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冯劲松研制成功)首次探测感知到了动态的引力波,同时实验探测还发现天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动态的万有引力,同时也存在着动态的万有斥力。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转化的。运动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的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运动天体之间的宏观引力势能与运动天体内部微观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动能之间的相互调控与转化。即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宏观引力势能增大就会调控天体内部微观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动能减小,从而导致天体内部处于各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减速释放能量(注:光量子);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宏观引力势能减小就会调控天体内部微观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动能增大,从而导致天体内部处于各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吸收光量子而加速运动。所以,我认为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证明了:任何一个运动天体动态变化的“引力波”将会对另一个天体的内能(光量子)进行被迫的精确对应的调控,即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的“动态引力波”调控下具有“光量子呼、吸功能”。
关键字:万有引力、万有斥力、引力波、扭称、单光子
一、 “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动态观察实验:
在密封性好的实验室内,将“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冯劲松研制成功)置于透明PC真空罐内,通过连续动态调制实验室内与真空罐相距一定距离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内的水的温度降低或升高(此实验方案,在于控制升温或降温均在局部空间内发生,以利于引力波作用现象的分析判断), 即时观察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仪(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
1、实验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
按照实验方案,将实验室内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变化设置为加冰砖降温,开始进行动态观测。当室内真空罐外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逐步降低时,观测无线温度传感监控的显示器,发现真空罐外附近的实验室内的空气温度没有变化,发现真空罐内的温度也没有变化,但这时“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已经开始相互吸引了。这个实验过程就直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2、实验证明万有斥力的存在:
按照实验方案,将实验室内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变化设置为电加热器升温,开始进行动态观测。当室内真空罐外的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内的水的温度逐步升高时,观测无线温度传感监控的显示器,发现真空罐外附近的实验室内的空气温度没有变化,发现真空罐内的温度也没有变化,但这时“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已经开始相互排斥了。这个实验过程就直接证明了万有斥力的存在。
3、实验仪器终于感知到了:“引力波”
在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当在降低保温水桶内的水的温度时,我立刻观察到了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式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就开始相互吸引了;当在升高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时,我同样立刻观察到了“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就开始相互排斥了。在实验观测过程中,真空罐内的温度始终没有变化,说明热量既没有进入真空罐内,也没有从真空罐内释放出。并且,真空罐内既没有磁场力,也没有电场力。因此,可以断定,在此“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产生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就是科学家们尚在寻找的“引力波”作用的结果。
4、预测可能用高精度实验观测到的物理现象:
当我们把此实验方案放大后进行更大规模和用更加精确的ThermaCAM P30红外热像仪进行观测时,在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的表面温度将会发生动态变化,当真空罐外的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降低而导致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释放热量,从而导致其表面的温度先升高、后又降低的动态变化;当真空罐外的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升高而导致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其表面的温度先降低、后又升高的动态变化。
二、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相互转化机理
经实验研究分析认为: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是性质相同、方向相反的力,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是相互可逆的。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是引力波作用的结果,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都是不可遮罩的力。天体(或铅球,或物体)减小的万有引力“值”等于天体(或铅球,或物体)增大的万有斥力“值”。并且,其减小的万有引力“值”必然转化为天体(或铅球,或物体)内部绕核运动电子的动能(即运动电子吸收到的光量子能量,不仅导致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大,而且同时导致电子的品质也增加)。天体的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的转化,实际上就是天体之间宏观引力势能与天体内部微观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动能之间的相互调控与转化。这是过去科学家没有想到的。冯劲松宇宙相对论效应在此得到实验的充分验证。将宇宙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相对论速度修正项”计入后所计算得到的减小值变化范围(值域),就等于是其万有斥力的变化范围(值域)。
经实验研究分析认为:引力波是一个物体(或铅球,或天体)在同一瞬间发射的单光子数和吸收的单光子数之差值,随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周期性的“正弦”能量波。因此,引力波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将出现:“+”值、或“0”值或“-”值。当物体(或铅球,或天体)在某一瞬间吸收的单光子数大于发射的单光子数时,引力波为“十”值;当物体(或铅球,或天体)在某一瞬间吸收的单光子数等于发射的单光子数时,引力波为“0”值;当物体(或铅球,或天体)在某一瞬间吸收的单光子数小于发射的单光子数时,引力波为“—”值。“十”值引力波使(调控)物体(或铅球,或天体)之间产生万有斥力;“0”值引力波使(调控)物体(或铅球,或天体)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相互作用力为零);“—”值引力波使(调控)物体(或铅球,或天体)之间产生万有引力。
