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從系統構成性的角度講,物理學研究只能基於化學元素週期表(物質基因圖譜)進行內涵外延研究,重點是分子、原子、電子的動態構成。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偏離了這樣的研究方向,誤導了物理學研究,使很多人認為僅靠頭腦理想實驗就能解決問題,深陷從現象到現象的思辨不能自拔!只有像馮勁松等極少一部分人基於特斯拉(注1)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方法,進行電磁力和引力研究。基於實測資料夯實了物理學基礎研究,使得物理系統論能夠得以構建。沒有顯微鏡,人們無法看見活生生的細菌,沒有物質單元的測試、認知,物理理論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物理理論的統一就是一句空話。
關鍵字:多因多果、互為因果,物質基因圖譜,物理系統論。
一、 引言
我之所以提出准全息系統論,不僅僅是為了構造類腦智慧電腦。是我認為從以還原論為主導研究物理學的時代,必然要進入以系統論為主導研究物理學的時代。基於系統論或還原論的統一進行物理研究,不是矛盾關係,而是互補關係。分析得好以好的綜合為基礎,綜合得好以好的分析為基礎。一種理論或認知的有效性,必然基於分析與綜合的有機統一,兩者互為因果、互為前提、互補發揮作用。單純的基於還原論看問題,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任何物理現象都有本體組織背景,不基於組織進行研究,就會失去理論根據,會產生極端荒謬的認知,如宏觀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及微觀的追尋終極粒子行為,都是憑主觀想像進行研究的惡果。基於嚴謹的實驗結果創立物理系統論,指導物理學研究迫在眉睫!
二、宇宙(系統)的構成及描述
宇宙的本原及本體都是系統。宇宙(系統)的構成必須基於物理系統論進行認知及描述。
系統有定性描述、定量描述、形態描述、法則描述、空間位置描述(維度描述)。還有形式(結構)描述、內容描述。物理學只有基於系統論,才能統一物理學研究,及構建物理學大廈。
在宇宙形成的理論中,一元化大爆炸理論最為荒謬,大爆炸在宇宙空間每時每刻都有發生,並非一元化的大爆炸。系統形成及演化類似水的三態轉換,是系統不同存在形式在不斷迴圈轉換。認為存在終極粒子同樣荒唐。所謂的終極粒子是指構成系統的最基本單元,等價系統定量描述的資訊單元。資訊單元分多種類型,如整數類、有理數類、實數類……,不可窮盡枚舉,你認定哪個是終極粒子?資訊單元最本質的特徵就是相互區分體現唯一性,且存在確定與不確定的統一性,如無限循環小數,你認為迴圈多少個週期才算終極因數?從組合分解的角度講,每個資訊單元都可無窮盡分割,分割到什麼程度才算終極?宇宙空間不存在奇點,奇點無窮無盡,在動態的宇宙空間奇點在哪?奇點怎樣形成?
系統有可認知、可描述、可構造性的一面。也有不可認知、不可描述的一面。追尋終極粒子,是官方物理學最為愚蠢的舉動,因為任何物質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你破壞了此系統的存在形式,它一定會轉換為彼系統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不創造彼此無關的東西,不創造終極的東西,終極粒子及終極狀態不存在。宇宙無始無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顯態可描述物質如粒子、原子、星球、星系;隱態不可描述物質如極微物質極微能量,即所謂的“暗物質暗能量”。所謂的暗,一是迄今為止的技術手段看不見,感知不到,測試不出。一是看見、感知、或測試到了也解釋及描述不了。極微物質及宏觀物質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且像水的三態一樣迴圈轉換。物理學的全部工作是基於系統論,搞清楚不同層次系統的構成結構與功能機制,並據以解釋系統、構造系統。談力的統一,必需搞清楚力是怎麼來的?並搞清楚不同層級系統之間作用力的內在統一性,否則物理研究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基於系統結構解釋系統功能是物理學研究的必由之路,但相對論及量子力學已經把物理學研究引上歧途,回歸正途勢在必行。
宇宙的起源是系統,系統回歸於系統。宇宙空間是大大小小的系統海洋。如粒子或星球、星系(系統)的交互作用機制可使粒子或星球、星系產生,始終基於八種物質狀態不停的迴圈轉換其存在形式。
宇宙既是一,又是多(無數)。一是系統整體的一,多是系統因數互為因果關係的多。沒有因數互為因果關係的多,就沒有系統這一有機整體的一。還原論無法面對一與多的關係描述,僅僅是兩態都能搞出個二值邏輯悖論,還能搞出個兩態糾纏講不出所以然。
宇宙沒有一元化的生滅,只有多元、多態轉換,沒有永恆只有變易。多因多果互為因果既是宇宙生成的因,也是宇宙演化的果。其迴圈轉換是宇宙發展的基本模式。宇宙空間不存在大爆炸、奇點、終極粒子這樣的單因果單行線發展路徑及模式。大爆炸是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的。生的同時有滅,滅的同時有生。聚的同時有散、散的同時有聚,其演變基礎始終是自組織,是系統。
二、准全息系統論
系統描述有五要素:1、系統模型(如圖1圖2)。2、系統因數(從定量描述的角度講,包括整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超越數集……。3、系統結構(如整數的加減、有理數的乘除運算關係……)。4、系統結構法則(如整數的加減、實數的乘除運算關係法則…….)。5、系統維度(見本文第六段第六節)。
基於可構造性認知數理系統,且有一個描述模型,還能基於這一描述模型構造系統,並體現特定系統的特定屬性或功能,是系統論的核心內容。系統論一定要體現湧現性,如整數通過兩維空間有序排列(圖1)就能湧現整數的加減運算功能;有理數通過三維空間有序排列(圖2)就能湧現有理數的乘除運算功能……。
系統描述五要素同樣適用資訊系統及控制系統,因系統、資訊、控制具有統一的描述形式與內容。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及社會與自然科學亦都有統一的描述形式與內容。基於定性與定量描述的統一性,數理系統能夠體現自組織湧現性,物理系統當然也能體現湧現性,如引力及斥力的產生機制。
三、統一理論統一什麼?
