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法律移民 繁体  
陈冠英律师事务所

治理越境移民 拜登采二手策略

厉声警告!自墨西哥非法入境立刻遣返 合法招安!每月吸纳3万人准来美工作

2023年01月20日   维加斯新闻报
文:罗越

    △尽管政策上,拜登政府态度坚决地要求取消川普总统时期,为管制南方边境非法移民越境,采用美国法典第42卷(Title 42),甚至不惜透过诉讼要求终止。然而拜登上任两年来,抵达美墨边境的非法移民数量不断创纪录,边境官员去年12月平均每天遭遇8000多起越境事件,却给执政当局带来了人道主义危机和政治噩梦。
    如何吓阻如潮水般涌入的非法移民,也让拜登政府绞尽脑汁,吃足苦头!这由拜登手下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近乎精神分裂一般,一边推崇终止采用美国法典第42卷(Title 42),一边力陈:「首先我要明确强调,无论有没有42条,边界并没有开放。」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边境越界移民已经成为各界抨击政府的标的,不止在野党派借此获利,执政党派也是炮声隆隆,无法谅解!在内外交加的压力下,拜登终于在一月5日提出了他执政以来,号称最严厉的防止越界非法移民措施!
     拜登5日公开宣布对美国的边境政策做出重改变指出:即日起,禁止非法移民越境寻求庇护,同时扩大遣返已经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从墨西哥非法入境的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公民将遭到立即遣返。
    拜登在谈话中表示,了解许多家庭为什么离乡背井的苦衷,朝向美墨边境踏上危险旅途。但他对打算闯关进入美国的无证移民喊话说:“不要直接到边境来”,“留在你们原来的地方,在那边提出合法申请”。

棍棒胡萝卜 双管齐下

    国土安全部官员说:规避合法入境管道的无证移民,如果没有先在当地国向美国提出申请,庇护申请将遭到拒绝。
    而在厉声禁止的棍棒之下,拜登同时祭出了两手策略的胡萝卜!根据拜登政府新规,美国在未来两年期间,每个月将接纳来自委内瑞拉、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四国共计3万人,提供在美合法工作的机会,前提是必须合法入境、拥有符合资格的担保人,并且通过审查及背景调查。借此,希望有效缓解美国国内,处理非法移民的巨大压力。
    拜登强调:「如果你不通过合法程序申请,就没有资格加入这个特定条件入境的新计画。」
    但根据新规,就算申请合格,也只是许可合法在美工作两年;一旦申请被拒,或者不由合法口岸、合法入境美国,之后都不再有资格申请。拜登希望这样严格的移民新政,能让共和党人同意、在国会放行,减缓美国国内消化非法移民的压力。

打击非法入境 最大动作

    实际上,从2022年10月开始,拜登政府曾针对委内瑞拉籍公民非法入境加强打击,美国南部边境委内瑞拉无证移民人数因此大减。拜登5日宣布的新措施,是现行打击委内瑞拉无证移民计画的扩大与延伸。拜登上台两年来,美墨边境非法入境人数激增,舆论认为,这项宣布是拜登到目前为止对于打击非法入境潮的最大动作。
    来到美国并不容易,维持在美身分相当重要,而对于各种身分,移民法中又有严格的规定。任何移民法规、措施编订,很可能影响到所有在美的朋友, 相关移民讯息必须要专业的掌控,毕竟美国移民法律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问题,要进行任何相关的动作或决定,找到值得信赖又专业的律师团队从旁协助是不可或缺的,拉斯维加斯的陈冠英律师事务所,办了二十多年的移民业务,堪称个中翘楚,打个电话702-638-8886,702-308-4915,微信号“EricChenLaw”,就是搞清楚一切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了!

治理越境移民 拜登采二手策略

阅读: 272610

推荐阅读

美国移民局宣布关于I-693表有效期限的新变更

政策任务加码 移民局业务扛不下

拜登政府的移民政策一直是野党及媒体批评的重点! 而挖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可能解决了

不限中南美 全球偷渡客涌入美国

非法越境的偷渡客一直被认为来自中南美洲,然而情况不再如此,目前偷渡大军,已经俨然联合

非法越境人群 暗藏大量罪犯

非法越境的偷渡客屡创记录,然而根据日前一项政府资料,目前非法入境的无证移民,更骇人听

非法入美 中国偷渡客创纪录

尽管中国的经济水准大步向前,然而并没有留住人民外移的心! 除了正规管道之外,非法进入

因应梦想生计划 法院仍判违法

△德州南区联邦法院法官哈能(Andrew Hanen)9月13日再度裁定,「童年抵美
李梅 徐豫蓉 刘蕴琦 李昭夏 恒兴地产 Cindy zhou 吴维安 杨红 无限地产 兄妹地产团队 爱家窗帘 UPS Chinatown 区域中心 万通贷款 文道律师事务所 蔡文伟联合律师事务所 泛宇 陈冬玲 Windmill 儿童牙医诊所
新闻报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读者提供, 如有问题请电邮至: ad@lvcnn.com
© 维加斯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