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各国总人口为七十亿,中国人口有十四亿。也就是说中国人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那么全球每五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丁兴旺,真的是: 大哉中华!美哉中华!
中国人移居海外各地的人数总合,已经接近六千万了!其中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为最多,已超过了一千万。在新加坡的华人虽然仅有二百七十九万,但却占该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四。在美国的华人总数,依2015年的统计为四百五十二万,以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三个城市为最多。仅纽约一地就有八十万华人。
华人来美打工和求学的历史悠久,有记载可查,而且轰轰烈烈成批的共有二次:
第一次: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即1863年美国要打通东西二岸交通,建设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当年若是乘大蓬车由东海岸到达西海岸约需半年:但若是铁路建成仅需一周。贯穿全国交通及中西部的大开发势在必行。当年美国内战结束不久,林肯总统批准了筑路方案,由东西二个公司分别承建。在加州的向东筑路的公司是中央太平洋公司,老板是:Leland Stanford.也就是现今世界名校斯坦大学的创办人。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足够的筑路工人,免强召集到了八百人,与需要的人数相差太远,在无奈的情况下第一次在当地雇用了五十名华工。见到这些瘦小,还留着辫子不说英文的中国工人,真的没有信心,可是上工之后这些中国工人,表现惊人,不但体力十足,而且很有耐力。于是不断的加雇,到后来干脆派人到中国广东去招工。在筑路高峰时期共有一万五千余名施工队,其中中国工人为绝大多数,约有一万一千余人。因此、华工对美国早年的铁路修建,确实有非凡的贡献。无怪乎数年前有一次儿子大学同学来访,进门第一句就说:谢谢你帮我们修建了铁路!这当然是一句玩笑,没有一点恶意。儿子在美国出生成长,体形高大,读高中时还是美式足球校队的成员,好朋友都称他为:「大老中」(Big China), 如同我们常说「老美」一样,很有亲切感。
第二次:是大约一百四十年前清朝晚期。由于不断受到列强船坚炮利的欺凌,不得不改革图强。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西方学习科技,同治皇帝批准派一百二十名十二至十五岁的男童,共分四批送往美国学习理工。由耶鲁毕业生容闳带往。这些学童抵达康州之后,被分配到美国家庭中寄宿,先读当地学校,然后升入耶鲁。清廷为照顾这些学童,还在康州的首府哈德福(Hartford) 买下了一幢房产,供学童周末集合,学习中文和读「圣训」,并核查学业的进度。这些学童的学习成绩进展惊人。可惜的是除了理工学科之外,他们如泥牛入江,把西方的生活习惯,政治理念、以至宗教信仰等照单全收,学童不久全盘西化,有的甚至把辫子都剪掉了。剪辫子可不是事小,那是对大清朝不忠的表现,有人打了小报告,这还了得!花钱陪养一群洋奴,即刻下令召回。可惜这群仍在就学的学童,仓促返回。虽然各有所长,但不是科举出身,又是半中半西,没有立刻得到重用。不过后来也是英才辈出。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中国自建的京张铁路和车厢间的挂勾发明人詹天佑,都是学童中的最负盛名者。带队人容闳是早期赴美留学的先驱。现今纽约市曼哈顿中国城有一所「容闳小学」,就是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国来美求学的,从未间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来美读书的总数,每年都保持在三十五万至三十六万之间,全球第一!各州立大学,贵族学院,以至长春藤名校都有众多的中国学生。仅哈佛就有五百多名,耶鲁也有七百多位。除了返回报效祖国建设之外,留在美国落地生根的也为数不少。常听到的杰作人物有:当部长的赵小兰、担任过州长和大使的有骆家辉、纽约地区选出的联邦众议员孟昭文、曾当选加州民选市长的李琬若、世界著名刑侦专家李昌钰、大琴家马友友,亿万富豪熊猫快餐连锁老板程正昌...等。其他学有专长的专业人士:教授,律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等,更是不可盛数。而最显著的进展是,许多华人都当上店铺和企业的老板,不再受雇于人,并且许多体力劳动工作,都雇用了其他族裔来帮忙,华人的地位已经提级了。
美国地大人稀,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铜像面向大海,欢迎世界各地勤奋的民众前来开发。这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希望不同肤色的人民带来不同的风俗和文化,兼容并蓄,融汇成统一又独特的新文明。因此多年来,美国自称为「大融炉」或「融化锅」(melting pot): 可是近年来这个概念已有改变,新的理念是:希望各地来的不同种族和不同的文化移民,各自保持原来的特质,如同是一个大的「沙拉盆」(salad bowl):绿色的生菜、红色的番茄、紫色的洋葱、黑色的橄榄...等。聚合在一起,各呈原本的自我,而又能和谐共处!
我们这些在美华人当然是沙拉盆中的重要成份,而又有双重的基因,既中又美,自然成为两大国之间最佳的桥梁。我个人认为,我们肩上负著三项重任:
第一,既是沙拉中的成份,就应奉献我们的滋养,那当然是我们悠久的中华文明。
第二,我们已来到了这个新的国度,就该吸取他们的优点:法治,民主,开放和公平竞争。
第三,目前正当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当前的紧急任务。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美两国互助合作,共同提携发展。目前的磨擦是短暂的,我们要尽一己所能,尽最大的努力作民间亲善大使,建立互信和谐,不该明争暗斗,进而携手建立全世界的繁荣与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