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概念语言,和絃语言,和絃语义,调性,无调性,编译 提要:人类有史以来一直使用着两套语言系统:命名符号语言与和絃语言,习以为常反易忽视,很少人注意两套语言现象的含义,更少科学比较。选择一些范例,如:哲学、科学,音乐,绘画,宗教等,定性、定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精神是概念语言与和絃语言二层存有(狭义)。 (2)精神是调性、无调性二层存有(广义)。 狭义定义为精神的构成形式,广义定义为精神的作用原理。 精神的二层存有是世界观差异的主要原因。 所有和絃的构成符合量子化定义:其物理量的数值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地任意取值,具有离散变化最小单元;这一现象及其意味的任何可能也在关注中。 14-1、语言 语言是精神的主要载体,本文讨论的“语言”包括“概念语言”与“和絃语言”。 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含有和絃语言成分(音乐,宗教,形而上学等),可能的原因是对概念语言(命名符号)依赖较低,文明的进展伴随着对概念语言的使用增加,和絃语言成分呈递减趋势。 14-1-1、概念语言 概念语言是一个无调性工具系统,也是多数人最熟悉的精神载体,其原理,过程特征决定其用途与局限。 概念语言是命名符号语言,有如下特征: 1、命名符号语言(及思维)来自观察主体对客体的命名,命名过程产生一个客体的替代符:命名符号,主体用命名符号进行思维,命名符号与客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主、客,心、物差异,差异表现在:命名替代符没有客体的自然属性。(如:“太阳”这个“命名符号”并不等于、也不具有太阳的物理属性。) 2、命名替代符不含自然语义(详解见后),其语义是由习得性条件反射赋予人工语义,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条件反射是概念语言的生理学基础,随机噪音信号与感知经验之间的条件反射关联是符号性语言的形成原理,没有这个关联,噪音信号不能形成命名符号,不能被识别和理解(如:新生儿对语言的反应)。 人类的知识大多以概念语言方式积累,如:哲学,科学。人们习惯把基于概念语言(命名符号)的思维活动看作精神的同意词,原因是多数人不熟悉精神的物理形式——存在于音乐与绘画中的和絃语言。 14-1-2、和絃语言 和絃语言以离散频率分布为语法形式,有着专用的数学模型:记谱法,二层构造形式,后台是十进位数字学运算,前台是十二进位代数式,表达离散频率分布关系。 和絃语言形式直接出现在音乐与绘画上,巴赫,莫札特,莫内,梵古等均留下大量和絃语法构成样本,和絃语义也常以体悟,内省方式获得,并隐含在一些知识系统中,如:宗教。 概念语言(命名符号语言)只有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和絃语言具有物理(能量)的形式和作用,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和絃语言具有两种作用: 1、基于离散频率分布逻辑的时间、空间、资讯描述系统,基本“单词”为“和絃”,和絃连接构成和絃语句,产生时间、空间、情感、自然道德等语义描述。在绘画,音乐中能够较方便的观察其语法构成,能不同程度(通常较含混)领悟其语义。 2、和絃语言中包含有生命的目的与原因,类似可编辑、执行的程式。 没受过完整的和絃训练(音乐学与和絃绘画)或许无法理解上面两段文字,和絃的作用需要系统内观察者,系统外观察者无法观察和絃的作用,也无法向其论证。 和絃和声现象的难解之处还在于其语法、语义的来源,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表明他对命名符号语义有着依赖、继承性。 和絃语言具有显著的物理形式和作用(量子化特征的离散频率分布),但当他出现在莫札特的音乐,莫内的绘画中时,又是精神现象,至少传达着“情感”“自然道德”这类“和絃语义”,和絃语言既具有时、空描述等物理性语义,也具有情感,道德等精神性语义,同一系统具有不同质的语义描述,这也很难理解,在和絃语言中,精神、物理(物质)过程无法区别。 和絃语言没有人类语言由命名过程带来的名、实差异,心-物对立,其语义不依赖命名过程,它所呈现的“精神”特性只是和絃的物理能量、资讯作用,其性质应是“物理语言”或“自然语言”,所呈现的是“物理精神”或“自然精神”,也就是说,在人类的命名符号语言之外存在一个物理、自然的精神层,并有着不同的逻辑规则。 