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的組成及描述
宇宙的本原是系統,宇宙的本體還是系統。
系統有定性描述、定量描述、定型描述、法則描述、空間位置描述(維度描述)。還有形式(結構)描述、內容描述。相對論、量子力學對系統描述無能為力,只有中國的易經才能對系統進行有效描述。
系統沒有不可分割的終極因(粒)子,宇宙空間不存在奇點,一元化大爆炸理論是荒謬的。大爆炸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系統演化類似水的三態轉換,是不同系統存在形式的迴圈轉換,不能基於還原論研究。
顯態可描述物質如粒子、星球、星系;隱態不可描述物質如極微物質極微能量,即所謂的“暗物質暗能量”,極微物質不論多麼小它還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系統就像人類一樣,有出生,有死亡,迴圈不止。
系統有可認知、可描述、可構造性的一面。也有不可認知、不可描述的一面。追尋終極粒子,是現代科學最為愚蠢的舉動,因為任何物質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你從此系統中拿走它,它會成為構成彼系統的因數,自然界不創造彼此無關的東西,終極粒子不存在。就像不存在兩個長相完全一樣的人,或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一樣,誰都能代表人或樹葉,但你找不出誰有唯一的資格代表人或樹葉。另外,超微系統稍一擾動就會像水的三態轉換一樣轉換為其它系統存在。
物理學的全部工作是基於系統論,搞清楚系統的構成結構與功能機制,並據以解釋甚至構造系統。談力的統一,必需搞清楚力是怎麼來的?並搞清楚各種力的內在聯繫,但基於相對論完不成這形式樣的任務。因為就算你統一了四種力,也不代表物質的全部屬性。物質的組成及描述不能靠還原論,也不能靠相對論或量子力學,而應靠中國整體哲學代表—易經建立系統論。
二、易經對於宇宙的描述
陽極陰長、陰極陽生,陽長陰消、陰長陽消,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一體、陰陽互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始無終、始終如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沒有一元化的生滅,只有多元、多態轉換,沒有永恆只有變易。多因多果互為因果既是宇宙生成的因,也是宇宙演化的果。多因多果、互為因果、迴圈轉換是宇宙的發展基本模式。不存在大爆炸、奇點、終極粒子這樣的單因果單行線發展路徑及模式。說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荒謬至極!宇宙空間大爆炸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就像人類一樣,每時每刻都有出生的人,每時每刻也有過世的人。它是多元而不是一元化爆炸。
基於易經能解釋人類基因圖譜,能設計二進位電腦。說它是宇宙密碼並不為過,因二值中間可增加任意中間值態或數集(見圖1圖2)。它對人類智慧的啟迪作用比相對論高明的多。
三、易經描述因素
定性描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始無終、始終如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定量(內容)描述:1、2、4、8、16、32、64……,即二進位數字(陰陽)的組合。從定量的角度講三生萬物並不誇張。因定量描述可以無限精細化,在二值中間可以增加任意中間值態。
定型描述:易圖(平面、立體)。
形式(結構)描述:隱式64態關係,需像圖1一樣顯性描述。
維度描述:雖不明確,但已限定在旋轉態球形空間。
法則描述:整數集的加減運算法則,即整數集的組合與分解法則。還可延伸到有理數集的乘除,實數集的乘方開方對數反對數運算法則。
易經的兩態之間可以增加任意中間值態,及數集,還可有系統生成的結構描述(見圖1圖2),據以能夠構造功能更強大的類腦智慧電腦。相比之下,易經是真正的統一理論,群經之首名符其實。
四、易經的宇宙描述
宇宙的起源是系統,系統起源於無數系統。宇宙空間是大大小小的系統海洋。如粒子或星球、星系(系統)的交互作用機制可使粒子或星球、星系產生,也可使其像陰陽或水的三態一樣,轉換為其它系統存在形式。其永無休止的迴圈演變機制,不能靠還原論、相對論或量子力學發現及描述,一定要靠中國整體哲學的代表—易經。易經有充分的解釋能力讓人越來越明白系統的構成,相對論量子力學在本來已經明白原子構成的基礎上,卻越來越讓人不明白宏觀或微觀物質的構成!對於物質描述,要麼是整體描述,要麼是構成性描述,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既無整體描述能力,又無構成性描述機制。
