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為五經之首,傳統文化之源,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崇高地位,在諸多專家面前不多贅述。在這裡我在嘗試尋找易學與生命科學的聯繫,希望能從易學這個不同的角度來試著窺探生命科學的一斑。
一 、生命科學概念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生命科學的概念: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與規律的科學,又稱為生命科學。它是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生命科學的任務是瞭解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生命活動的本質與規律,探索生命繁衍與代謝的分子生物學機制,揭示生物個體發育和系統發生的規律,掌握生命與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從而使人類能夠從本質上認識生命現象,掌握生命世界的運動規律(1)。地球大約形成45億年前,生命誕生於38億年前,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在勞動生產和與疾病作鬥爭等過程聯繫在一起,有了很多觀察,和積累的豐富的感性認知,後來上升為理性,就慢慢形成了生命科學,因此說生命科學和《易經》一樣是一門歷史非常悠久的科學。
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約6000多年前農業就發展到相當高的水準,如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種植的水稻和小麥,2000年前《詩經》記載了600多種植物。北魏《齊民要術》系統記載了我國農業技術的成果,如“小豆第七:小豆,大率用麥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須兼留去(一)歲穀下【一】以擬之。夏至後十日種者為上時,一畝用子八升。初伏斷手【二】為中時,一畝用子一鬥。中伏斷手為下時,一畝用子一鬥二升。中伏以後則晚矣。諺曰:“立秋葉如荷錢(二),猶得豆”者,指謂宜晚之歲耳,不可為常矣”。其中斷手的意思,“斷手”猶言“斷止”,指初伏終了前要播種完畢。《周易.說卦》:“艮以止之。”又說:“艮為手。”孔穎達疏:“艮既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為手也。”可知“手”有“止”意。東漢《神農本草》介紹365種藥物,記載212種植物,上品藥94種,中品藥82種,下品藥36種。這這說明古人對中藥次生物質的功效有著相當的瞭解(2)。
南宋時期的《全芳備祖》是我國最早的植物學詞典,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代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這裡例舉這些文獻,僅僅是部分生物學的成就,醫學,針灸,釀造,煉丹等許多重要成果,不僅僅是生物學發展中的光輝一頁(3)。
二、外國人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1、亞里斯多德(西元前382-前322),2德奧費拉斯特(西元前373--前286)是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兩位生命先驅,亞里斯多德對540種動物進行分類研究,寫了專著《動物志》,因此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中有很多觀察和描述的混合特色。德奧費拉斯特繼承亞裡斯多德的事業,但他關注的是植物研究,在雅典城創立世界上第一個植物園,栽培500多種植物,並進行觀察和解剖,著有《植物的歷史》一書,
2、維薩里(1514-1564)和哈威(1578-1657),一位是比利時醫生,一位是英國醫生,他們從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角度來詮釋生命科學。
3、達爾文(1809-1882)的《物種起源》一書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被人們接受。
4、孟德爾(1822-1884),用豌豆雜交實驗發現遺傳學上自由組合和分離定律。摩爾根(1866-1945)用果蠅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將遺傳學成果,以孟德爾和摩爾根為遺傳學分離,連鎖,交換三大定律,1933年獲得諾貝爾獎。
5、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DNA技術迅速發展,人類基因組計畫,人類對生命科學進入後基因時代。
三 、當前生命科學的地位與作業
(一)地位
1、生命科學是21世紀的帶頭科學,不同時期總有一門科學是發展比較快的,現代科學有人認為是力學和物理學發展比較快,但更多的人認為生命科學才是21世紀的帶頭科學。
2生命科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交叉與融合必將進一步增強,大大提高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
3生命科學將促進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首先在未來生命科學研究中,電腦的使用,數學的許多功能將會被深化;其次生命世界是複雜多層次的系統,許多方面超出傳統物理學的範圍與概念,因此生命科學研究會帶來很多挑戰性的問題。最後隨著人類對生命現象和本質的研究,現有的很多化學理論方法存在不足,另外對生物功能的研究又將和資訊科學,材料科學,電腦科學建立密切的聯繫。因此,未來生命科學必將成為自然科學的一支獨秀,也勢必有許多交叉領域和新的分支。
(二)作用
1、生命科學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地球表面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其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必須找到有利於生命新陳代謝的最佳方法,才能讓地球更好發揮作用。
2、生命科學為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重要作用。當下社會人口爆炸,環境污染,能源危機,頑固性疾病等一系列問題仍然困擾著人民,阻礙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生命科學突破將有利於社會生產的持續發展。