一直以來,我都夢想基於系統論構建統一的物理學大廈,但僅僅依據化學元素週期表很難如願。看到了馮勁松的研究成果,使我看到了曙光,受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以簡述的形式給出粗略描述,敬請期待“物理系統論”問世。馮勁松繼承了近400年物理學精華,淘汰了過時的部份理論和概念,基於物質形態的變化與電子繞核運動的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直接變化關係,創立了《宇宙相對論》、《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他還基於物理與生物物理的統一,描繪了一幅幅壯麗的人體科學系統圖畫(圖3、圖4)。基於他的研究成果,可奠定系統物理學及物理系統論大廈的堅實基礎。
正統的官方物理學理論早已不能有效服務於社會及科學實踐。“相對論、量子力學”官方“學者”的傲慢,限制了他們自己的正確認知。同時限制了大眾對“物質、能量、資訊”統一的認知,物質、能量、資訊的統一遠比力的統一更迫切、更實用。物理學需要儘快擺脫愛因斯坦的誤導與束縛,儘快回歸特斯拉的研究方向,基於物理系統論統一物理學研究!
能量包括力,但力不等於全部能量。基於力這一物理現象進行研究本身沒錯,關鍵是能基於物理實驗進行本體系統化研究才是正途。 單純基於系統的形式、內容、功能都不能統一物理理論。只有基於系統論尋找不同元素內涵與外延的相容或系統關聯性,才能有效統一物理理論。因高層系統總能相容低層系統建構,低層系統的功能總能相容於高層系統功能。整體認知、描述,甚至構造,一定要靠物理系統論及系統系譜學。未來的諾獎如無偏見,一定要基於物理系統論認知、描述,甚至構造系統才能獲得!統一理論統一的是對系統的全景化認知及描述,避免瞎子摸象、管中窺豹式的認知及描述。如馮勁松基於圖5給出了八種物態轉換的統一系統描述模型(注2),實現了物態轉換的統一整體描述。未來不僅需物質、能量及資訊統一,還需物理與生物物理統一。.馮勁松的研究囊括物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可為全景化構建物理學大廈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我曾對他的團隊成員說過,馮的研究超過以往十個諾獎的價值!因基於他的研究會產生幾十個諾獎!物理學研究者需儘快擺脫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羈絆,基於物理系統論迎接及面對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
基於物理系統論:可豐富發展群經之首-易經(注3),充實豐富自然科學辯證法(注4)。能統一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能統一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能統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能統一物理學與化學(注5)。
基於系統的多因多果、互為因果關係模型(圖1、圖2)。可體現物理系統有限與無限的統一;確定與非確定性統一;對稱與非對稱統一;有序與無序統一;一與多統一;形式與內容統一;隱態與顯態統一;有界與無界統一;連續與離散統一;完備與不完備統一;一元與多元統一;漸變與突變統一;變與不變統一;質變與量變統一;一維與多維統一;線性與非線性統一;進化與退化統一;結構與功能統一;封閉與開放統一;時間與空間統一;因與果統一(多因多果互為因果);分與合統一……。
基於馮勁松的實驗資料,可統一宏觀與微觀物理學研究,可統一物理與生物物理研究,能構建物理學大廈,能統一准全息系統論創立准全息物理系統論,能使物理學研究成果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統一解釋。
物理系統論最本質的作用不僅僅是解釋系統,甚至能夠構造系統。如基於准全息系統的定量形式化描述模型(圖1、圖2),就能構造16進制類腦空間結構電腦;基於物理系統論一定能構建宏偉的統一物理學大廈;能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五、基於物理系統論的有關物理學基礎研究
地球上有20多萬種微生物、30多萬種植物和100多萬種動物。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人體就是由250餘種不同功能的細胞構成。因而只有首先搞清楚細胞的構成與作用機制,才能構建生物物理學大廈,包括人體科學大廈(馮已為此奠定堅實基礎)。
宇宙空間的各種星球、星系,都是由分子系統構成的。物理學基礎研究必須以化學元素週期表(物質基因圖譜)為基礎,扎扎實實進行分子、原子、電子的構成性研究,及構成因數之間的作用機制研究,才能構建輝煌的物理學大廈。
如所有的物理學研究都離不開物質狀態轉換的研究,基於八種物態:超導態←→固態←→液態←→氣態←→中子態、電離態、生命態,同分異構態(同分異構體)(注6)。馮勁松已經給出系統化描述模型(圖5)。說明同種物質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時,都要吸收或者放出其“潛熱”;溫度從最低點逐步升高時,物質吸收熱量和“潛熱”,物態就從超導態向固態、液態、氣態、中子態逐步轉化;溫度從最高點逐步降低時,物質釋放出熱量和“潛熱”,物態就從中子態向氣態、液態、固態、超導態逐步轉化。實驗證明:“潛熱”既不能使溫度升高也不能使溫度降低,它是使物態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系統構成及物態轉換,是物理系統演化的主要基點,是系統物理學研究的核心任務。