我們面對的宇宙參照物既是一,又是無數,易經能面對一與多的統一描述。一是整體系統的一,多是系統因數互為因果關係的多。沒有因數的互為因果關係,就沒有系統這一有機整體的一。西方理論沒辦法面對一與多的關係與描述,僅僅是兩態都能搞出個二值邏輯悖論,僅僅是兩態就能搞出個所謂的糾纏搞成了兩體。
五、易經時空模式
時間的度量來自於星球的週期性運動,如地球圍太陽轉的週期,及月亮圍地球轉的週期。沒有週期性,就失去了度量時間的依據。時間度量標準不具可推廣性,此地球時間不等於彼地球時間,地球時間不等於太陽時間或宇宙時間。宇宙年齡,人類無法測定,因你找不到度量它的參照系。宇宙的產生並非來自奇點爆炸。基於奇點及奇點爆炸建立不起時空參照系,沒有參照系的時空無法度量。宇宙產生于系統,回歸於系統。時空的終點取決於原週期性運動的破壞、參照系消失。
時間的度量具有相對性,如幾億年前的地月旋轉週期與時間與現在並不一樣,會隨著地球與月球的運動週期變化而變化,有發生有消失,並非永恆不變。如月亮消失後地球的時間模式會改變,地球消失地球時間直接消失。相對論的時間概念錯誤,時間可變,光速就沒有不變的道理。事實上光速受各種因素的干擾或限制,如散射,折射,衍射甚至部分阻擋,變是必然的。時空遵循人擇原理,如你可選擇中國的陰曆,也可選擇瑪雅曆或陽曆,甚至你不能裁判各種曆法的對錯,假設瑪雅人是外星人,她的曆法可能比人類曆法還高明。
六、空間維度描述
空間維度是迄今最具混亂性的概念。根據目前的幾何只能確定立體空間,空間維度需要基於球星空間確定,因而目前的維度理論不適應描述觀測物件的空間位置,空間定位要靠球體幾何並非立體幾何。因而一維並非一條直線,而是一個整體球形空間;兩維不是一個平面,而是基於圓點兩等分球空間,四維是基於圓點四等分球空間並非三維加時間維;五維是基於原點五等分球空間……。維度概念是為了確定觀測物件的空間位置及大小。
維度的確定要有人作為觀測圓點,再由圓點確定觀測距離。但由距離不能確定空間位置,須將觀測物件的距離看成球的定向半徑,並由此半徑確定球面,有了定向半徑加球面的經維度,就能精准定位空間位置。假設觀測物件在球的十分之一空間,就可以認為觀測物件在十維空間的第幾維,以此類推。維度與所占空間成反比。目前球面的經緯度定位法並不精准,精准的球面定位是配合維度精確等分球面積。
時空的參照系是大大小小的旋轉星系,是以人為原點的球形空間為參照系,觀測範圍超不出人可視球型空間的半徑。你不能憑空說空間彎曲不彎曲,要有直接的參照系,觀測點與被觀測點都在不停的旋轉,沒有靜止的參照物,說彎曲與不彎曲都沒有直接的證據,說引力導致空間彎曲,還不如說引力導致空間是個球星空間。相對論沒有對空間維度的明確認知。
目前,大變活人與隱態傳人都在利用空間維度的概念大做文章,其實與維度沒有任何關係,只與物態轉換有關。如激發原子就可發光,增減一個電子就會成為不同的化學元素。增減溫度就會讓水轉換為氣態或固態。高曾大德的坐化也是物態轉換,只有隔空取物與空間維度有關。
七、統一理論統一什麼?
統一理論一定要明確統一什麼?基於什麼形式及內容統一。
分析與綜合的統一互為因果,分的好以好的綜合為基礎,綜合的好以好的分析為基礎。以還原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近代科學,雖取得很多成就,但就像陽極生陰、陰極生陽一樣,系統論應運而生是科學發展的邏輯必然。一種理論的有效性,一定要體現於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及其表現效果。相對論、量子力學僅四種力都統一不起來,對物理的認知描述效果並不好於群經之首,更不可能好於系統論。依據易經能構造二進位及類腦電腦,能解釋人類基因圖譜,依據相對論量子力學能解釋什麼?系統不僅僅有力的作用,還有資訊及物質、能量等多種形式的轉換作用。即便是力也有熱力、水力、爆炸力、風力,這些力靠相對論或量子力學怎麼統一?即便統一了仍是局部統一。真正的整體統一只能靠中國的整體哲學、靠完善群經之首構建系統論!西方理論對於整體描述有先天性不足。基於西方理論建立不起統一理論。
基於系統的形式、內容、功能都不能統一所有物理作用,統一只能基於系統論尋找系統的內涵與外延的相容或關聯性。如高級系統可相容低級系統建構,低級系統的功能能相容於高級系統功能。物理理論的統一,只能是系統統一,整體認知、描述,甚至構造,一定要靠系統論。未來的諾獎如無偏見,一定要基於系統論認知、描述甚至構造系統才能獲得!統一理論統一的是對系統的全景化認知及描述,避免瞎子摸象、管中窺豹式的認知及描述。顯然,基於還原論建立起來的西方理論沒有這樣的能力!
