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 1949 年 10 月,與新中國同年同月。改革開放恢復了高考,我以高中畢業生的身份破格考取了第一屆的碩士研究生,1978 年進入武漢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專業學習。1981 年畢業,分配到中南民族學院,在民族調查時發現了女書。是改革開放改變了我的人生,是改革開放讓我一生與女書結緣。
邂逅女書
1982 年,我是中南民族學院的講師,在都龐嶺山區開展民族調查時,一位高齡老太太對我說,比她上一輩的婦女會寫一種“螞蟻字”(因為形體像螞蟻而得名)。這種文字只傳女人,不傳男人,當地又稱為女書。漢字是男人才認識的,所以婦女把漢字稱為男書。她們將女書寫在扇面上、巾帕上、紙上和書上。也有人把女書織在花帶上、字被上。據說解放初期,這一帶每個村莊都有會認女書的婦女,許多家庭也收藏著女書的紙扇和巾帕。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女書被作為“四舊”統統燒掉,任何人不准保留收藏,所以就找不到女書原件了。人們都說,女書早已失傳了,會寫女書的婦女也都去世了。真的失傳了嗎?真的連蛛絲馬跡都找不到了嗎?我不相信,繼續調查和尋找。
1、藍色的少女
那年秋天,我在湖南省江華縣濤圩人民公社做調查。一天,從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莊裡走出五位少女,她們排成一條直線,沿著河邊的小路去小鎮趕集。這五位少女一樣的高矮、一樣的胖瘦、一樣的服裝,藍色的衣服、藍色的褲子、藍色的布鞋、藍色的頭巾,每人提一個竹籃,竹籃上蓋著一塊藍布。
遠遠看去,好像一片藍色的雲在飄。我被這一片藍色所打動,拿著照像機去拍照。她們沒有一個人跟我打招呼,照樣往前走。每個人都舉起一隻手,擋住了臉,我無可奈何地放下照像機。望著那精巧玲瓏的小竹籃,我猜不出那裡面裝的是什麼。去小鎮的馬路上很熱鬧,男人們騎自行車,車架上裝滿了土特產,有生薑、甘蔗、涼薯、煙葉,還有嗷嗷叫的豬。女人大多步行,有排隊行走的姑娘,有拖兒帶女的中年婦女。中年婦女也是全身藍,藍頭巾、藍衣服、藍褲子、藍布鞋。有的背上背著一個沒有斷奶的孩子,那布兜兜也是藍色的。布兜兜上有幾條彩色的花帶,系在婦女的肩上和腰上。這些手織的花帶引起我的注意,那上面有許多像文字符號一樣的圖案。最奇怪的是,有一條花帶上織著漢字寫成的毛澤東詩詞:“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我請這位中年婦女停步,問她這些花帶是哪裡來的?她說詩詞花帶是她母親在文化大革命中織的,圖案花帶是她自己織的。我問這些圖案是不是字?她說是字。據她的母親和老一輩的婦女說,這些圖案是瑤族古代的文字,現已失傳了,沒有人認得它們了。我終於找到了線索。小鎮的集市很熱鬧,但是我對什麼商品都沒有興趣,只是圍著中年婦女轉。看著她的花帶,抄花帶上的文字圖案。少女身上也有花帶,有的系頭巾,有的系褲腰。她們太害羞,我無法工作。一上午的辛勤工作,抄下了許多像文字的圖案。有一些圖案,就是簡單的漢字:王、日、十、出、小、井、工、口、中、田、目、回。
2、奇遇和緣份
在集市旁的大樹下,並排蹲著五個少女,每人面前的地上放著一個小竹籃,用藍布蓋著。她們就是剛才我所遇上的那一片“藍雲”。我走過去,蹲在一個少女的面前,手指著籃子,問她賣什麼?那少女滿臉通紅,一聲不吭。我控制不住好奇心,一下子將籃子上的藍布掀開了。怪,那籃子裡竟然什麼也沒有!把空籃子放在集市上幹什麼?五個人還煞有介事地在那裡假裝做買賣?就在我掀開藍布時,那個少女卻受到電擊一樣猛地站起來,扭頭就走。其他四個少女也站起來,吃驚地看著我,其中一位少女將掀開的籃子放在我面前。我的疑惑一個接一個。為什麼籃子裡是空的?為什麼她生那麼大的氣,扭頭就走?為什麼把籃子送給我?這時,走過來一個中年人,拉我走到旁邊,問我是哪裡人?我因疑惑而緊張,趕忙拿出工作證和單位介紹信。他自我介紹是公社的書記,請我到公社辦公室去坐。