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美国税务 繁体  
刘平

特殊税收抵税额可帮助雇主聘请员工

2022年05月06日   维加斯新闻报
国税局讯

    由于许多企业面临人才市场的紧缩,美国国税局提醒雇主查看一项有价值的税收抵免优惠,该优惠可用于聘请长期失业金领取者以及其他面临重大就业障碍的人群。
    在5月1日至7日的全美小企业周期间,国税局将重点介绍与今年庆祝活动主题“通过创业建设更好的美国”相关的税收优惠和资源。针对现在正在招聘的企业,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可能会对其有所帮助。
     
什么是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WOTC)?
    该税收优惠由来已久,用于鼓励雇主聘用被认证为面临就业障碍的十个目标群体中的人。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数百万美国人在某段时间都经历过失业,国税局指出,这些目标群体之一是长期领取失业金的人,他们至少连续失业27周并已在此期间有领取过州或联邦失业救济金。雇主支付工资给在2025年12月31日或之前开始工作的特定员工,可获得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
    其他群体包括某些退伍军人和各种公共援助的领取者等。具体来说,这十个群体是:
    贫困家庭临时补助 (TANF) 领取者,
   • 失业的退伍军人,包括残疾退伍军人,
    •以前入过狱的人,
   • 居住在授权区或乡村更新郡县的指定社区居民,
   • 职业重建转介,
   • 居住在赋权区的夏季青年员工,
   • 补充营养援助计划 (SNAP) 领取者,
   • 补充保障收入 (SSI) 领取者,
    •长期家庭援助领取者,以及长期失业金领取者。

 获得该抵税额资格

    要获得该抵税额资格,雇主必须首先通过向其所在州的劳动力机构 (SWA)提交国税局 表格 8850,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预筛选通知与认证申请来取得认证。该表格必须在符合条件的员工开始工作后的28 天内提交给SWA。雇主不应将表格8850 提交给国税局。

 帮助新员工

    许多新员工可能缺乏工作经验,雇主想要帮助这些员工有一个好的开端,方式之一是确保他们从工资中扣除了适量的税款。而计算税款的好方法就是鼓励员工使用预扣税估算器,这是国税局官网IRS.gov上提供的免费在线工具。
    通过填写一些关键信息,员工可以使用预扣税估算器来估算从他们的工资中预扣的正确税额。除此之外,这个在线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预扣税如何影响他们的实得工资、预期退税或到期税款。
    预扣税估算器还将帮助他们正确填写表格W-4,员工的预扣税证明。员工应将此表格交给其雇主,而不是国税局。
    一旦员工开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还可以使用此工具更新他们的预扣税,以纳入重要的生活变化,例如结婚、离婚或生子。

 申请该抵税额
    符合条件的企业之后在其联邦所得税申报表上申请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该抵税额通常基于雇佣第一年支付给符合条件员工的工资。这是对每名新员工的一次性抵税额,雇主不能为重新雇佣的员工来申请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
    该抵税额首先需要在表格5884,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中计算,然后在表格3800,一般商业税收优惠抵免中申请。
    虽然免税组织雇佣大多数群体的新员工都无法获得该抵税额,但一项特殊规则可以让他们通过聘用某些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来申请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这些组织可以通过表格5884-C,针对于雇佣符合条件退伍军人的合格免税组织的工作机会税收抵税额,申请该抵税额用于抵免工资税。

阅读: 138255

推荐阅读

10亿美元退税款无人领 美纳税人如何申领

美国国税局(IRS)周二(3月11日)宣布,截至目前,仍有超过10亿美元的2021年

房贷专家提醒屋主:这份表格千万别丢掉

在美国报税季来临之际,房屋抵押贷款专家提醒房主,尤其是那些刚买了新住房不久的房主们,

纳税人可获得1400美元支票 —— 是诈骗短信!

美国商业改进局(BBB)警告,如果民众收到一条短信,声称你将收到IRS的1400美元

新移民在美国报税 需注意这些细节

国税局免费报税项目 需要提交这些信息

美国国税局(IRS)免费报税项目在2022纳税年度,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收入限额为73,

国税局免费报税上线 纳税人可节省开支

美国国税局(IRS)的指导性免费报税(Free File Guided Tax Pr
李梅 徐豫蓉 刘蕴琦 李昭夏 恒兴地产 Cindy zhou 吴维安 杨红 无限地产 兄妹地产团队 爱家窗帘 UPS Chinatown 区域中心 富通贷款 文道律师事务所 蔡文伟联合律师事务所 泛宇 陈云卿  潘宪章 陈冬玲 权威保险-于娟 Windmill 儿童牙医诊所
新闻报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读者提供, 如有问题请电邮至: [email protected]
© 维加斯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