八、准全息系統描述五要素
系統論一定要有數學理論基礎,而圖1圖2就是准全息系統的數學描述模型。依據它能夠構造16進制准全息類腦結構電腦。 系統論有五要素:1、系統模型。2、系統因數。3、系統結構。4、系統結構法則。5、系統維度。
准全息系統的因數即每一個整數、有理數、實數……;系統結構即整數的加減運算關係;有理數的乘除運算關係;實數的乘方開方對數反對數運算關係……;系統結構法則即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對數、反對數、數學基本運算法則……。
基於可構造性認知系統,且有一個描述模型,還能基於這一描述模型構造系統,並體現特定系統的特定屬性或功能,是系統論的核心內容。系統模型一定要體現湧現性,如整數通過兩維空間有序排列就能湧現加減運算功能;有理數通過三維空間有序排列就能湧現乘除運算功能……。
系統描述五要素同樣適用資訊系統及控制系統的描述,因系統、資訊、控制具有相同的描述形式與內容。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及社會與自然科學都具有統一的描述形式與內容。
九、准全息系統論能統一什麼?
有限與無限統一
確定於非確定統一
對稱與非對稱統一
有序與無序統一
一與多統一
形式與內容統一
隱態與顯態統一
有界與無界統一
連續與離散統一
完備與不完備統一
一元與多元統一
漸變與突變統一
變與不變統一
質變與量變統一
一維與多維統一
線性與非線性統一
進化與退化統一
結構與功能統一
確定與非確定統一
封閉與開放統一 質變與量變統一
時間與空間統一
因與果統一(多因多果互為因果)
分與合統一
十、准全息系統論能解決什麼?
1、豐富發展了群經之首。易經沒有系統結構描述時,據此僅能構造二進位電腦,現在有了系統結構描述(圖1),就能夠構造16進制類腦空間結構電腦。
2、統一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
3、統一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
4、統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
5、統一物理與化學。物理化學的劃分是荒謬的,是還原論造成的惡果。化學元素週期表是物理學基因圖譜,是物理學發展最現實的基礎。
6、多對多、多因多果、互為因果關係模型,充實豐富了自然科學辯證法。
7、基於系統論,不僅能構造線性系統,還能構造非線性系統。系統論最本質的作用是解釋系統,構造系統。
十一、准全息系統論的應用
基於准全息系統論,能設計16進制類腦電腦,類比量子的所謂集合運算,它的一個位是0-15個值態的集合,用四位元二值碼表達。相對於二進位電腦雖多用了三位,但能多表達14個值態。如是8位則能表達4294967296個值態,而二進位8位元僅表達256個值態,用32位雖比8位多用4倍,但兩者的計算能力相差16777216倍。這種16進制空間結構電腦能做到32位元或64位元,相當於二進位的128或256位元。計算效率及功能的提升在於計算原理而不在於計算媒介,量子計算沒有原理優勢。
通常認為16進制電腦得用16個值態,但用四位二值碼即可表達。假設構造16進制的64位元電腦,計算能力是16的64次乘方。且基於傳統技術基礎就能夠做到,而量子計算最少十年以後!且性價比不可接受!
16進制空間結構電腦的一個位,有A、B、C三個雙向輸入輸出埠。A+B=C,因為邏輯可逆,故C-B=A,C-A=B。A、B、C的賦值可以是0-15值態中的任意一個值態(通過編解碼器確定),而核心計算模組是基於圖1設計的,雖有16個值態,但比實現量子計算要容易得多,功能也強大的多。因量子計算並不能以數為單位一步到位得到計算結果。而基於16進制結構機算機不僅能做到,還能使四肢五感基於16進制結構計算,並行多因多果互為因果透明化交互作用,這是人腦最本質特性之一。
十二、十六進位類腦電腦
上圖是邏輯可逆,多功能一體化結構電腦的系統結構框圖。圖中: 1、核心運算器 , 2、二選一, 3、一二分配器, 4、雙口RAM, 5、端機, 6、命令寄存器, 7、入出讀寫方向選擇控制, 8、並行面向運算器或端機讀寫控制,9、面向埠機的讀寫控制, 10、主機或伺服器的伺服器。
十三、准全息系統論的未來發展
靠相對論、量子力學解決不了人腦智慧模擬的問題;解決不了系統的可構造問題;解決不了物物相聯問題;統一不了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基於量子理論構造電腦或通訊系統照樣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隱態傳人就是一出鬧劇。只要不解決結構與功能的描述問題,就沒有可構造性,沒有可構造性再怎麼解釋,都是用部分代替整體,整體描述只能靠系統論。基於系統論可構造類腦智慧機,具有超強的計算能力,具有超強的仿人腦功能,具有超強的系統集成能力,可實質性提高智慧模擬水準。構建雙行線互聯網可實質性提高網路通訊能力。基於人工大腦及雙行線互聯網系統集成,可統一形形色色的人工系統,可統一全人類的智慧。未來的電腦能集中統一人類智慧進而從多方面超越天然腦。
准全息系統論,一是向層級相容性發展,構造具體系統建立具體的系統描述模型。一是向多元譜系發展,分出系統類型,就有可能像基因重組一樣組構新的系統。但不論什麼樣的系統都能相容於准全息系統。宇宙就像一個超級互聯網,使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星系系統集成到一起,各種系統既有相對獨立性,又能相容於更大的系統。發展完善系統論,是歷史賦予人類新的使命,不辱使命,在中國整體哲學歷史回歸的基礎上準備好創造系統論的輝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