东接汨汨之水(流水声,取其声作溪名),可以通舟,一名甘泉,苑有桥,曰流水,刘鋹(南汉王,在位十三年)常与女侍欢宴于其中。」(《粤中见闻》)清末诗人丘逢甲来游南园,曾写过这样的赞美诗句:「玉带滞边万柳绿,跨河楼阁郁参差。」
南园 明·李云龙诗(番禺人):
南园栖隐处,竹户对林峦。
九月风霜起,孤斋日夜寒。
虫声薄幽砌,雁影度空坛。
松月遥相待,流霞且自餐。
1913年教育部的《视察第七区学务总报告》一文中也这样称赞南园的园林布局之优美:「地面广阔,景致绝佳。亭阁楼台,间以溪桥,青林翠竹,围绕四周,入之性静神怡,有超然尘世之想。」可见南园这个地方,直至民国时期,也还是景色佳丽的名胜之处。元朝末年,孙蒉、黄哲、王佐、李德和赵介等五位诗人(史称南园五子)在此创办南园诗社。明朝初年改为总镇花园,嘉靖年间建有祭祀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的三大忠祠。后来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和李时行5位诗人在此重结南园诗社(史称南园后五子)。明末陈子壮、黎遂球等诗人续结诗社。清代屡有修葺,园内有正气堂、臣范堂、远风堂、南园前、后五先生祠等建筑。
清代广东近代第一诗人张维屏也是南园诗社里的诗人。当时的南园,在欧大任的《五怀》诗的序中,是这样的景象:"……社(南园诗社)已废而园故在,荒竹滮池,半掩蓬翟,其行谊风流,犹可想见。俯仰异日,爰怀五章。" 清朝末年逐渐荒废,现时已成为居民区。
1859年即咸丰九年,广东近代第一诗人张维屏病逝于清水濠宅。清水濠,为古时候广州的一条沟渠,约长700米,环绕内城,这样可将旧城的六脉渠通到濠涌,由濠涌通向大海。可以让商贸往来的船只在此避风,也是城市的排水系统。 清水濠一带,曾是盐运码头,盐船由清水濠溯溪而上,来往运盐,十分繁忙。 现现已消失,遗留街名清水濠,变成古老的民居小巷,在文德路现13路车总站对面,巷头地面曾有麻石板刻有清水濠字样,后因道路修整而被水泥地面取缔。
诗云:
桃花夹水鸟啾啾,吟唱歌诗日倚楼。
柳绿幽篁何处在,临风把盏百年浮。
1922年广州南园诗社同仁合影
印象中的文德东路小学
阅读: 151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