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三月春分,刻成刘禹锡《陋室铭》,计81字共18方石章。
我刻《陋室铭》,是因为喜欢文章言简意赅,是古文中最著名的一篇铭文;还因为刘禹锡是唐朝的作家和诗人,并是一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他曾参与变革,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那里生活清贫,居室简陋。刘禹锡却安贫乐道,志存高远。
自读书以来,刘禹锡的《陋室铭》我已数不清读过多少遍,而且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以至于几十年来有惑有释,弥读弥新。
我喜欢刘禹锡的陋室: "斯是陋室",无高山之名,无深水之灵,惟有主人"德馨"。陋室有阶上苔绿、有帘下草青。陋室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陋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陋室有如"南阳诸葛卢",也似"西蜀子云亭"。身居如此陋室,就是孔子再世,也会问:"何陋之有?"
我喜欢铭文中的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很多人有不同的解释,大部分人认为"鸿儒"是饱读诗书的人,"白丁"是没文化的人。我的解读略有不同:"鸿儒"是读过书、有知识、有思想、有自己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的人;"白丁"是指读过书但无常识、有脑袋但不思考、有眼睛但不辨真假、会说话但全是废话的人。我在刻石之时悟出了刘禹锡的"鸿儒"和"白丁"的差别,二者不是差在知识的多寡,而是差在做人的担当:"鸿儒"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知识分子;反之,书读得再多,仍然是个"白丁"。
千古铭文,名垂千古。刻完最后一方印章的最后一刀,纸质的《陋室铭》变成了玉质的金石,也完成了我年轻时的一个心愿。
常鼐2025年春记于维城河西斋
阅读: 7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