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1日電)僑委會今天舉辦全球華文媒體高峰會,在壓軸的「大師對談」中,多位媒體高層都談到產業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也分享如何透過數位創新、接軌國際的新思維,找尋突破之道。
「大師對談」由僑委會副委員長呂元榮主持,邀請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中央社社長張瑞昌、前中國時報總主筆劉必榮、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寰宇電視總經理周欣怡、泰國世界日報社長邱光盛、無線資訊傳媒董事長張修杰等,以「全球華文媒體新時代發展」為題,交流並提出具體建言。
呂元榮致詞時表示,僑委會期盼各媒體藉此平台擴大交流,另透過頒發兩項國際報導大獎,讓台僑感人故事更多被看見,以及結合數位科技產業,鏈結海外華文媒體,共同布局開拓全球市場。
張瑞昌表示,在媒體轉型中,中央社、央廣等「國家隊」絕對不能缺席,中央社作為國家通訊社,為台灣取得話語權,讓世界看到台灣,跟海外華文媒體立場一致,老字號媒體要活出新生命,因此近5年來開辦「我是海外特派員」活動,讓年輕人有機會走到世界舞台。
張瑞昌表示,中央社除透過媒體實驗室、新聞學院,帶動組織革新,也嘗試用老照片跟資策會合作,
研究人臉辨識,日前也與軍聞社簽署合作,讓國際媒體更易取得台灣深度軍事新聞。
周欣怡表示,早年電視九成都來自廣告收入,現在有十幾種營收來源,她認為未來應是變形蟲式的分眾樣態媒體,分眾要更為精準,寰宇電視也規劃跟更多新創公司合作,納入新創意。
邱光盛表示,海內外媒體共同點是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都還不忘初心在堅持,泰國世界日報做法是靠聯合報在台北處理許多前置工作,可大幅降低成本,其他華人媒體或許也可跟台灣媒體合作,獲得類似「養料」。
劉必榮表示,政府資助媒體要拿捏分寸問題,他聽到很多媒體表達為難,希望維持獨立性但又需要錢,因此他認為政府可以打造幫助媒體的對接平台,但不是直接拿錢去支持某個媒體。
陳清河則呼籲,政府直接拿錢幫助媒體會引起爭議,但可從人才培育角度幫助媒體,例如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媒體業更好的人才。
僑委會指出,在大師對談活動中,與會者除了針對全球華文媒體在新媒體、新科技的發展趨勢下,提出綜觀產業鏈的轉型契機管理思維,並整合數位科技與媒體提供創新體驗,探討未來趨勢與華文媒體發展策略。
僑委會表示,現場也探討海內外華文媒體面臨的經營挑戰,要如何朝向異業合作,進行跨越國界的合作發展;同時針對未來如何從數位科技與智能產業鏈結,持續推動創新政策引領海外華文媒體形塑更健全的產業環境。
閱讀: 104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