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了自然雷電,又談了地滾雷,梁光河先生提到了馬拉凱博湖的閃電之謎。在下孤陋,不曾閱聞,一查資料眼界大開。
神秘的馬拉凱博湖閃電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也叫做卡塔通博閃電。這種自然現象發生在委內瑞拉的馬拉凱博湖和卡塔通博河交匯處的孔古米拉爾多村附近。這種由雷雲堆積形成的閃電每年中約有140至160個晚上都會發生,並且閃電形成的電弧可以達到5千米長,可視距離遠至400千米。而且閃電持續的時間有的超過10個小時,其平均每小時會發生280次閃電!
卡塔通博閃電這個名詞,最早由安第斯大學的安德魯•紮夫羅斯特教授提出來的,在各界科研機構的資助下,安德魯教授先後三次率研究團隊進行了系統調查,但三次結論卻都不一樣:第一次教授認定是馬拉凱博湖的沼澤地下有地震源,因此觸發閃電;第二次認為是海洋冷氣流與安第斯山脈暖流產生碰撞;第三次團隊一致認定是馬拉凱博湖床岩石的鈾成分引起頻繁的雷電。
面對奇特的自然奇觀,科學界組織了多次系統調查:認為從安第斯山脈飄過來的雲,由於相互衝撞而產生了暴風雨和閃電;此外,還有馬拉凱博湖沼澤中有許多有機物質產生了大量沼氣,放射性岩石鈾,地震等等。還是沒有找到卡塔通博閃電真正的原因。
這也難怪,當今科學界連常見的雷電電荷來源都一無所知,只是沿襲早年的摩擦生電,對地滾雷的原因啞口無言,更是難以回答卡塔通博閃電的原因。
有人看到,馬拉凱博湖周圍有著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號稱世界石油之都。猜想:馬拉凱博湖閃電與石油、與甲烷、乙烷氣體有關,已經有點靠譜,可是又難以自圓其說,世界之謎在俯視著人類的智慧。在此,先來簡要地回顧我博客對普通雷電的解讀,再來回答馬拉凱博湖的閃電之謎。
在拙文《雷電是哪裡來的?》介紹了大地的電荷(電子)常常被斥擠到地表。斥擠到地表的電荷由地面的植物、水面傳帶到大氣之中,於是森林、原野總是充斥著大量的負電荷(負離子)。因為在大氣中,水蒸氣的分子較大;核外電子數少,導致每個水蒸氣分子都有吸納額外電子趨勢。於是,大氣中游離的電子總是被水蒸氣吸引、吸納。
水蒸氣把蘊含的附加電荷也隨身帶到了高空。在高空遇到低溫,水蒸氣凝結,形成由氣體到液體的相變。水蒸氣早期的加入成分——多出的電子被排擠出來,形成游離在雲層中的電荷,聚集成為雲層裡的高電壓。高壓電荷擊回到大地,形成壯觀的雷電。
在《地滾雷之謎》中談到自然界還有烷氣,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氣體分子也符合體積較大、價電子數少的特徵,也能吸納大氣中游離的電子。
高寒中,丙烷氣凝結,吸納在其間大量的多出電子沒有了藏身之地,擠在正在凝結的氣體周圍,密集環繞的電子形成的高電壓、使電子振動發光,形成了在陰暗天空閃著亮光的火球;凝結使其比重加大,從天空落下,在房頂、地面滾動,這就是神秘恐怖的地滾雷。
馬拉凱博湖的閃電之謎,謎就謎在油田,地形。
馬拉凱博湖三面環山,而且都是2-5千米的高山,只有北邊出海口也在高山的遮罩下拐了一個彎。在環山包圍、阻隔之下,湖區域形成封閉的自迴圈小氣候,氣體物質很難與外界交流。
湖區周邊是一個富集的大油田,聚集了大量的油田氣,主要是乙丙丁烷氣。這些烷氣正好符合核心較大,價電子少的特徵,更能夠吸納湖區周邊游離電子,到5000米高空遇冷,烷氣相變,形成液態的丙烷雨,其加入的電子被擠出來,形成高電壓環繞在烷雨周圍,烷雨下落到離地面或山體附近數百米向大地放電,放電後電位降低。上部高電位的烷雨繼續向下部低電位的烷雨放電,於是形成了由上至下壯觀的放電瀑布。因為放電開始之後形成的電光瀑布是接力放電,所以閃電形成的電弧是分段、接力的,才可以達到5千米長,同時衝擊不大、不像平常雷電那麼震響。
烷雨下降幾千米落到溫度較高的地域又開始汽化,形成氣體上升,所以烷氣只是形成閃電,不大下雨。溫度升高烷雨又氣化,吸納電荷形成新的迴圈。所以閃電持續的時間有的超過10個小時,每小時會發生280次閃電!
若干年後,馬拉凱博湖的石油開採完了,石油氣沒有了,神秘的自然奇觀:卡塔通博閃電就會消失。
閱讀: 11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