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加斯讯)黄仁勋在CES强调「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相较过往,今年在AI导入和硬体技术进步下,厂商展出的机器人能做出翻筋斗等动作;一些机器人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完成相当于3倍人力工作量。 犹如皮克斯(Pixar)作品的「六足机器人」Mi-Mo,外观看上去就像木凳加台灯,它会走路,能够根据看到的东西、听到的声音做出反应,由日本机器人公司Jizai设计,兼具艺术感和科技感的家俱造型,在今年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吸引目光。 Mi-Mo只是今年CES众多机器人之一。展场上,各种协作型机器人、多足式机器人、人型机器人出笼。 记者在现场看到的AI机器人,以「机械手臂」、「四足机器人」为大宗,但应用已相当普及,反映出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特定工作的大趋势。 来自西班牙的Star Robotics,硬体和软体均由内部团队设计,主要用于监控和检查,商务长费夏(Yamila Feccia)告诉记者,机器人连续工作8小时后会自动返回充电站充电,再返回工作场域持续运作,因此能够完成「相当于3倍人力的工作量」。 费夏说,Star Robotics的四足机器人已应用在机场、垃圾掩埋场、购物中心、变电站等场域,并且实现「不间断工作」,这是过往机器人领域上较难克服的挑战。 台湾厂商在展场没有缺席。人工智慧3D视觉与机器人技术供应商所罗门、及新创公司索特机械人(R2C2)的应用都受到大量关注。 索特机械人提供的是一个管理平台,特别专注支援机器犬,适用于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检查维护,已被铁路和电厂采用。 机器犬外,人型机器人也在加速发展。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主题演说中秀出的人型机器人,由去年的8只、增加到14只,预见不久的将来会逐步走进人类生活。 14只机器人,美国厂商占多数,中国厂商数量增加,当中主打四足机器人的Unitree Robotics这次来到展场,展出配合音乐跳舞、翻筋斗等动作,展现进军市场的野心。 迎接「通用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一些台湾投资人利用CES期间替台湾供应链寻求合作机会;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机械与系统研究组长岳俊豪这次特别关注机器人趋势,他受访表示,黄仁勋主题演讲已提到多家台湾合作伙伴,台湾在晶片、传统关键元件等硬体上已具备一定实力,未来如何在软体方面与国外介接、整合将是一大关键。
© 维加斯新闻网和维加斯新闻报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隐私权政策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vcnn.com Software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