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文科學 简体  
邱樂立律師
許晉煌律師
陳冠英律師事務所
王欣律師
徐豫蓉
林雲平
富通貸款
恆興地產
劉平
鵬翔律師樓
楊紅
逻辑商业地产
恆豐銀行
泛宇集團
John Park Law

人為什麼要呼吸?

2018年05月25日   維加斯新聞報
晏成和

    教科書回答——人體需要氧。
    然而人體吸入氧、又呼出了氧,撇開呼吸空氣中不變的成分,變化的部分是:吸入氧(氣)、呼出了氧(二氧化碳)。
    從體積上看,吸入的和呼出的氣體體積相等。從原子數量上看:吸入兩個氧,呼出兩個氧,還搭上一個碳,呼吸的意義何在?
    是的,從原子個數上看、從原子量來看動物的呼吸確實是虧了,不探討核外電子的速率、不研究電子運轉所攜帶的能量,這個賬永遠也算不過來,學者們永遠也給不出合乎邏輯、令人信服的答案。
    大自然給我們人類和動物有限的體內安置這麼大的肺和完善的呼吸系統,在全身遍佈著輸送和回收氧的動脈、靜脈,難道就是要做這賠本的事?我們確信大自然的作為是精確、精細的,是效率極高的。
    呼吸表面上看是個生物學的現象,然而這個現象背後的推手、始作俑者是物理、是能量、是核外電子的速率。從能量上分析,呼吸是有著重要、積極的意義的。我們吸入的是核外電子速率極高的氧氣、我們體內拿出碳,與氧進行氧化反應,形成核外電子的速率最慢的二氧化碳,被我們呼出體外。這樣,我們吸入的氧氣是高速率電子的分子、呼出的是低速電子的分子。
    我們吸入氧氣的核外電子的速率比二氧化碳的速率要高得多。人類和動物在呼吸中所得到的就是這高、低的核外電子速率之差——能量。
    動脈血液富含較高的核外電子速率的氧,通過迴圈傳遞給了人體內各部分,使這些組織細胞的原子獲取了能量——提高了電子速率,從而使細胞充滿活力。人和動物時時刻刻都在呼吸,從呼吸中獲取的能量比食物中所得到的要多得多。當然,我們必須吃進食物,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從食物中獲取碳。現代醫學總是以有機碳攝取量來計算能量(卡路里),因為空氣中的氧是免費、與碳成比例的。
    探討碳在人體內的迴圈、探討能量的獲得,將是一個有意義的醫學課題。
    物理醫學可以用氧氣的攝入量來計算能量。一般人每分鐘呼吸約8升空氣(因人不同,取中間值),筆者用比較法算了算:一升空氣中的氧氧化成二氧化碳後約能產生2000焦耳的能量,一個人活著的功率是2000×8/60≈267(瓦),相當於不停地開動著一輛250瓦的電瓶車、或者是時時刻刻點亮著一個250瓦的大燈泡,也就是說人們在平常的呼吸中獲取了250瓦的能量。
    當你快速奔跑、作劇烈運動時,你必定大口喘著氣,一分鐘呼吸達40次,大量地吸收著氧氣的能量,這時你才能輸出2000~3000瓦的功率。
    外表上、獵豹追逐羚羊比的是速度,實質上比的是供氧量、肺活量,是看誰獲取了更多的高速率的核外電子。
    綜上分析,領略了大自然的睿智和精妙,人類在呼吸中吸入氧(氣)與呼出的氧(二氧化碳)元素相同,然而分子的核外電子速率大不相同。我們探討能量,必須注重研討核外電子速率。大自然製造“穀歌”量的核外電子,絕不是讓它們毫無意義的轉轉而已,她一定會賦予這些轉動的精靈足夠多的功能,速率能量是其中之一。
    那種回避核外電子規律運動、回避電子運動速率的“電子雲”理論;不准探討電子速率的量子理論,顯然是愚昧、霸道的理論,把科學引向沉寂、引向無知和茫然。
    現代有個時髦的詞——低炭。是因為人類在工業化進程中、在現代化生活中,消耗了過多的氧氣、製造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低炭就是節約能源、少排放二氧化碳。大自然在風調雨順的地球安插了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了太陽能量,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碳、製造了氧氣。多種樹、少砍伐也是低碳環保。讓世界上的人和動物能夠呼吸優良的空氣。

閱讀: 15022

推薦閱讀

史上首次 科學家成功用「月球土壤」種出植物 

500兆噸歷史最大彗星 向地球飛來

天文學家透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

飛行員疑似拍到UFO 五角大廈正式釋出影片

美國戰鬥機飛行員拍到不明飛行物體的影片,幾年前被一家私人企業披露後,五角大廈如今正式

光的本質

光現像是時空中虛實二象的典型表現:虛——空間;實——物質粒子。光,是宇宙虛實聯動的現

縱橫宇宙(三)

小張的話音一落,周圍的景物就開始加速變小起來。“啊,這樣坐著就可以上天啦???”大家

縱橫宇宙 (四)

四周的景物逐漸變大起來。草坪也在擴張著,地上的小草很快成了蘆葦、灌木一般。不久,空中
李梅 徐豫蓉 劉蘊琦 李昭夏 恆興地產 Cindy zhou 吳維安 楊紅 無限地產 兄妹地產團隊 愛家窗簾 UPS Chinatown 區域中心 富通貸款 文道律師事務所 蔡文偉聯合律師事務所 泛宇 陳雲卿  潘憲章 陳冬玲 權威保險-于娟 Windmill 兒童牙醫診所
新聞報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讀者提供, 如有問題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 維加斯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