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于1931在广州市设立东山区公所,是市属行政区以「东山」命名之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山区为人民政府接管,经历了三次分合和区名更改,1960年8月定称东山区。 于2005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并入越秀区,东山区前后计有七十四年长。
西山区恐怕我们这辈人,甚至比我们年长的老广州在资讯不发达时都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旧行政区。近日偶然读到一篇文章题目为 : ”老广州流传: 有钱住西山、有权住东山。” 笔者认为不正确, 应该是”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又一说:”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之称。的确,广州市的确曾经有过西山区和东山区,东山区众所皆知就不必再表。但西山区与今天的西关地理位置完全不同,品味不同,且天差地别。西关和东山广州人都再熟悉不过,西关是以上、下九路、文昌路、第十甫、宝华路和多宝路一带,一向以来是商业繁华的地方。而西山区则以中山七路以北;人民北路(前长庚路、虎祥路) 以西;东风西路(前德坭路德宣路以南),现今西华路、彩虹桥、金花街一带(见附图之红框,黄圈是旧城门)。广州解放初期有 28 个区,西山区是其中一个,它下辖五个行政街,其中一个叫西山街办事处。50 年代初由金花直街、西华路一带形成现在的金花街。
看140多年前,光绪五年(1879 年)期间所制的广府地图,显示广州城区很小, 东起正东门(今大东门),西至正西门(今西门口); 南起天字码头,北至大北门(今解放路盘福路交汇处)。笔者家谱记载是第十一代在广州市城区出生,以上十代均居住广州市城区(即旧城墙内)。小孩时常听长辈说旧广州诸事点滴。明末清初广州城外西北山坡上建有西山庙,它位于今人民北和西华路的西北郊,也因此而得名西山区与西山街。这一带均为山丘小岗及城垣。到了1918 年广州市拆毁城垣,开建马路。当时这里很多垃圾堆,杂草丛生,臭氧熏天。旧城外之地三不管,又多以拾荒或草根贫苦百姓居住者为多。当时政府花费十年长修建长庚路(今人民北路),继而在北端建成方便医院(现市一人民医院)。20 世纪上半叶随之是棺材铺多,殓房多,厝庙多,神主牌寄放的灵堂多。直至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笔者还很小,1959 年先祖父病逝于市一人民医院,笔者小时候偶然经过长庚路仍然有不少棺材铺,看到店内堆放棺材总是心慌慌的。
1958 年长庚路北段建成湖边新村和工人新村,1966 年将虎祥路和长庚路合称为人民北路至今,原德坭路德宣路合称东风西路。广州解放初期,德宣路有不少制作皮革的牛皮寮,现今的广州市少年宫就是在几间牛皮寮的地基上建成的。城市的发展现今的金花街(昔日西山街)、少年宫和流花湖一带已改造成漂亮的区域。如今东山区已经取消,西山区早已成为历史,更很少人知晓了。
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地图
阅读: 526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