1、分子系統研究之一
原子物理學家和原子物理教科書,始終未把分子看成整體(系統)研究物件,而是分別研究電子、質子,把氫分子分開看成二個相互無關等價的氫原子,是馮勁松明確給出了氫分子結構圖(圖5),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子系統全景圖。
組成宏觀物體的是分子或原子團,物體大多數的宏觀性質取決於分子內原子核外最外一層、二層、三層電子的軌道運動。凡是由電子與光子相互作用的物體宏觀性質,都基於電子吸收光量子和發射光量子的互動過程。吸收光量子時,電子加速,軌道半徑要收縮-即原子的半徑變小,而原子核間的間距-分子的大小在膨脹;物體在發射光量子時,原子就膨脹,分子反而收縮。這和量子力學的預言背道而馳,結合到超導態(致冷過程)或是放熱降溫導致物體收縮,或者通過加壓降溫迫使物體體積變小,其微觀機制都是分子變小,原子變大,即電子的軌道半徑變大,外層電子脫離了原子核的吸引,電子近似處在靜止狀態;結合到中子態(核聚變態)就是通過不斷輸入光子使核燃料逐步加熱,使得分子半徑不斷變大,原子半徑不斷變小,即電子軌道半徑不斷變小,電子運動速度不斷加速,在電子運動速度接近並等於光速時,電子就掉入原子核和質子合併成中子,電子的最大品質是中子品質減去質子品質。結合強脈衝鐳射打靶,靶材迅速吸收光子能量( ),經過一段馳豫時間,在物體表面迅速升溫膨脹,產生熱激波現象,最後形成靶材拉伸崩落現象,通過宏觀晶體吸收光子能量形成晶格振動,必然有一個馳豫過程,這都是物質(體)體現的整體內在屬性。基於還原論、相對論、量子力學無從解釋、無法描述,只有基於分子系統模型才能進行完美解釋。
2、分子系統研究之二
基於圖5,馮勁松不僅解決了四體問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電子、原子、分子的構成及統一的內在作用關係(圖7)。
電子運行軌道半徑R與序數n數之間不存在同增同減關係,n數遞增,電子運動的瞬時速度,忽而增大忽而減少,電子軌道半徑,忽而緊縮,忽而擴張。
光波的吸收和發射,量子論認為是定態軌道之間的能級遷躍,至於如何躍遷不可知不可問,認為光波的吸收和發射是相互獨立的不相干過程,馮勁松的研究結果證明,當電子突然接受到外界能量的傳遞,失去平衡,脫離了定態軌道,在有心力場的作用下,電子繞核作螺旋式運動,電子因吸收了外界的光量子而加速,軌道半徑變小;又在減速過程中,發射光量子。(此時庫侖斥力大於庫侖吸引力),軌道半徑變大,光量子的發射和吸收是同一個電子在作螺旋運動的過程中先後發生的。表明電子運行的螺旋運動,不但有一個大週期,還內含三個小週期:每一個小週期內都有吸收和發射光量子的過程。所以除定態軌道外,還有一個非定態的軌道在運行。一個氫分子的單獨存在,不會有電磁波的吸收和發射。電磁波的吸收發射是大量分子集合,及相互碰撞交換能量的互動結果。
3、分子系統描述:
以氫分子四體問題為例,有質子和電子之間的吸引力,也有質子間和電子間的排斥力,總數一共有六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對力是同性相斥,四對力是異性相吸,在一個空間力動態平衡的體系內,各運動粒子,任何時候,在各方向上受到的各種力和慣性運動的向量和必然為零3);根據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第一定律,經推導整理得到氫分子力動態向量平衡方程組:
五、基於分子系統研究看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相對論最根本的缺憾,是解釋不清楚萬有引力是怎樣產生的?馮勁松證明,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是引力波作用的結果,是不可遮罩的力。
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是性質相同、方向相反的力,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是相互可逆的。天體減小的萬有引力“值”等於天體增大的萬有斥力“值”。減小萬有引力“值”必然轉化為天體內部繞核運動電子的動能(即運動電子吸收到的光量子能量,不僅導致電子的運動速度加大,而且同時導致電子的品質也增加)。天體的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的轉化,實際上就是天體之間宏觀引力勢能與天體內部微觀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動能之間的相互調控與轉化。
