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雜誌,發表了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科學前沿》在轉載時扔下一句話:敢來挑戰麼?
以下按原題號進行闡釋、應戰。
5、物理定律能否統一?
物理定律(Physical law)是以自然事實和重複實驗為基礎總結出來的物理規律、並在科學領域內得到普遍接受和認可的典型結論。
定律揭示發生了一些事實及其規律,是經驗觀察的總結。定律一般是建立在理論之上,而理論則在於解析這些規律發生的原因,科學理論一般比定律複雜、細緻、依據事實、注重邏輯。定律表示發生了一些事;而理論則解析一些事為何及怎樣發生。
為了探究事實的規律及發生的原因,建立科學理論,人們對事物分門別類、以利深入鑽研,這就有了分科探討、分科而學,字面上的解讀——科學。
自然科學被宏觀的分科: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而在每一學科之內又有分枝散葉的細分,近代物理學較為普遍的分支是:力、熱、光、電、磁、核。長期以來,這些分支各自獨立,各自成為專門的學科,有專門的研究團隊。
科學是分科而學,物理定律是分科而建。然而此標題是物理定律能否統一?這(分)科與統一(合)直接矛盾,出此題目、是不是要叫板科學?當然不是,出題者實為高人,有靈敏的科學直覺、有淵博的科學知識,預感到物理定律存在共同的基礎、存在著內在根本的聯繫、存在統一的必然根基。
科學的這些分支是人為而分的,一般物質往往是集多種分支的特性於一身,具備並表達著綜合的宏觀特性(我上篇文章就討論了鐵釘的8種性能)。這全部特性:力、熱、光、電、磁,都是與其基本構成和運動密切相關。
世上萬物,性能迥異。但是歸納起來這所有萬物都是由一百多種原子構成,進一步追根溯源,所有原子都只是由質子、核外電子這兩種基材構成;儘管這些元素有金屬、非金屬;常溫下呈現為固態、液態、氣態;性質、性能千差萬別、物理學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其根本的歸宿只能是此:質子、電子。那麼,物理學各個分支就只能是由同一個“本——質子、電子”所派生的各種性能,探索者就應該握住這個主杆、提綱挈領把物理學各個分枝有機地聯繫起來,探析它們共同的源頭、尋找內在統一的規律。
可是,現代物理學已經沉寂90年,到現在仍在波、粒的泥潭掙扎;繼承著“電子雲、自由電子”等先入為主的理論;困頓在“測不准原理、波粒二象”的思想囹圄;禁錮著對核外電子線路、速率的探索。物理思想仍然停留在90年前的器物時代,茫然不知電子運動伴生電磁波。
由於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是禁區,科研不敢涉及這個根本。物理學幾個分支自編自演,分別在各自的基礎上研發:熱學依託分子熱運動、磁學鑽研電子自旋、電學依傍能帶、力學立足於宏觀。物理性質的載體從宏觀到分子、從電子到自旋,玻色子、費米子。各人摸象的感覺成就了各自的理論、自圓其說、漸行漸遠,連建立正常聯繫都無門、企盼找到共同的根-統一,更是遙遙無期。
然而科學前沿提出“物理定律能否統一?”是有其哲學依託、有邏輯根據。物理學的“根”既然存在,多種物理定律就應該在根本的周邊互聯、達到統一。我們就該依據大自然的蛛絲馬跡、搜索證據,在思想沒有束縛中追根尋源。
物理,是在“物”的基礎上求理,自然萬物有很多,大的落腳點就是元素。週期表中每一族的元素,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其最明顯的特徵是價電子數相同。那麼,價電子的個數(及其運動)就是導致物質的物理特性關鍵因素。這個邏輯指引我們:探討物質特性、統一物理定律、首當其衝就是要緊扣核外電子-價電子及其規律運動這個綱。
物理新視點依據質子-電子及其規律運轉是物質特性的形成和聯繫的機理,發現核外電子的規律運動與物質物理特性休戚相關、是物理機制的起點和根源。電子運動的線路、速率不僅解釋了諸多物理現象,而且:電子的運動把物理學各分支中的力、熱、電、磁、光、核 有機地聯繫起來了,是物質物理學的根基和紐帶,發現物理學各個獨立的分支真是有一個共同的源頭-核外電子的規律運動、由此可以構建一個系統的整體。