原來,“平地瑤”的婚俗多姿多彩,其中一種叫“籃子招親”。招親的家庭一般只有女孩子沒有男孩,需要招郎上門,女方的家庭傳宗接代。辦法是提著籃子到集市附近等候。若有男青年看了中意,就掀開籃子上的藍布,表示喜歡她。姑娘跑回家,男青年提著籃子去追,戀愛的序幕就拉開了。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不知風俗民情,但願那位姑娘和他們的家庭能夠原諒我的好奇和魯莽。世界上許多事情是緣份。如果沒有這場奇遇,就不會認識公社書記了;如果沒有認識這位元公社書記,就不會知道女書的線索了。最早提供女書線索的,就是這位書記,他告訴我:他的家鄉在江永縣白水村,那個地方的婦女們會寫一種奇怪的文字,她們將文字寫在扇面上,然後拿著扇子唱歌。他小時候親眼見過這種字,當時他已小學畢業,但扇面上的字幾乎全不認識。
往事漫憶
36 武漢文史資料 2018 年第 7 期
做出女書傳萬村。”傳說是這樣:古時候,桐口村有個姑娘生下來 9 斤重,大家叫她九斤姑娘。長大後,她女紅做得好,歌唱得好,聰明能幹,幾十裡以內的許多姑娘都是她的結拜姊妹。結拜姊妹之間交流感情,互通資訊,需要通信。但是大家都不識字。九斤姑娘真聰明,創造了女書文字,從此以後結拜姊妹之間就用女書文字書信往來。這些故事都很優美,也很神秘,哪一個更真實呢? 查江永縣歷史,曾有兩個當地美女被選入宮。五代時期的楚王馬殷,在江永縣選中石梘村的周氏姑娘入宮。初為宮女,後封王妃。馬殷死後,她削髮為尼,回家鄉建了佛殿,專心修煉。明末永曆皇帝從廣東肇慶移駕桂林,路經江永縣時,選中蓮塘村姑娘為宮女。永曆皇帝死後,她削髮為尼,回到家鄉。是不是這兩位宮女中的一位元創造了女書文字呢?目前還沒有找到能夠進一步證明的材料。盤巧與九斤姑娘顯然是同一個人,因為兩個人都出生桐口村,都擅長唱歌和女紅,都喜歡結拜姊妹,都是根據女紅圖案創造了女書文字。此人生下 9 斤重,取名盤巧,故有九斤姑娘的綽號。宮女造字的傳說很浪漫,但不太可信。盤巧造字相對可信一些,因為江永縣上江圩確有一個桐口村,桐口村裡的確有盤姓的居民生活。根據調查和研究,結合以上這些傳說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女書文字是當地的一個女性創造的,她擅長唱歌與女紅,許多的結拜姊妹。她遭遇過一次人生的重大災難,而後創造了這種文字。這種文字與女紅圖似乎有某種聯繫,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設想,女書最早的一批文字可能就源於女紅圖案。女書的產生與當地結拜姊妹的習俗有不解之緣,它的功能主要是滿足結拜姊妹之間的文字交際需要,例如交流感情、互通資訊、書信來往等。
4、結拜姊妹的習俗
江永縣的婦女,有結拜姊妹的習俗,兩位姑娘結識以後關係融洽,彼此中意,就可以結拜姊。其中一位首先寫一封結交書,送給對方。對方如果願意的話,就寫一封回信,同意結交,並邀請她到自己家中住幾天。有時一方需要考慮,並不馬上回信,那麼她很可能過一段時間還會收到第二封結交書,表示感情的執著。一旦兩人成了結拜姊妹,就要不定期的書信往來,多是表達感情,如怎樣想念你,多麼盼望見面,夢裡在一起等等。信件有的是自己送去,有的是托人帶去。帶信的人只能是女性而不能是男性。如果托男性帶女書信件,就會受到當地婦女的責怪和嘲笑。結拜姊妹中如果有一人出嫁,另外的人要寫賀信,在她結婚的第三天送給她,這種賀信稱之為“三朝書”。如果有一人遇到天災人禍,其他姊妹一定要寫信去勸解安慰。結拜姊妹喜歡聚在一起做女紅,或紡紗織布,她們一邊勞動,一邊讀紙讀扇。大家可以同聲歌唱,也可以一個人唱大家聽。
下面是一篇女書結交書,信中燃燒著熾烈的友情、希望和愛。
往事漫憶
武漢文史資料 2018 年第 7 期 37
不比貴家禮義女,書家出身最聰明。
前世有緣結好義,今世有緣覓好芳。
姑娘樓中如珠寶,塘裡金絲鯉一條。
鳳凰起身來邀伴,拍翅高飛一對啼。
飛到高樓同歡樂,飛到天邊樂逍遙。
同在高樓好過日,兩個結義恩愛深。