引力波是一個物體在同一瞬間發射的單光子數和吸收的單光子數之差值,隨時間變化而形成的週期性的“正弦”能量波。因此,引力波在一個週期內的變化將出現:“+”值、或“0”值或“-”值。當物體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大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引力波為“十”值;當物體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等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引力波為“0”值;當物體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小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引力波為“—”值。“十”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產生萬有斥力;“0”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保持相對靜止(即相互作用力為零);“—”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產生萬有引力。
“—”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產生萬有引力)總是具有促使另一物體(物質)內原子核外運動的電子釋放出光量子(或光子)的能力,“十”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產生萬有斥力)總是具有促使另一物體(物質)內原子核外運動電子吸收光量子(或光子)的能力。鑒於實驗發現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的有關特性,可以判斷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的能量載體是單光子,傳遞的速度是光速,能量載體的品質是單光子品質:6.73640775 。(馮勁松用自己發現的宇宙相對論電磁波頻率定律和宇宙相對論裡德伯常數定律,利用原子繞核運動電子的發射光譜方法精確測定單光子的品質和單光子的存在)。
1、目前,所有的化學鍵理論都是非動態,是准靜態、半經驗的,用量子力學方法計算物體的宏觀性質很難如願。基於馮勁松的分子系統研究:構成分子外層電子運動的變化,是向外界發射光量子和從外界吸收外界光量子密切相關。氫分子在接受光量子時,外層電子在加速,原子核外電子的軌道半徑反而在減小,在緊縮同時,分子的大小——即核間距的距離卻在增加,這和量子力學的計算結果正好相反。另外,物體熱脹冷縮的本質:即分子溫度的變化,不首先表現在分子運動上,而是首先表現在分子內電子運動速度的變化上,即熱的本質是吸收或發射光量子,隨後通過一系列的能量交換的弛豫過程,才轉變為分子內各質點運動速度和位置變化,最後才表現為物體的熱脹冷縮。
2、氫分子內原子核外的電子是一個能吸收光子和發射光子的光子庫,電子在吸收光子時,電子的品質和瞬時速度在增加;電子在發射光子時,電子的品質和瞬時速度在減小;因此,繞核運行中的電子品質和電荷,不再是常量。
自由狀態中的電子品質 =9.109534×10-31kg,一般認為,是趨近于超導時的電子品質,是原子核外電子的最小品質。在超導狀態下,電子減速為零,脫離了原子核和庫侖力的約束,靜止地停在原子核的間隙中,在外電場的驅動下,電子在超導體內運動時可以不受阻。當電子在不斷接收外界電磁波加熱時,電子運動速度不斷增加,電子軌道半徑不斷緊縮,電子不斷向原子核靠近。當電子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核外的運動電子將掉入原子核內,與質子合併成為中子態物質,此時的電子品質 =中子品質—質子的品質=23.058×10-31kg,是原子核外電子的最大品質。由於單光子的品質已經實驗精確測定4),因此,運動中的電子隨著吸收或放出光量子時,其品質也要隨之發生變化。
3、基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大理論體系,試圖把宏觀、宇觀、微觀世界統一在更簡潔、更和諧的理論體系中,註定不能如願,且最終成為雞肋。馮勁松將牛頓三大定律、玻爾量子論中已經實證的成果 和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速度修正因數 ,以新的視角,三合一相互融合成新的理論體系-宇宙相對論及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繼承、豐富、發展了物理學基礎研究。
在庫侖定律中,馮勁松提出速度修正項,消除了原子災變發生的原因。證明光量子是由N個單光子組成的;繞核運動電子的品質 不再是一個不變數:破解了波粒兩象性這一百年謎團;說明量子論和相對論必需向牛頓力學回歸,從而掀開理論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通過馮勁松分子系統及有關研究,可得出以下四個結論:
①、氫分子力動態平衡方程組一定要注入速度的修正項
②、光子有品質,當電子吸收或發射光子時,電子品質隨之變化,即電子品質 應是參變數,發射光子真正的光源是在軌道上運動著的電子。而相對論和量子論都認為光子只有能量而沒有品質。光速不變指的是單程而非雙程光速不變。
③光子有品質不是任意假設,而是光譜實驗資料中還隱藏著一個神秘的不變數 被馮發現, ,使得 ,式中 都是不變數;那麼,單光子品質 也必定是一個不變數。單光子理論明確揭示波粒兩象性是錯誤的。
④、測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學統計詮釋的必然結果,它是許多單個微粒行為的統計表現。對單個微粒而言,測不准並不代表單個微粒的精確規律(軌道半徑、運動速度)不存在。
六、基於物理系統論對物理學研究的基本認知