客觀事實坦露了大自然內在機密,是我們研究、探索的依據和原始出發點。
我們來回顧兩個司空見慣的自然事實:熱發光,溫度高、物質熱發光頻率高。這是自然在火光及光色中諄諄告誡著我們:核外電子的速率是隨著溫度變化的、核外電子的運動是規律的;還有事實:奧斯特實驗,自然之神在小磁鍼的擺動中反復地提醒著我們:電子的運動伴生著(電磁)波。
兩條事實,涉及到物理學的熱、光、電、磁、力。事實的出發點都是電子,由此看到:在質子場牽引下的核外電子規律運動是物質物理的始作俑者、是物理機制、物理定律的締造者。物理特性來源於價電子;物理定律也必定與核外電子的規律運動密切相關。
以下我們就分別對物理學的六大分支分別進行研討,探究質子-電子的運動在各種特性的形成中是發揮的關鍵作用。
力 力有重力、構成物體的力、自然四力 等等。
著名的力學定律是牛頓力學三定律,品質是其核心。原子量計算告訴我們,品質來自於質子,品質的根源是質子伴生質子場,形成最原始的力-質子場力。所有質子伴生著場與地球質子相互吸引,產生重力加速度,形成重力,可以度量,於是有質子就有品質(電子品質小,暫時忽略)。
構成物體(物質)的力。列車飛馳、大廈巍峨、橋樑挺拔……能禦外力,靠的是材料的強度、剛度,靠的是材料頑強的內聚力。
物質構成晶體、材料的力,是質子對價電子引力的外延。還有一個派生力就是電子運動形成的電磁力。
質子相互吸引相鄰的價電子形成了結構元。價電子大於3的,能夠形成4+個結構元,形成共價晶體(金剛石、矽)化合物晶體;金屬晶體(鐵、銅、鋁)只有1-3個價電子,靠的是結構元之間的電磁力結合構成。
物質晶體的形成,物體的脆性、塑性、彈性、延展性、記憶合金等諸多力學性質,也與價和電子的運轉息息相關。
力學有個課題是自然界的四力:引力、弱力、電磁力、強力。其實這個四力是人為分的。四力的根源就是一個,原始力-質子場力。在核內因為距離極小,按平方反比關係,呈現為巨大的強力;在原子內,尺寸比核內大了近5個數量級,呈現的電磁力比核力小了20個數量級;在分子之間至常觀距離更大、呈現為重力(弱力);在天體之間,距離很遠,呈現為萬有引力。
核外電子的運動能夠形成靜力(強度、剛度);電子的運動也能產生動力。熱機所提供的動力多數來自於氣體的膨脹,實際上也是電子與電子之間的場力。電動機的動力來自於電子的宏觀運動和相互作用就有目共睹了。
熱 熱是溫度、是能量。熱與材料的強度(內力)密切相關,是因為熱改變了價電子運轉的線路,使得電磁力方向不穩。
大自然在火光中揭示:溫度高-物質熱發光頻率高-核外電子速率高,反之亦然。溫度實際上是核外電子運轉的快慢程度;熱能實際上是核外電子運轉的動能,速率高-熱能量大、反之亦然。
某物質溫度高於環境溫度,運轉較快的核外電子發生由高速向低能級的躍遷,向周圍幅射出相應頻率的電磁波(熱光源),同時降低溫度;反之,若物質溫度低於環境溫度,則吸收能量-原子吸收周圍電磁波,導致自身的核外電子的速率升高(升溫)。原子系統就是這樣:用電子運動及伴生的電磁波與外界進行交流和互動,由此才有電磁波輻射(所謂的熱輻射)、才有“熱總是由高溫度物質向低溫度物質傳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能夠加快核外電子運轉的速率,使原來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發生:燃燒,劇烈的氧化反應,導致高速率的氧氣降低溫度-形成熱發光。
熱能夠使物質發生相變,改變內聚力,例如金屬的熔化。主要是由於高溫下,價和電子運轉加速、線路從平面躍升到立交,電磁力方向不穩,內聚力減小。
人們利用熱來做功,實質上是利用物質的核外電子的運動、利用相變來做功,如熱機:蒸汽機、內燃機、燃汽輪機。相變是因為價和電子速率進一步增加,運轉路線由平面進入空間形成空間球面,利用分子表面電子與電子的斥力推動機械做功。
電 人們所說的電,一般是指宏觀移動的電荷-電流。金屬物體導電性能好不是因為有什麼自由電子,而是金屬物體的價電子少,原子周圍比較空,有較大的電子通路。
電壓是一種驅使電子定向運動的電磁波,導電首先是電壓波在物質的電子空位間的傳導。在電壓波的引導之下,電子在環路中換位元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電、半導體導電、液體導電共此一理。