和絃语义:和絃语言含“语法”、“语义”两部分,前者可以通过和声学、和絃绘画的学习掌握,后者却很费解,因为和絃语义不属于命名符号系统,很多人即使能感到其作用也难以说出,且个体差异很大。 和絃可以描述时间(音乐),也可描述空间(色彩绘画),两者存在语义区别,和絃的空间描述语义;如:开弦,闭弦,一维弦,N维弦,空间层级等只能在空间系统(如:色彩绘画)中被观察,识别。 和絃的自然道德语义与和絃的空间描述语义高度相关,迄今为止,我们也只能在和絃空间描述中识别其自然道德语义。 和絃语义既是精神问题,也是自然问题;涉及:起源,作用原理,存储、执行等诸多问题,这些对人类可能都是长期的难题。 14-1-3、编译 精神是概念语言与和絃语言二层存有,两者之间存在可编译性,类似电脑的高阶语言和低阶语言。一些概念(命名符号)只有在编译为和絃语言后才能被真正理解,编译现象的观察需要特殊的条件。 命名符号编译为和絃描述语言(物理语言),应产生可执行性。和絃语义体验被命名、生成概念,产生可理解性,两者之间应存在一个的编译器,以未知的方式承担著两种语言的互译。 两个语言层的编译如发生在概念语言与生命的和絃系统之间,概念语言会引起生理反应,这可能是过敏气质,冥想,催眠术,乃至宗教的作用原理。 观察编译现象很难,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当概念被编译为和絃态,或者和絃态呈现为概念时,观察者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观察到和絃结构和作用,这里便需要“特殊观察者”——具有和絃观察能力的观察者,通过和絃绘画例图,经络传感等都能观察编译现象,但可能不是人人可以重复。 某些概念相对容易观察到编译现象,如:善、恶,爱、恨,神、魔等对立性、非实体概念,而且,一些命名符号只有在编译为和絃语言后才能被真正理解。 14-2、调性与无调性 精神含调性、无调性两个基本层,由两类特征和絃产生,形式上完全是物理差异——离散频率分布差异,但是产生的却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精神过程,精神过程依赖物理过程?下面笔者尽量通俗的介绍两者主要差异。 (1)和絃调性层含有自然语义,即:和絃结构产生的和絃语义,这种语义是物理形式(离散频率分布)的未知作用,他与概念语言传达的符号语义有着不同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性系统内的“内观察”从调性音乐,绘画等各类和絃现象中观察到这些语义。 和絃调性层含有自然道德(善、恶,爱,恨等)、生命层级(人,兽等)语义,具有相应的语法结构,显著的物理形式(量子化特征的离散频率分布),似有阿赖耶识的特征。 (2)无调性(无调特征和絃,无调性完结)层不含自然语义:无调性作用遮罩了调性层中的所有和絃语义,只能用于图形、符号识别,无调性符号也可以通过习得性条件反射过程被赋予人工语义,人类的概念语言是典型的无调性人工、符号语义系统(见:14-1-1)。 调性系统与无调性系统均可产生精神活动,区别在于:调性系统的精神过程是基于和絃语法,语义的自然(物理)作用,无调性系统的精神活动是命名符号(通过习得性条件反射关联赋予)的人工语义作用。 调性、无调性是两种典型的和絃状态描述,但和絃和声学中也有一些过渡形状态。 对命名符号语言,可以有任何选择(学,不学,学何语种?),但和絃语言与生俱来,无法选择,不管知不知道他的存在,他都发挥自然法则的作用,理解其作用,意义不言而喻。 多数时候,和絃作用藏在概念语言的后台,只有在音乐、绘画等现象中会出现在前台,为人类提供一个观察另一精神层的视窗。 该文摘自:《和絃逻辑与和絃绘画》ISBN:9781370273348(曾用名《平均律逻辑与平均律绘画》)第十四章。 作者简介:李晓虹 (Li xiaohong),中国,四川,《平均律逻辑与平均律绘画》等书作者,学人,艺术家,原宜宾师范讲师,宜宾县文化馆讲师。致力于和絃理论扩展研究。
© 维加斯新闻网和维加斯新闻报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隐私权政策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vcnn.com Software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