1、任何物理存在都是一種作用關係的存在,物質無論多麼微小,都是基於特定因數的作用關係構成一個整體系統。因而物質存在是系統存在,是因數交互作用、互為因果關係的整體(具層次性)存在。此既宇宙空間不存在終極粒子的原因。現代科學水準尚不可能獲得物質的最小作用關係單元,就像無顯微鏡時活生生的細菌都看不見。人類的技術手段不可能探測得到極微物質與宇宙邊界。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客觀現實。顯態與隱態物質是宇宙客觀現實,暗物質暗能量是隱態物質隱態能量,是人類無法認知的物質存在形式及現象。
2、物理學研究不能完全基於現象進行研究,而應該基於本體進行研究。所謂的本體研究就像化學元素週期表,它一定體現具體研究物件具體物理指標的多少,如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及繞核電子的多少決定物質元素的不同。從系統論的角度講,它一定體現系統因數關係的構成性。而現象研究體現的是本體功能,如力、光、熱、電、磁……。
研究之初看不清本體本質,從現象研究無可厚非,但最終一定要從現象回歸本質。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始終是從現象到現象,不是本體性研究。因而一旦得不到本體實驗支持,就會產生硬性錯誤。
3、宇宙空間內的所有現象或作用不存在單行線,如有引力就一定有斥力,且兩者保持某種動態平衡。你可以舉出任意事例都概莫能外。如同物質的分與合是統一的,即分(爆炸)與聚合同時存在於宇宙空間,因而不存在一元化的大爆炸,大爆炸與物質聚合每時每刻都產生於宇宙空間。就像人類每時每刻都有出生亦有過世的一樣。
4、物理與化學的分科是科學史的重大失誤,化學元素週期表是物質基因圖譜,是物理學最現實的研究基礎。所有的物理學研究都應基於它進行內涵與外延的擴展。否則就沒有根基,,就像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樣基礎不穩固。
5、物理學的統一是系統理論的統一。物質的聚與合,各種物理作用是相容性統一、是分層次統一、是相關性統一、是基於資訊的統一。如電子、原子及分子的作用,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但它們基於定量描述確實具有某種內在統一性。
6、維度是迄今物理學最具混亂性的概念。維度概念是用於觀測物件的空間定位,但不能基於傳統的歐氏幾何定位,而是基於球空間幾何定位,球空間的一維並非一條直線,而是整體球空間、兩維並非一個平面,而是基於原點兩等分球空間,四維並非三維加時間維,是基於原點4等分球空間,以此類推。球空間定位是基於原點確定觀測物件的距離(球半徑),由半徑確定球面積,根據觀測物件佔據球面積的範圍及象限確定觀測物件的空間位置及空間大小。維度與所占空間成反比。
7、時空的定義是相對性的,有特定的參照系。物理作用機制的不同,決定描述物件物理作用的空間位置、大小及歷時量度不同,不具一般可推廣性。如地球時間不等於太陽時間,更不等於宇宙時間。光子空間不等於原子、分子空間,更不等於地球或宇宙空間。
8、物質的本體研究分定性、定量、形態(結構)、法則、維度描述,還有特定的形式與內容,各種因素缺一不可。
9、引力與斥力是物體之間最基本的作用力,有特定的產生機制(馮勁松已經闡釋的非常清楚),與其它物理作用具有某種內在的統一性。
10、物理學的本質,是物質特定的作用關係與機制產生特定的物理現象與形態。物理作用結果是特定物質形態與存在形式的轉變。
11、物質分存在形式與存在內容,形式與內容均不可窮盡描述。所有描述都有一定範圍,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
12、宇宙空間不存在不變的事物,任何一個物理量都可變,切不可窮盡描述。
13、應該承認人的認知具有局限性、階段性,尤其是涉及宏觀、微觀及整體層面的物理學問題,受認知條件的限制,研究結論並非最終結論。就像地心說與日心說的認知等數不勝數。
14、不同層次系統的統一是系統的天然屬性,基於系統論的確可以統一物理學。統一物理學研究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
基於物理系統論全面審視迄今為止的物理理論與物理研究,得出結論如下:
1、相對論是基於現象並非基於物質本體進行研究,迄今並未從現象深入到本質,誤導了物理學研究。所謂的本質就是本體產生現象的物理機制,如引力、斥力的統一作用機制。相對論沒有這樣的研究基礎,是根本性缺憾。
2、光速不變沒有嚴格的論證,不符合客觀實際。
4、相對論相對於物理學研究,並非不可或缺。極少對物理學研究的理論指導意義及作用!其本身的理論基礎需從實證的角度重新確立。
5、說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統一可奠定物理學統一的理論基礎,完全是某些物理學家的一廂情願。量子力學缺少嚴格的物理實驗基礎,原有的實驗並不嚴謹!如波粒兩相性不是必然結論。測不准的結果就是結論不確定。糾纏態是系統因數的交互作用,對於超距作用、超導作用與光速應有嚴謹的實驗基礎。量子力學迄今為止的所有描述都不嚴謹,超距作用的內涵與外延被肆意擴展,已經演變成鬼魅作用,給物理學的繼續研究及教學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6、傳統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作為一種參照概念進行研究無可厚非,但作為一種正統結論,一定會造成物理學災難!事實上已經嚴重誤導了物理學研究,造成物理學研究的巨大浪費!目前急需從試驗的角度基於物理系統論進行本體組織研究,確立物理系統論。
