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法律移民 繁体  
陈冠英律师事务所

难民政治庇护 移民重要管道

入境美国时起算 必须在一年内申请 特定情况或罪行 仍有可能遭到拒绝

2022年11月17日   维加斯新闻报
文:罗越

     △拜登政府在3月24日发布新规定,授权边境处理难民申请的官员即可定夺,是否准许难民受到保护,得以留在美国,不必等移民法官裁决。这样庇护申请审核的时间缩为数月,不再再像现在这样,有时要等待好几年才能得到结果。边境管理移民单位依照规划,在五月执行了这项新政策。
    这项为了加快庇护进程的新政策,被视为拜登政府改进庇护体制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如果得以继续推进,可能是庇护体系25年来的最大变化。也让人感受到难民申请处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而究竟什么是庇护?谁能申请?有些什么限制?申请人必须要了解!
    庇护是一种保护形式,以避免被遣送回声称受迫害的国家,让符合资格的难民得以留在美国,进而成为合法永久居民。每年有许多人进入美国寻求保护,原因是他们因种族、宗教、国籍、参加特定社会团体或持不同政治意见而遭受迫害 或害怕遭受迫害。符合庇护资格者, 经允许即可留在美国。
    目前已实际居留于美国,或本身已经在美国境内之非美国公民,无论是否经由指定入境地点进入美国,皆得申请。不过,申请庇护是有期限的, 一般来说,您必须在最近一次入境美国时间起算一年内申请庇护。但是,母国情况有变而可能影响庇护资格,或发生特殊状况而导致延期申请等情况不在此限。也就是说,不论移民身分为何,只要在入境美国后的一年内提出申请,或出示因例外状况而延期申请的豁免证明,均可以申请庇护。

遭拒可申请 停止遣送出境

    当然,基于人道关怀,申请庇护,大多会从宽处理,但也不是照单全收!例如有下述情况者,可能会被禁止申请庇护:已经申请过庇护,但移民法官或移民上诉委员会拒绝给予庇护者;在入境 美国后的一年内未提出申请者;或根据双边或多边协议可前往安全的第三国者等等,庇护难以获准。
    可能会被禁止给予庇护的情况则包括:犯有某些特定罪行;基于安全考量;涉及迫害他人或者已经在他国安顿者。某些例外情况不在此限。如果您被禁止申请庇护,仍有资格申请停止遣送出境,这是另一种更加有限的保护形式,可在遣送出境程式期间批准。
    申请庇护之后,是否可以离开美国?也是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如果在庇护申请做出最后判决之前必须离开美国,在离开美国之前必须取得难民回美证,才能返回美国。若您未能取得回美证,移民局(USCIS) 将认定您已经放弃申请,因此您可能被拒绝再次入境美国。

别回迫害国 制造矛盾

    此外,有些朋友即使取得了回美证,有时会犯的错误就是立刻返回声称受迫害的国家,这会让移民局迷惑,既然可能或已经受到迫害,而申请在美居留,那么怎么会迫不及待的要返回加害地区?由此,移民局可能会认定您已经放弃庇护申请,除非能够提出非常有说服力的返国原因,否则要翻案将有一定难度。
    面对经常变革的新移民政策,我们必须有所认知,任何移民法规、措施编订,都是大工程,也很可能影响到所有的移民朋友,相关移民讯息必须要专业的掌控,毕竟美国移民法律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问题,要进行任何相关的动作或决定,找到值得信赖又专业的律师团队从旁协助是不可或缺的,拉斯维加斯的陈冠英律师事务所,办了二十多年的移民业务,堪称个中翘楚,打个电话702-638-8886,702-308-4915,微信号“EricChenLaw”,就是搞清楚一切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了!

难民政治庇护 移民重要管道

阅读: 301142

推荐阅读

美国移民局宣布关于I-693表有效期限的新变更

政策任务加码 移民局业务扛不下

拜登政府的移民政策一直是野党及媒体批评的重点! 而挖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可能解决了

不限中南美 全球偷渡客涌入美国

非法越境的偷渡客一直被认为来自中南美洲,然而情况不再如此,目前偷渡大军,已经俨然联合

非法越境人群 暗藏大量罪犯

非法越境的偷渡客屡创记录,然而根据日前一项政府资料,目前非法入境的无证移民,更骇人听

非法入美 中国偷渡客创纪录

尽管中国的经济水准大步向前,然而并没有留住人民外移的心! 除了正规管道之外,非法进入

因应梦想生计划 法院仍判违法

△德州南区联邦法院法官哈能(Andrew Hanen)9月13日再度裁定,「童年抵美
李梅 徐豫蓉 刘蕴琦 李昭夏 恒兴地产 Cindy zhou 吴维安 杨红 无限地产 兄妹地产团队 爱家窗帘 UPS Chinatown 区域中心 万通贷款 文道律师事务所 蔡文伟联合律师事务所 泛宇 陈冬玲 Windmill 儿童牙医诊所
新闻报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读者提供, 如有问题请电邮至: ad@lvcnn.com
© 维加斯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