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期,我就對量子電腦的理論基礎牢靠性有不同看法,就是量子電腦研究最有可能一如可控熱核聚變專案一樣,一百多年過去了,仍然勞而不成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呢?因為我們對這些微觀粒子的活動規律還沒有真正搞清楚,尤其是主要參與這些科研活動的學者在理論思考方面仍然缺乏完備性,許多理論問題極度不夠清晰,也無法透徹理清。比如,薛定諤貓論,那就是不確定性。以一個不確定的樣本為基點,又會演變出一個什麼樣的必然結果呢?當然,只能是不確定。
在量子理論中,有一個物質波的概念,但至今末找到導致這種現象的本質因素。物質波是一種現象,表明物體,尤其是微觀粒子具有明確波動性特徵。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未解之迷。
近來,我個人通過反復分析和推演,我發現物質波的存在與其環境存在必然聯繫。任何粒子的運動不是完全直線的,這好比是小船在大海上穿行,總是被起伏的海浪所干擾,並會留下打亂原有海況環境的蠕動軌跡。這之中,自然也就造成了小船前行的不斷起伏和左右搖擺。電子等微觀粒子在環境中的運動同樣是這個樣子。
最為影響巨大的是,電子等帶電微觀粒子通過特定尺寸小孔時,會瞬間使得小孔周圍物質發生激化,形成反電荷累積勢能,這就直接造成了微觀帶電粒子等的運動軌跡嚴重被干擾。由於孔洞是對稱的,故而形成對稱的衍射圖或干涉圖。
關於粒子運動存在量子性,也就是不確定性地出現而只能以概率描述,也是一個未能破解本質因果關係的問題。比如,電子雲,光量子的非連續輻射和吸收,等等,這些都是研究中的難點,也表明目前原子結構等微觀領域的科學研究有待突變性革命。
甚至,在我看來,我們對溫度機理的解釋可能都未觸及真正本質。我本人越來越傾向溫度來源於我們周圍慢速中微子等中性粒子的活躍性。我們周圍存在大量而通過長期演化出的,已具有特定形態化的慢速中微子物質,這就象空氣一樣,令我們長期不覺查其存在。
有很多物理現象上的因果關係,直指這種慢中微子存在,比如前面說到的粒子運動的量子性等等。甚至,我們周圍有時可能還存在“中微子海嘯”式的“中微子湧浪”,儘管這仍然屬於慢速中微子範疇。
我們在地球上研究原子和原子核,都應該考慮到慢中微子粒子的包裹和浸泡問題,這當確實是一種真實存在。但是,目前做此方面研究的科學家真的形影孤單。
我們周圍的慢速中微子數量十分龐大,當然也具有一定速度,至少是同地球一樣的運動方式,這固然是長期物質演化形成的格局。倘若這些慢速中微子不能耦合地球的運動方式,速度太快或太慢的中微子,都將鐵定無疑地逸散到太空中。
當然,中微子等中性輕子,它們予我們很難探測到,而我也一直認定就是我們要找的暗物質單元體。我個人始終堅持認為,最小中微子至少是正負電子對粒子,更大一些品質的中微子粒子可能為數個正負電子對粒子構成。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中微子由正負電子對粒子構成,而正負電子有電性,我們大可通過強大磁場或電場就能夠進行分離,從而使之得到觀測和證實。當然,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尚不可行。為什麼呢?因為正負電子對結合得十分緊錮,是無法使用常規手段進行分解,需要很大的拆分能量。就算我們了知它們存在,也是很難將某一個正負電子對粒子固定下來進行研究。
我們目前的原子結構,依然還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盧瑟福發現之後,通過玻爾建立起來的。這個結構正確麼?我看是有嚴重問題的。舉例來說,原子核外的電子總是一個被完全固定的東西,儘管沒有明確闡述這一點。然而,許多原子核存在β衰變,這在理論上表明,核內的物質和核外電子存在物質不統一性,兩者存在永不交換的特點。這站在科學邏輯上來講,就明顯是不正確的觀點。原子核占原子絕大部分品質,既然已經預設電子是原子的組成,那為什麼就同擁有大品質的原子核無物質同屬關係呢?這就完全講不通,的確是一個理論上的重大破缺。
我們現在對基本粒子構架原子核的研究,已完全按脫離於原子核的實際能量表現而去定性核內粒子的能量,這也是極為錯誤的。不得不說,這種處理方法與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有直接關係。原子核內粒子與游離於核外的同種屬粒子,當然存在完全不一樣的能量和運動方式,游離於核外的粒子具有更大的能量和活動範圍。
就我來看,一個原子要結構穩定,首先原子核要結構穩定。只有結構穩定的原子,才可能在一定條件下有穩定的激發和退激輻射光譜。所以,量子電腦在保證光譜的純淨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現在,確保輻射光譜純淨度的辦法是釆用鐳射阱,將某個原子懸浮在特定的相當細小的區域中。這實際上是通過鐳射製造一個人為的純淨空間,並激發該原子以固定頻率輻射光量子。但是,即便如此,客觀也是不能確保存在慢速“中微子海嘯”式的“中微子湧浪”這種偶然因素的干擾。
因此,就上面簡略的敘述我們也可以想到,這些情況對量子電腦研究應是有重大影響的,但科學家們尚未有細緻考慮。所以,即使量子電腦製造了出來,但是,運行環境再乾淨,也不可能回避無孔不入的慢中微子海嘯生成“中微子湧浪”的干擾。
可見,我們的物理論亟待充分完善,必須在物質的基本的組織結構和運動模式上協同起來,在統一中求得革命性突破。
閱讀: 12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