七、結束語
可以肯定的講,搞清楚了不同系統因數之間作用機制之日,就是永動機誕生之時!無視自然界提供給我們的物質作用機理及其原理,無端的崇拜權威,是為自己製造禁區,物理學的所有工作,就是把現有成果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參照系。把一個永遠解釋不清的理論奉為權威,其權威程度一定會與愚蠢程度成正比。一個理論只有成為人人都能明白的常識,才最具理論價值!
系統是分層次的,系統各個層次的構成原理,需要不同研究層面的人去發現。假設你有研究能力,總有一個突破點在等著你。系統原理使得不同系統層次的研究成果都能互相印證、互補印證,且最終能互補應用!包括各個學科都能互補研究,互補應用。基於物理系統論放飛你的思想,任何學科都不再涇渭分明,都有你的用武之地。如果你具備物理系統論思維方式及理論功底,你對任何學科都不會覺得陌生,如能深入進去找到交叉結合點,就是你的突破點。張開你的雙臂,擁抱物理系統論時代的到來吧!
參考文獻:
[1] 馮勁松.廣義宇宙相對論.In:北京相對論研究聯誼會首屆年會論文集(上冊)【J】.格物,2003.12.26:61-84。
[2] Feng Jingsong.General Universe Theory of Relativity【J】.Matter Regularity,No.2004(1),Vol.4,Sum No4:76-113。
[3] 馮勁松.廣義宇宙相對論【C】.郝建宇,宋正海,楊金城,陳道馥,孟慶潭,沈衛國.時空理論新探--相對論再思考進展.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114-143。
[4] 馮勁松.宇宙相對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待出版,2018。
[5] 馮勁松.用原子的發射光譜對氫原子、氦離子、氦原子內電子的運動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實測與研究【J】.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006.4,第23卷增刊:78-86。
[6] 馮勁松.論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測量原理、儀器、方法【J】.儀器儀錶學報,2007.4,第28卷第4期增刊:95-100。
[7] 馮勁松.用原子的發射光譜對氫原子、氦離子、氦原子內電子的運動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實測與研究【J】.科學研究月刊,2007.2,總第二十五期:166-170,美國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聞出版社。
[8] 馮勁松.關於用紅外熱像儀測量永磁體磁場相互吸引時其表面溫度變化的實驗報告【J】.格物,2010.1,第十卷總第37期:1-5。
[9] 馮勁松.關於用精密電子天平測定“100G移動硬碟”資料存入、刪除前後重量(萬有引力)變化的實驗測量報告[8]【J】.格物,2012.1,第十二卷總第49期:1-5。
[10]馮勁松.實驗觀測到桶內水的溫度自然升高比環境溫度高10℃以上的物理現象【J】.格物,2014.4,第十四卷總第64期:1-12。
[11]馮勁松.用原子的發射光譜對氫原子、氦離子、氦原子內電子的運動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實測與研究【J】.科學研究月刊,2007.2,總第二十五期:166-170,美國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聞出版社。
[12]馮勁松.光子品質的實驗測量【J】.量子光學學報,2004,第10卷增刊:45,由中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主辦。
[13]Feng Jingsong.Experimental Survey of Photon Number in The Light Quanta (hr) and Study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Moving Photons and Moving Electrons Outside Atomic Nucleus 【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發表在國際核心期刊歐洲瑞士出版的(關鍵工程材料)雜誌第364-366卷(2008)pp1221-1230頁上。
[14]馮勁松.運動光子與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相互精確定量調控機理【J】.紅外與鐳射工程,2008.6第37卷,增刊上。
[15]馮勁松.宇宙相對論量子力學【J】.格物,2004.8,第四卷總第7期。
[16]馮勁松.宇宙相對論量子力學.In:首屆全國民間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黃友直主編,湖南:發明與創新雜誌社,2006.138~169。
