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历法文明古国。西元前104年,汉武帝首次采用落下闳、邓平等人之建议把“平气法"24节气纳入《太初历》,开创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中国阴阳合历”之编纂先河。
中国传统阴阳合历,由于其编纂方法以阴历为主,以阳历为辅,因此目前我们只能管窥到中国太阳历法的24个节气名词,以及“数九"、“数伏"等数处太阳历法痕迹。而中国阴历由于其平年天数为12个月354天,其闰年天数为13个月384天,且十九年七闰,其日期相对太阳位置“太不准确”。
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12年通令“改用西方阳历”(西历),同时辅以国民纪年法。1949年新中国成立,沿用西方阳历,同时与中国传统历法夏历(文革后改为农历)并用。
然而,实际上中国传统历法并不能与西方阳历“并用",或很少被中国人“并用",原因就是其日期浮动太大,每年都会有上下10天左右的浮动。因此目前中国传统历法,只能处于非常尴尬的辅助位置,或被边缘化,甚或被走向消亡。例如当今年轻人竟然弄出“耶诞节吃饺子”的笑话,很多中国文化学者也弄不清中国传统历法哪个的阳历哪个是阴历而大多混用之,例如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经常“祝大家农历新年好”,这是一个概念非常混淆的祝福语,正月初一是中国的阴历新年,不是农历新年。
众所周知,西方阳历(西历),是罗马格里高利教皇历,出于宗教信仰原因,其月的天数参差不齐(大到31天,小到28天),且无有四季之分,其星期亦与天文毫无关系,因此广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诟病,国际上历改呼声也一直不断。此外,我们中国是崇尚天人合一的民族,当今时代又是共产党执政的唯物论国家,我们怎么能长期使用出于西方宗教信仰之历法而远离祖国传统科学之历法于不顾呢?
孙中山先生曾说:“光复之初,议改阳历,乃应付环境一时权宜之办法,并非永久固定不能改变之事。以后我国仍应精研历法,另行改良,以求适宜于国计民情,使世界各国一律改用我国之历,达于大同之域,庶为我国之光荣。”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中国太阳历法进行了潜心研究,并根据汉武帝太初历"平气法"24节气逆推,编撰完成了这部中国本土文化,即推陈出新的“中华太阳历”。它是一部以中国太阳历法为主的“中西三合历”,世界人民都可以通用之。恢复民族自信,我们当从历法开始!
附1:《中华太阳历》编纂说明
1、本历对中国传统“阴阳历”进行了彻底拆分,即每日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为:中国阳历、中国阴历、西方阳历,编纂方法以中国阳历为主。
2、本历每年的年首、月首、月中,均为中国24节气,不仅规律,而且整齐漂亮。
3、本历每月天数30天或31天,每季天数91天或92天,非常规律且均匀,符合历法编纂之科学规范,克服了西方阳历每月天数参差不齐且无四季之弊端。
4、本历不影响人们传统使用习惯,不伤及西方7日星期宗教信仰,外观形式与西方阳历完全一致,因此西方人也能习惯使用。
5、本历中国阳历与西方阳历,其日期每年保持固定不变,且一一对应。因此,本历可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阳历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甚或完全可以取代西方阳历(西历)。
6、本历对中国阳历、中国阴历,以及西方阳历分门别类进行编纂,因此我们可对东西方各种文化,特别是节假日一目了然,可有效避免人们对各种节假日概念混淆所产生误解。
7、本历采用中国西汉政府即汉武帝首次在太初历中使用的“平气法”24节气,因此西元2019年,即为中国汉历2123年,其纪年早于西方阳历即耶稣纪年104年。
8、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中华太阳历问世,预示着我国一个伟大民族复兴,实现新的千年梦即将开启。
9、本历可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彰显我国传统科学文化的软实力,并将成为提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一个历史性标志事件,万古流芳。
附2:2019年《中华太阳历》
个人简介:
张启斌,男,1963年生人,独立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先天象数”情有独钟,发明“累值制”数系,编纂“中华太阳历”,创建“人类生物钟新说”。2018年8月参加北京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共有5篇论文入选,被同行誉为“北京世哲会中国第一投稿牛人”。
北京世哲会分论坛主席李存山教授对此“中华太阳历”大加赞赏。此外,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书友教授也欣然为“中华太阳历”题写过17个大字: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65517352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