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头条新闻 繁体  
刘平

美国邮政出现发夹弯 宣布继续接收中国和香港包裹

2025年02月05日   维加斯新闻报

        (华盛顿5日综合报导)川普总统宣布取消广获中国电商平台利用的「小额豁免」条款后,美国邮政管理局本已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及香港的包裹,但是今天立场又出现「发夹弯」,宣布将继续提供服务。
    路透社报导,美国邮政管理局(USPS)发布声明称:「美国邮政管理局正与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密切合作,以有效执行对中国课征关税的机制,并确保将包裹投递的干扰降到最低。」
    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关税措施已于4日生效,其中一项关键措施是取消实施已久的「小额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条款。根据规定,价值800美元以下的商品输入美国可免征关税或特定税项。
    取消「小额豁免」的措施将冲击仰赖小额包裹取得迅速发展的廉价中国电商平台Temu和Shein等。
    关于4日生效的暂停接收包裹措施是否与川普下令取消中国包裹「小额豁免」有关,美国邮政管理局尚未就此置评。
    纽约顾问公司Supply Chain Compliance共同创办人柯瑞(Maureen Cori)则表示,有关单位「确实完全没时间就这项政策进行准备。我们真的需要政府指引,以了解如何在毫无预警、也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应对这种状况。」

     (又讯)稍早,美国宣布暂停接收中国、香港包裹,并自即日起生效。但事隔一晚,美国邮政又宣布继续接收中国和香港包裹。个中关键耐人寻味。
    美国邮政管理局(U.S. Postal Service)是于美东时间4日晚间宣布,4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国际包裹,直至另行通知。
    据先前报导,美国邮政管理局官网指出,这项变动并不影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的信件及扁平邮件(flats)流通。
    当时官网并未说明这项措施是否与川普政府取消800美元的「小额豁免」(de minimis)条款有关,中国及许多国家透过该条款对美国输入大量金额未达800美元的包裹而不必缴交关税。
    川普1日签署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课征关税的行政命令,当中包含暂停俗称为「小额豁免」的第321条款(Section 321),川普在行政命令中要求,每一个国际包裹必须涵盖详细商品资讯、适用的关税代码及关税金额。对中国所有商品再课征10%关税的措施已于美东时间4日凌晨0时起生效。

美半数「小额包裹」来自中国

    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2023年6月一份报告指出,透过「小额豁免」条款进入美国的所有国际包裹中,将近半数来自中国,《纽时》指出,美国每天约输入300万个包裹,这些包裹几乎不受海关检查及课税,且多数来自中国。
    报导指出,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如今不仅要被课征10%关税,还将面临先前完全避开的每一种类商品多重复杂关税。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及美国邮政管理局运送大部分中国小额包裹,并且透过频繁往返美中的货机输送包裹。

包裹太多压垮美海关 调高免税门槛:包裹量暴增10倍

    中国2大跨境电商SHEIN及Temu将廉价商品送往数百万美国家庭。《纽时》指出,电子商务快速扩张长久以来让美国海关陷入困境,2016年,海关人员就因为小额电商包裹太多,而说服当时的美国国会及欧巴马政府,将须受海关检查及课税的包裹价值门槛,从200美元提升至800美元。
    调高包裹免税门槛让数百万美国家庭从中国购买廉价商品,不过美国纺织业、服装业者认为,这些廉价商品削弱他们的竞争力。
    2016年调高免税进口商品金额门槛后,过去10年来,输入美国的免税小额包裹量暴增10倍。美国国会过去1年来持续激辩如何修改免税包裹条款。

美国邮政出现发夹弯 宣布继续接收中国和香港包裹

阅读: 79654

推荐阅读

俄乌协议迟无进展 美国扬言撒手不管

马斯克不再定期亲赴白宫办公 靠电话联系

亚马逊商品拟标「关税附加费」川普气炸致电贝佐斯

美国首季GDP萎缩三年来首见 川普甩锅拜登

美收紧结婚移民审查 婚姻欺诈集团被逮捕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近日破获了一起全国性的婚姻诈骗团伙案件——四名美国公民协助及

加拿大选举「反川」自由党总理卡尼胜出!

李梅 徐豫蓉 刘蕴琦 李昭夏 恒兴地产 Cindy zhou 吴维安 杨红 无限地产 兄妹地产团队 爱家窗帘 UPS Chinatown 区域中心 富通贷款 文道律师事务所 蔡文伟联合律师事务所 泛宇 陈云卿  潘宪章 陈冬玲 权威保险-于娟 Windmill 儿童牙医诊所
新闻报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读者提供, 如有问题请电邮至: ad@lvcnn.com
© 维加斯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