這一段是說:我們前世就有結拜情義的緣份,今世果然就尋覓到好友芳侶。我們像鳳凰一樣相邀結伴,展翅高飛,雙鳴雙啼。我們飛到遙遠的天邊,在那裡逍遙自在。我們飛進僻靜的樓房,在那裡相親相愛,過著歡樂的時光。
夢中如同在你府,時刻憑攏心自歡。
知心姑娘念不念,夜夜夢中到你樓。
朝朝同樓同起睡,我問姑娘知不知。
夢見同憑繡花色,點線穿針合商量。
這一段是說:多少回夢中到了你的家 ,我們時時刻刻緊挨著坐在一起,心裡多麼歡樂。知心姑娘啊,你想不想念我?我可是每天夜裡在夢中到了你的閨樓中。我們住在一起,睡在一起,你感覺到我在你的身邊嗎?我還常常夢見我們挨在一起繡女紅的情形,你拿針,我穿線,共同商量繡什麼圖案。
搶救女書
中國婦女曾經在幾千年的時間裡被剝奪了學習文字的權利。幾百年前,當江永縣婦女以天才和勇氣,創造出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系統時,真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法國一位女權主義者說女書是世界婦女的“聖經”,說明了它的神聖性。
1、女書的傳播
可以想像,女書文字曾經得到過廣泛的傳播,給當地婦女帶來無數的快樂和自豪。從今天收集到的女書作品看,女書文字主要流行在江永縣東部、道縣的南部等地區,但歷史上的流傳地域很可能比這個範圍大得多。近年來,在廣西鐘山縣發現有人收藏女書,在南京也發現了太平天國年代的女書銅錢。有人反映,上世紀 50 年代曾在湖北恩施地區親眼見到過寫有女書文字的巾帕。江永縣花山廟曾是當地婦女用女書祭祀女神的重要活動中心。歷史的記載證明,至遲從清代嘉慶年間以來,這裡香火特別旺盛,女性來這裡賽祠。每年農曆五月初十,她們手拿寫有女書的巾帕紙扇,高聲唱歌,響徹山林。嘉慶年間,江永縣的知名文人蔣雲寬作詩說:“警水人家小兒女,年年五月上花山。”道光八年,《永州府志》記載了花山廟的情況:“每歲五月,士女多賽祠焉。”光緒年間《永明縣誌》記載,花山廟“每歲五月,四鄉婦女膜拜,香火最盛。”又收錄“花山行”一詩,詩中寫道:“巾扇年年逢五月,歌喉宛轉出高林。”民國二十年《湖南各縣調查筆記》敘述花山廟的賽祠活動時說:“每歲五月,各鄉婦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聲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書繩頭細字,似蒙古文,全縣男子能識此種文字者,餘未之見。”
2、女書的興衰
從 1982 年以來,我收集了幾十萬字的女書作品,其中絕大部分是清末或民國初年的作品,可見女書文字的鼎盛期正是那個時候。高銀仙是民國初年學會女書文字的。據她回憶,當時江永縣上江圩鄉的每個村莊,都有一批精通女書文字的高手。每年5月花山廟廟會的前夕,多婦女請這些高手代為書寫女書紙扇巾帕,付給費用。有些集市上還有女書紙扇巾帕出售,可見當時女書之興盛。江永縣、道縣的婦女,60 歲以下者只
往事漫憶
38 武漢文史資料 2018 年第 7 期
有個別人還認識女書文字。可見,在上世紀30 年代,已沒有多少婦女學習女書文字了。為什麼民國初年女書還那麼興盛,二十年以後就忽然衰落了呢?一個原因是大革命的反封建運動使婦女走出家庭,走進社會,結束了過去的封閉狀態。二是婦女中會說官話的越來越多,單一使用土話的婦女越來越少。三是跟婦女教育的開始和逐漸普及有關。民國二年,江永縣創建了第一所女子學校,江永縣女子學校誕生的那一天,就預示著女書的衰落。在江永縣女子小學裡,女書也曾與漢字有過交鋒。楊梅新老太太是江永縣城關楊家村的人,1913 年出生。10 歲進女子小學讀書,學習了兩年。她說,當時在學校裡,課堂上學漢字,下了課就學女書。女書在上江圩和桃川比較流行,從那裡來的女學生都帶著女書唱本,家一邊唱一邊學,唱多了也就認識了許多女書文字。在當時的農村,有些女孩子一邊學漢字,一邊學女書,義年華就是其中一例。然而到了30年代,小學在各鄉已基本普及。只要父母同意、個人願意,女孩子就可以進學校念書,傳統的學習女書的熱情已逐漸被進學校學漢字的熱情取代了。這個時候,雖然上一代的婦女還興致勃勃地唱女書寫女書,卻不知不覺地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女書的存在是以封建禮教隔絕男女之間正常交往為前提的。江永縣的婦女,婚前被鎖在閨房中做女紅,稱“樓上女”。婚後三天即回娘家,不能與丈夫生活在一起。生孩子以後到了婆家,不能下地勞動,只能在家紡紗織布。女人和男人被分成兩個天地,女人只能與女人交往,形成一個“女兒國”,女書正是這個“女兒國”的產物,它在“女兒國”中通行,起了交際和娛樂的作用。當婦女走出“女兒國”以後,“女兒國”的文字——女書就不可抗拒地走向衰落了。