[17]馮勁松.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待出版,2018。
[18]馮勁松.用卡文迪許扭稱儀進行的動態真空實驗首次證明引力波的存在:天體之間不僅存在著動態的萬有引力、而且還存在著動態的“萬有斥力” 【J】.格物,2012. 5,第十二卷 總第53期 2012年第5期。
[19]馮勁松.論地震孕育的能量成因與引力波調控機理【J】.格物C,2016.5,第十四卷第三期。
[20]馮勁松何沛平.論生物核聚變機理【J】.格物,2017.2,第十七卷總第80期。
[21]馮勁松範良藻.關於金、銀、銅、鐵、鎳、鋁、陶瓷等物質溫度升高後重量減輕、溫度降低後重量增重的實驗報告【J】.格物,2017.3,第十七卷總第81期:39-47。
[22]秋浦.論馮勁松何沛平生物核聚變研究論文的前瞻性【J】.格物,2017.3,第十七卷總第81期:19-21。
[23]馮勁松何沛平.生物核聚變功能與元素平衡醫學(簡介)【J】.格物,2017.5,第十七卷總第83期:1-11。
[24]範良藻.相對論、量子論和牛頓力學相互融合——再創物理學輝煌(點評馮勁松新著《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J】.格物,2018.2,第十八卷總第86期:13-20。
[25]馮勁松何沛平.論人體特異功能的物理機理【J】.格物,2018.3,第十八卷總第87期:31-46。
[26]馮勁松何沛平.論人體特異功能的物理機理.In:2018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學術大會論文集【C】.印大明、吳政秉、呂應鐘主編,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2018.59~91。
[27]馮勁松何沛平.生物核聚變功能與元素平衡醫學(簡介).In:2018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學術大會論文集【C】.印大明、吳政秉、呂應鐘主編,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2018.236~274。
[28]王迪興.准全息元數學模型-智慧機的理論基礎.In:全國首屆智慧型機器人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8年10月,西安
[29]王迪興.整數群結構神經網路.In:國際神經網路大會論文集【C】.1998、10,北京。
[30]王迪興.准全息元數學模型及其應用【J】.系統辯證學學報,1998年第四期。
[31]王迪興.自組織計算原理與技術.In:第六屆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3.8:75~78。
[32]王迪興.准全息論.In:中國人工智慧年會論文集【C】.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12.1 。
[33]王迪興.智慧模擬需解決的基本問題.In:中國人工智慧年會論文集【C】.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12.1。
[34]王迪興.能否突破電腦的計算能力.In:中國人工智慧年會論文集【C】.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12.1。
[35]王迪興.計算理論需解決的根本問題【J】.電腦教育,2004、2.3期合刊。
[36]王迪興.准全息系統論及智慧電腦【M】.長征出版社出版,2004、9、28
[37]王迪興.智慧計算技術的現實戰略選擇【J】.新經濟導刊,2005第一期
[38]王迪興.21世紀的電腦In:2006中國科協年會優秀論文集【C】.中國科協,2006、9、18日。
[39]王迪興.准全息系統論
注1:回顧物理研究科學史,特斯拉曾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方法,進行電磁力和引力研究,愛因斯坦則以假設和數學演繹為主的方法,進行電磁力和引力研究。因愛因斯坦的研究方向成為主導方向,特斯拉的研究方向被埋沒了70多年。擺脫愛因斯坦的誤導 回歸特斯拉的研究方向是必然趨勢。馮勁松是回歸特斯拉研究方法的典型代表,取得電磁力和引力研究重大突破。
注2:馮勁松證明人體包含7種物態,根據系統完備與不完備的統一原理可以斷定,人體一定會為進化預留空間,一定有包容超導態的潛能。這是人體具有特異功能的物理理論基礎。
注3:易經有萬經之首的美譽,能有效的解釋宇宙的生成及演化過程。其理論的有效性相比於其它理論亦首屈一指。但任何理論都需有一個進一步發展完善的過程,易經也不例外。易經的定性描述有餘,定量描述不足,在2值中間需要有圖1圖2一樣的結構描述。
注4:超越了單因果關係概念範疇,建立了多因多果互為因果概念體系,因而極大的擴展及豐富了辯證法的內涵與外延。
注5:物理化學的分科是荒謬的,是科學史的重大失誤。化學元素週期表是物質基因圖譜,是物理學研究的最現實基礎,所有的物理學研究,都不能脫離這個基礎,都應豐富完善這個基礎。基於這樣的基礎才能穩固的構建物理學大廈。
