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初人們為了考察、闡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提出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在很長的時間內人們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後來又發現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單位構成的,隨之提出了層子、電子、光子、夸克等微觀粒子概念……
——物理學中通常將基本粒子分為強子、輕子兩大類。
強子:所有受到強相互作用影響的亞原子粒子被稱為強子。按現代的粒子物理學中的標準模型理論而言,強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
輕子:就是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的費米子,它們參與弱相互作用與電磁作用和引力作用。
輕子主要包括:輕子包括電子、μ子(渺子)、τ子(陶子,重輕子)、中微子等。
——根據自旋倍數的不同,科學家把基本粒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兩大類:費米子、玻色子兩大類。
費米子: 自旋為半整數(1/2,3/2…)的粒子統稱為費米子,服從費米-狄拉克統計。費米子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不能兩個以上的費米子出現在相同的量子態中。
費米子的統計理論符合人們的常規認識,不再多述。
玻色子:是依隨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自旋為整數的粒子。玻色子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低溫時可以發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正常溫度下,原子可以處於任何一個能級,但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大部分原子會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級上,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後來物理界將這種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認為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條件下,原子尺度上我們根本不可能區分不同種類的原子——所有的原子似乎都變成了同一個原子。原子會跌落到最低的能級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樓一樣。處於這種狀態的大量原子的行為像一個大超級原子,再也分不出你我他了!這被稱為物質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2.為了更好地探索微觀粒子世界,人們提出了量子理論。
量子:人們考察微觀領域的最小單位。
由於人們考察、描述微觀領域的尺度,同微觀世界的客觀存在之間的差異,產生了量子理論。因此,人們觀察到的宇宙現象的實質就如同電影的原理一樣。 ——人眼對於不停地運動的膠片相格的分辨極限是一個數值,而電影放映相格的速度又是一個數值。這兩個數值之間的差異,導致了電影的出現。
人們考察微觀世界的最小單位存在著極限單位,而極限之下仍然有粒子結構存在。這個微觀結構就接近物質粒子的宇宙本原、萬物之始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是這個意思。
量子理論的精髓是:以所見知所不見!
3.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是人們通過間接觀察、推斷出來的微觀粒子狀態。
類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人們在考察光傳播與通訊過程中也會發現光子出現“量子塌陷”的現象。同時也會發現有“超距”、“超光速”等現象。
為什麼粒子在微觀上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時空聖道》認為:
宇宙由兩類粒子——實子、虛子構成!
實子:體現宇宙中物質、能量、信息的粒子;
虛子:構成宇宙空間的量子(H);
實子、虛子的相互糾纏演化出了宇宙中的萬物、萬象。
實子又分為:“構物子”和“諧振子”兩類。
“ 構物子”類似於費米子;“諧振子”又稱為“傳播子”,類似於玻色子。
粒子之所以會出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其本質是“諧振子諧振的緣故”。
——粒子的能量、信息狀態,以振蕩的方式通過空間量子——虛子(H)以光速向外界傳播開來,在空間虛子(H)向遠處傳播振盪信息的途中當遇到物質後,會引起諧振現象。當考察者考察這個現象時,就會發現好像是粒子以光速傳播到了諧振之處一樣。其實是這空間虛子以光速傳播的振盪——就如同音叉之間的諧振一樣。
考察者考察粒子的狀態時,會發現有多個粒子處在同一狀態,就會產生這些諧振子不服從“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感覺,其本質上是多個處於相同能級粒子諧振的緣故。實質上微觀量子應該是仍然遵從“泡利不相容原理”的。
——這也是“量子通訊中量子似乎有超光速現象的實質”!
當從根源上考察某個量子糾纏現象時,會“追究”到某個“節點”之上,就會得到好像其它諧振量子消失了的結論,這就是“量子坍縮”的本質。
——我們在黑暗的房間裡揮動一個點燃的香頭,就會發現香頭的亮點呈現一條線的狀態;當我們的考察具體到香頭的某個位置時,一條亮線便”坍縮“成了點。
——考察氫原子時,人們得到氫原子的一個核外電子如”一團雲霧“;當人們的考察具體到電子的某個狀態時,這團雲霧便”坍縮“成了一個點。
……
人類認知宇宙是一個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的過程,隨著人類智慧水平的不斷提升 ,人類終將揭開宇宙及萬物本原的終極謎底。
粒子與量子探秘。
閱讀: 18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