往事漫憶
武漢文史資料 2018 年第 7 期 39
1987 年,江永縣政府支持義年華老人在桐口村辦了一個女書培訓班,教會了一些年輕女孩子讀、唱、寫女書文字。這年冬天的盤王節上,女孩子們表演了女書小演唱的節目,深受國內外學者和瑤族代表的歡迎。1990 年,我陪同香港商人歐陽先生調查女書現狀,協商搶救女書的方案、方法和資金問題。這一年,高銀仙去世,義年華離家出走。在我的建議和努力下,江永縣人民政府付給高銀仙家屬一定的安葬費,付給義年華每月一定的生活費。1996 年,我在中南民族學院舉辦了首屆女書學習班。參加者除中南民族學院的專科生、本科生以外,還有武漢大學的本科生。舉辦女書學習班的目的,一是搶救女書,使之免於滅絕;二是培養年輕的女書研究人才。2001 年,我在武漢大學任教時成立了武漢大學中國女書研究中心。我參加了由中南民族學院和湖南省江永縣人民政府聯合召開的“中國女書文化搶救工程”座談會,提出搶救女書的規劃與建議。女書傳人胡美月在當地教學的時候發現,目前女書缺乏規範,是進行女書教學的極大障礙。表達一個音節的女書,異體字太多,不知以哪一個為主,要不要確定最常用的呢?同一個字,多一點少一點或多一撇少一撇的錯別字不少,要不要確定哪個是正確的字呢?過去一個婦女使用的女書文字大約500 到 800 個左右,比較容易學。但是學者們在編女書字典時,將異體字、錯別字都收編在一起,一個女書字典往往就有 1500 字甚至 2000 字左右。在女書學堂上,讓農村婦女記住這麼多的單字,實在是很難。為了將傳統的女書規範化,我在 2003年主編了一本女書正字方案。正字方案是規定一個女書標準字代表江永土話的某一個音節的一個音調,這樣女書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音節文字。那麼江永土話有多少個音節和音調呢?根據我們的語言、語音調查,江永土話一共有 251 個音節 780 個音調。如果每個音調選一個字,一共就有 780 個字,這與過去一個女書傳人所掌握的女書字數大致吻合。這個正字方案的研究成果是《女書通》,我與唐功偉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出版。從 2003 年開始,我們舉辦了三次中國女書藝術展,全國各地來的女書愛好者帶來了他們的法、繪畫、工藝品,比如女書竹雕、石雕,女書服裝、提包、發簪等,豐富多彩。2011 年,我參加美國好萊塢大片《雪花秘扇》的拍攝,擔任女書顧問,並客串片中“教授”角色。此片在幾十個國家上演,向全世界宣佈了女書的存在。2014 年,因為對女書研究的貢獻,我被美國一名大學教授推薦,兩名國會議員發出邀請信,我參加了這一年的美國總統早餐會,與奧巴馬總統共進早餐。早餐會期間受到美國中文報紙與中文電視臺的邀請,向美國華人介紹中國婦女的驚人創造——女書文字。
以上這些我宣導、主持、參與的種種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搶救女書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目前我已經 69 歲了,離發現女書已經 38 年了,我仍然在發表女書的研究論文,書寫女書的書法,這種奇特文字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
閱讀: 12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