用核外電子規律運動、電子運動伴生波、金屬導體導通電壓波的觀點,解讀了變壓器原理;電感器通直流電,阻交流電;電容器通交流電,阻直流電的原理。
自然雷電是因為地球表面的游離電荷被吸引到水蒸氣分子周圍,隨著H2O氣體上升到天空,遇冷,H2O凝結成水霧,電荷被擠出H2O,成了雲層中的電荷,聚集多了,電壓升高。擊向大地或別的雲層,形成雷電。
磁 奧斯特發現了直流電導線外小磁鍼的偏轉,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電子的運動伴生著磁場,大自然的磁性來自電子的運動。
磁性材料的共同特徵都是二價過渡元素,當二價金屬在受到外磁場的作用時,其部分可以擺動的尾結構元順應外磁場、把自身調整到與外磁場力相適應的方位,形成平行同向的價和電子運轉,構成同向的價磁力。於是這樣的二價金屬能夠被外磁場吸引;當外磁場撤去以後,這些尾結構元的價和電子保持其運動慣性和方位,構成了物體的磁性。
當外界溫度升高,價和電子速率加快、線路變化。價和電子線路晃動導致伴生的磁力晃動,物體的磁性就減弱。當溫度升高到居裡點時(鐵770℃)。原先平行同向的價和電子脫離平面線路,使得價磁力方向紊亂,磁性材料的磁性也就消失。
霍爾效應、磁致伸縮,都是在外磁場作用下電子運動線路發生相應改變所發生的效應。
光 光是有一定波長的電磁波。電子線性運動伴生著磁場。如果電子振動、使伴生的電磁脫離場源,就成為輻射的電磁波(發光)。所以與發光息息相關的是電子的振動。
在光譜實驗中,經過分光鏡,不同元素的光譜各自呈現。鈉光譜是兩條明亮的黃線;鉀光譜是一條突出的紫色線。光譜顏色表明了該元素在本生燈中價電子速率、譜線的條數就是該元素價電子的個數。光譜實驗清晰地告訴我們,光(電磁波)的發生與電子息息相關、是電子振動所發出輻射。 致使電子振動有以下幾種情況:
當物質溫度高、環境溫度較低時,核外電子發生由高能級向低能級的躍遷運動,躍遷是電子的振動,輻射出相應頻率的電磁波。這就是熱光源。
電子在強磁場、高壓電場作用下或在半導體中也會發生振動,電子振動所的輻射的是不同頻率的光。電子振動的頻率構成了光波的頻率,大量電子振動所伴生的電磁波輻射形成了冷光源。
鐳射的形成是核外電子規律運轉有力的實驗證明:鐳射材料的核外電子吸收外界電磁波輻射、定向的波在材料內整合,才能發射出頻率穩定、相干性好的鐳射,
核 要探討原子核,必須全力關注來自核內的資訊、緊扣來自核內的線索,放射現象——從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內放射出的三種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這可是大自然提供的原子核的內部資料。
α射線, 由2個電子緊密環繞4個質子,結構正好是氦原子核的粒子流。氦核結構非常穩固,在核爆炸時也不分開。
β射線,高速的電子流。電子被高速放射出來,說明放射性元素的核記憶體在著高速運轉的電子,應該注意到這是α射線之外的電子。
γ射線,頻率極高的電磁波,頻率在3X10^18。高頻電磁波說明放射性元素核記憶體在著極高速運轉的電子,才有如此高頻的輻射。原子核的直徑是原子的萬分之一,所以核內電子運轉半徑極小、速率極高,每秒3X10^18轉,因而躍遷時輻射出γ射線。
三種射線,給出了核子物理的基本內含,質子、電子,電子運轉的線路、極高的速率。同時 ,核內電子極高的速率具有極大的結合能,這個能量構成了部分的原子能。
自然界的力、熱、電、磁、光、核,看似風馬牛各自自成體系,互不相及。然而以上的論述,不約而同地涉及、歸結到其基礎:核外電子——它們共同的根,物理學定律統一,也就有了基礎。物質各種特性的內在機制就在於電子的運動,核外電子規律運動構成了物質的本質屬性。以質子帶動核外電子規律運動為臍帶,孕育了物理學獨立的幾大分支,把自然界的各種能量也聯繫起來了,找到了能量守恆的內在原因。
電子的規律運動,不僅把物理學各個獨立的分支整合、還原成一個系統的整體,並且達到內在的邏輯一致性。電子的規律運動也將是化學、生物學科學統一的研究基礎。
2019/6/28 整理發表
閱讀: 55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