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情之所至的肢体流露,是升华情操与人性的修身养性之爱好。一笔、一砚、一墨、一宣纸,洋洋洒洒,书尽人生滋味儿。在瓷板、瓷瓶上创作书法作品,是对书法艺术更高的挑战,如何在涩滞的坯上展现书法的线条内涵,并体现章法与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这可是不小的难题。
张军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开始习画,13岁练习金石。他从刻橡皮、石头、刻印起,转而进行传统功夫练习,并研习书法。他习书法从《石鼓文》入手,进而上涉金文、甲骨,最多是临习汉隶。他对汉碑情有独钟,临《张迁碑》能以貌取神,写《张黑女墓志》从中移骨蕴,在汉代的朴拙、魏晋的刚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钟王楷书、右军行草书、索靖、皇象的章草都成为张军的取法对象。继而,临摹明清的众位书家,尤其是张瑞图、王铎对其影响最深。
从小对于书法的痴迷,让年仅19岁的张军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其聪慧的灵性和众多优秀书法作品,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会员。30多年后,书家已届天命之年,以勤奋的执著和朴拙间露出清秀、潇洒中显现自然的书风步入灵虚妙境,凸显名家气韵。
张军倘佯于传统之中,在多年大量地临习先辈大家的基础上,已深黯用笔之法。他在形成自身清新秀丽、浪漫飘逸的书法风格背后,隐藏着他对传统笔法的刚柔、结构的奇正、品象的浓妍和浪漫书风所表现出的宽泛心理。
然而,张军的书法魅力还不满足于纸上泼墨。他的篆刻艺术和瓷器书法更能体现他深厚的书法功力与灵敏的艺术感觉。不同的篆刻艺术风格,毕竟是同一个篆刻艺术家刀下创造出来的,毕竟是对同一种人生的提炼与折射。奇崛遒媚成为张军篆刻艺术最高、最凝练的风格归纳,这集中地概括了张军篆刻艺术的美学精神。
张军身上的豪气让他内心深处隐伏著一般探寻新境,求取未知的冒险精神。在审美趣味上使他不喜欢平庸普通,一般常规的事物,而偏向于能给人以激荡心胸,撼动胆魄的强刺激的事物。相对于正统的平和中正的审美标准,他更喜欢刚厉、尖锐、激烈的审美物件,因而表现出浓重强烈的审美趣味。其实,张军的篆刻艺术多半来自于他的先天气质。
除了篆刻艺术,张军的瓷器书法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更是其他许多书法家所望尘莫及的。综观张军陶瓷书法创作,可谓器型丰富,瓷板、各种瓷瓶均为其所用。真、行、草、隶、篆诸体自由挥洒。张军的陶瓷书法在笔划、结构、布局、风格及韵味上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表现形式,狂放劲健的与青花瓷的细腻柔润形成巧妙对比。
从宣纸到瓷面,这种新的尝试需要诸多元素的协同表现,也恰恰因为难在探索书法与陶瓷的融合过程中,张军体会和领悟到了真正的书法精神,也就是中国汉字的书写内涵之深之美。
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够写好字画。张军不仅有博大的胸怀和探索艺术的专注、他的处世的方式也是谦和明澈的,他的气质和风度是温和而自然的。
张军热爱书法,这个爱好伴随他一生,愉悦心灵。他性情豪放洒脱,且为人忠厚谦诚。在多次的慈善义卖和扶助困难群众中表现出了极大爱心,在捐助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青海地震灾区的书画义卖中,他将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灾区,体现出书家的博爱心境。
书法家要在“墨海中立定精神”,谦恭领教大家精蕴,不沉缅于社会虚荣和蝇头小利;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重视“书外功”的修养,以金石求古雅,以书求意象。
张军提升其书法的整体魅力,在备极自我的意趣中,厚积薄发,下学上达,遂成一家范式。
张军是某一种超越了自己的艺术奇人,他有一种从自己的时代超脱的奇异的禀赋,他又和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关。(记者:程峰)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书法及瓷板、瓷瓶作品。
张军在创作。
张军在创作。
张军作品-篆刻印章。
张军作品-篆刻印章。
张军作品-篆刻印章。
张军作品-篆刻印章。
张军作品-篆刻印章。
张军作品-篆刻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