注6:分子系統的動力學原理,可以推廣到宇宙宏觀運動天體與天體的量子動力學規律上,和更基本的微觀運動粒子與微觀運動粒子之間的量子動力學規律上。通過創建“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第二定律”,來研究宇宙天體之間在引力和斥力相互轉化調控作用下,其週期性運動變化規律。創建“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第三定律”,來反映核力的計算和規律,研究電子內超光速運動著的光子的運動規律,和原子核內超光速運動著的電子的運動規律,以及中子與質子結合成原子核的機理。
注6:電子運動速度與物質形態的關係
①、同種物質,物態從超導態向固態、液態、氣態、中子態逐步轉化時,其內部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逐步增加,即電子作加速運動;物態從中子態向氣態、液態、固態、超導態逐步轉化時,其內部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逐步減小,即電子作減速運動。當物質變為超導態時,其內部電子減速至零;物態變為中子態時,其內部電子加速至2.99792458×108 ,電子掉入原子核與質子中合成中子態。當固態、液態、氣態轉變為電離態時,內層電子作減速運動,當轉變為負離子態時,其內部(層)電子作加速運動。同種物質的同分異構體,其內部電子的運動速度的變化規律是:從一種較軟的同分異構體變為較硬的同分異構體,其內部電子作減速運動。從一種較硬的同分異構體變為較軟的同分異物體,其內部電子作加速運動。一切物質形態轉變為生命態時,其電子要作加速運動。即生命態與非生命態的主要區別是同種元素原子內的電子的運動速度不相同;並且,在生命態中,其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較大;在非生命態中,其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較小。
②、原子內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與溫度的關係是;自然界的物質有八種形態,在不同的條件下,它們可以相互轉化,溫度是表徵物質吸、放電磁波多少的,經研究得到溫度與表徵物質形態的有關物理參數的相互關係如下:隨著物質溫度的升高,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逐步增大,在中子態下,電子加速至極大值2.99792458×108 ,隨著溫度的降低, 電子的旋轉運動速度逐步減小,在超導態下,電子減速至(極小值)零。
③、原子內電子受到其本核庫侖吸引力的大小與溫度的關係是:隨著物質溫度的升高,電子受到的庫侖吸引力逐步增大,隨著溫度降低,電子受到的庫侖吸引逐步減小。在中子態下,電子受到的庫侖吸引力為最大值,在超導態下,電子受到的庫侖吸引力為最小值(零)。電阻的本質是原子核對電子的庫侖吸引力,故在超導態下,電阻為零,在中子態下,電阻為最大值。
④、電子運動的軌道半徑與溫度的關係是: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升高,其軌道半徑逐步減小;在中子態下,其軌道半徑為極小值,在超導態下,其軌道半徑為最大值。
⑤、原子半徑與溫度的關係: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升高, 其原子半徑要逐步縮小,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降低,其原子半徑要逐步擴大。在中子態下,原子半徑為最小值,在超導態下,原子半徑為最大值。
⑥、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間距與溫度的關係: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升高,原子核之間距要逐步增大,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降低,原子核之間距要逐步減小。在中子態下,原子核之間距為最大值,在超導態下,原子核之間距為最小值。
7、原子體積與溫度的關係: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升高, 原子體積要逐步收縮;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降低,原子體積要逐步膨脹;在中子態下,原子體積為最小,在超導態下,原子的體積為最大。
8、分子體積(物體體積) 與溫度的關係: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升高,分子的體積要逐步膨脹,隨著物質溫度的逐步降低,分子的體積要逐步收縮;在中子態下,其分子體積為最大值,在超導態下,其分子的體積為最小值。
注7:分子系統的動力學原理,可以推廣到宇宙宏觀運動天體與天體的量子動力學規律上,和更基本的微觀運動粒子與微觀運動粒子之間的量子動力學規律上。通過創建“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第二定律”,來研究宇宙天體之間體在引力和斥力相互轉化調控作用下,其週期性運動變化規律。創建“宇宙相對論量子動力學第三定律”,來反映核力的計算和規律,研究電子內超光速運動著的光子的運動規律,和原子核內超光速運動著的電子的運動規律,以及中子與質子結合成原子核的機理。
閱讀: 17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