实验证明:“—”值引力波(使物体之间产生万有引力)总是具有促使另一物体(物质)内原子核外运动的电子释放出光量子(或光子)的能力,“十”值引力波(使物体之间产生万有斥力)总是具有促使另一物体(物质)内原子核外运动电子吸收光量子(或光子)的能力。实验发现: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都是不可遮罩的力。鉴于实验发现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有关特性,可以判断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能量载体是单光子,传递的速度是光速,能量载体的品质是单光子品质:6.73640775 (实验测量结果,发表在《量子光学学报》)。因此,用冯劲松所发现的宇宙相对论电磁波频率定律和宇宙相对论里德伯常数定律,就能够利用原子绕核运动电子的发射光谱方法精确测定单光子的品质和单光子的存在。
过去,我们用精密的电子天平只能测量到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其重量(近似为万有引力)减小;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其重量(近似为万有引力)增大。但是,我们过去是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万有斥力的。现在,使用“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就能够直接观察到大、小铅球相互排斥的客观存在。这是物理学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工作。
事实上,我们用热量的辐射、传导、以及对流的转移来解释“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上的大、小铅球在实验过程中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现象是讲不通的。这无疑是实验室内真空罐外的的带盖的保温水桶内的水温度降低(或升高)引起真空罐外的带盖的保温水桶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变化(增大或减小)而调控真空罐内大、小铅球释放(或吸收)热量(即释放或吸收光量子、或光子)产生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带盖的保温水桶内的水在电加热器的升温作用下,水因内部吸收了热量(光量子或光子),所有的绕核运动的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速度得到加速,桶内水对周围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发生了(冯氏相对论效应)增大或减小变化,即桶内水对周围物体作用的动态引力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著的动态引力波必然会调控实验室内的所有物体(物质),包括真空罐内的仪器上的大、小铅球。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产生的相互排斥,是真空罐外带盖的保温水桶内水的温度降低或升高而引起的动态引力波对真空罐内大、小铅球内能(原子核外运动电子吸、放光量子或光子的的多少,过去称为热量)调控引起的结果。当降温时,出现“—”值引力波,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在某一瞬间吸收的单光子数小于发射的单光子数时,真空罐内大、小铅球产生相互吸引;当升温时,出现“+”值引力波,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在某一瞬间吸收的单光子数大于发射的单光子数时,真空罐内大、小铅球产生相互排斥。
因此,使用“卡文迪许扭称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 的实验能够充分证明:天体之间既存在着动态的万有引力,也存在着动态的万有斥力;它们之间是相互动转化的。在真空罐内温度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真空罐内既没有磁场力(注:地球表面的地磁场强度小,且是均匀的,对“卡文迪许扭称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作用不会导致其大、小铅球产生相互运动效应。)也没有电场力的存在,通过上面的实验方案,确实观察到了“卡文迪许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仪”的大、小铅球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所以,这种相互吸引力和相互排斥力的存在,充分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冯劲松.用卡文迪许扭称仪进行的动态真空实验首次证明引力波的存在:天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动态的万有引力、而且还存在着动态的“万有斥力” 【J】.格物,2012. 5,第十二卷 总第53期 2012年第5期。
[2]冯劲松.运动光子与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相互精确定量调控机理【J】.红外与镭射工程 ,2008.6,第37卷增刊:790-794。
[3]冯劲松.光子品质的实验测量【J】.量子光学学报,2004,第10卷增刊:45,由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4]刘颂豪 李淳飞.光子学技术与应用(下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9.1129。
[5]宋菲君 羊国光 余金中 .资讯光子学物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10.。
[6]Jingsong Feng. Experimental Survey of Photon Number in The Light Quanta ( ) and Study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Moving Photons and Moving Electrons Outside Atomic Nucleus【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8,Vols.364-366(2008)pp1221-1230,Trans Tech Publications,Switzerland。
[7] 冯劲松.运动光子与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相互精确定量调控机理【J】.科学研究月刊,2007.2 ,总第二十六期:13-21,美国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闻出版社。
[8]冯劲松.宇宙相对论量子力学.In: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黄友直主编,湖南:发明与创新杂志社,2006.138~169。
[9]冯劲松.用原子的发射光谱对氢原子、氦离子、氦原子内电子的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的实测与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4,第23卷 增刊:78—86。
[10] 冯劲松.用原子的发射光谱对氢原子、氦离子、氦原子内电子的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的实测与研究【J】.科学研究月刊,2007.2,总第二十五期:166-170,美国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闻出版社。
[11]倪光炯、李洪芳著.近代物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8.127,324。
[12] R.贝克 W.恩利斯 K.居斯.气体和蒸汽激光谱线表【M】.第一版. 张丽娟 译, 鲍贤杰校.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57,57-58,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