3、生命科學促進人類健康長壽方面將起主導作用。當下抗生素的濫用,農作物上農藥的殘留,轉基因食品的肆虐,慢性病的大面積爆發,都對我們的身體產生極大的破壞,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如果不突破這些,長壽就無從談起,因此,生命科學研究會讓我延年益壽(4)。
四、易學與生命科學
楊力教授在《周易與中醫學》中有這樣的敘述:“三千多年前的《易經》蘊藏著一把打開人體生命科學的鑰匙,為什麼?因為生命運動是陰陽的運動,《易經》的“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題”是最早的生命起源論斷。易理是宇宙陰陽運動規律的最高概括。因此,以《易經》為首,《黃帝內經》為輔的醫易科學是生命科學的最高理論指導”。(5),關於《周易》生命科學的論斷,早在30多年前,楊力教授在易學名著《周易與中醫學》中用了兩篇十八個章,從河圖,太極,三才、八卦,易理,地理風水對應人體、運動、仿生、遺傳、生態、營養、傳統化學、傳統地理學、傳統物理學、天文學、數學、腦思維等生命科學進行了詳盡敘述,田合祿、周晉香、田蔚等專家著的《醫易生命科學》(6)從天人合一,五行、先後天、節氣、五運六氣、八卦、六十甲子、河圖、洛書、子午流注、經絡亦是對應生命科學展開詳盡論述,以上例舉的幾位專家兩部專著已經在生命科學方面有著深入論述,在此不再展開敘述,在此也說明我們早在幾十年前今人又對古老《周易》與生命科學有了深入研究,再次充分說明《周易》與生命科學的重要性,這些專家著作出版從1989-2007已經又過了十多年的時間,在幾年隨著基因組的突破,量子物理,人工智慧等突飛猛進,我們看看又有哪些關於《周易》與生命的新發展。
五、2008-2018年生命科學雜誌等核心期刊對《周易》與生命科學的記載現狀
我查閱了2008-2018全部的《生命科學》核心雜誌期刊目錄,很遺憾沒有一篇是易學與生命科學文章,查閱《中華中醫藥雜誌》幾十期,同樣找不到關於生命科學的文章。這說明《生命科學》期刊一直是以西醫科學體系為標準衡量文章是否能入圍,一是《中華中醫藥雜誌》不涉及生命科學,二是說明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欠缺,三是說明生命科學在易學、中醫中處於被忽略的地帶,四是說明這麼方面的研究需要創新發展。
六 、近年來發現的關於《周易》與生命科學相關的資料
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中的太極思維,是一個整體宇宙觀,不僅僅用在思維辯證當中,而是也應該用在生命科學的開發中。
楊力教授在《周易與中醫學》第四篇中曾經提到腦科學,即腦生命科學,她認為腦科學是身體科學的尖端,腦為人體中樞,正如《周易》乾卦所說,“乾為首,乾為君”。充分說明頭腦在身體中的重要性,和在生命科學中的重大意義。因此楊力教授在《周易與中醫學》(7)提到了《周易》對早慧、超慧的啟示,代表人物如孔子15歲精通六藝,曹沖6歲稱象,朱熹3歲指天問誰?司馬光砸缸救人。上述這些都是神通的代表,殊不知這些早慧,為《周易》反方向運動原理,易經講對立統一,有正向,即有反向,道家也講順則成人,逆則成仙。
楊力教授在《易學與中醫學》(8)引用了錢學森教授對腦科學意識的見解“如果邏輯思維是線性的,形象思維是二維的,那麼靈感思維好像是三維的。”錢學森(“開拓思維科學的研究”《大自然探索》1985,第2期,40頁)。楊力教授認為,腦科學生命科學廣袤無垠的,《周易》為此提供厚重的基礎和指引,不過未來這個探索過程依然是艱巨的。
2017年我有幸聽劍橋大學段曉明博士講《元計算模擬宇宙人生》,他提到了電腦,雲計算,及其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當下發達的科技,大家都知道,萊布尼茨與電腦二進位的故事,當然也就和《周易》分不開了。他提出“現在發展非常快的一個領域就是虛擬實境。在不遠的將來,虛擬實境就可以以假亂真。虛擬實境和真實現實的邊界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如現在的3D眼鏡。他說:“虛擬實境的概念擴展了我們的想像力,以至於很多科幻作品描寫的故事都是在虛擬世界裡發生的。於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哲學家開始嚴肅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會不會本身就是一個虛擬世界?”弗萊德金是美國電腦科學家,是弗萊德金邏輯門的發明者。他提出了“數碼物理”和”數碼哲學”的概念。他猜測‘物理學是由另一個地方的超級電腦運算的’。德國電腦學家奏賽在1969首先提出的。奏賽是當之無愧的電腦先軀,他早在四十年代時就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可程式設計電腦。他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即整個宇宙是一個電腦的運算類比輸出。那麼我們一直在研究的《周易》不正是計算的先驅嗎?到底在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他提出二元對立,陰陽互變。《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思維。段曉明博士還做了一個比較,“西方科學的哲學基礎是物質第一性。物質性是宇宙的基本屬性。物質產生意識。元計算理論的哲學基礎是意識第一性。意識是宇宙的基本屬性。意識產生物質。
西方科學使用的工具是數學,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對研究物件進行描述。
元計算理論使用的工具是電腦,通過程式運算輸出宇宙和宇宙間的任何萬事萬物及其精確的細節。”
量子糾纏是近幾十年來科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這個現象已被世界上許多試驗室證實,並在最近開始進入實用研發,但目前科學家們只能做到對糾纏現象表像的觀察和描述,現有的科學理論仍無法解釋這個現象的本質和機理。在元計算理論體系裡,糾纏現象是後臺的程式設定的。由於空間本身也是元計算系統運算的輸出,空間中的任何質點都可以通過後臺的程式達到聯動。
在元計算模型裡,每一個人都在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不同的程式運算不同的資料就會得到不同的輸出。所以各種超物理現象都能得到符合邏輯的理性解釋。比如這個女孩由於調用了和常人不同的程式,經過她解碼後的磚頭就變得和麵包一樣鬆軟可口。
超心裡現象
2014年1月17日晚10時,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徐振禮負責給周瑋出題測試——這是三道十分複雜的計算題,有乘方計算,有16位元數字的14次開根號運算,還有乘方和開方的複合運算。這些題目連徐教授都要用筆和紙推演,挑戰中嘉賓梁冬曾為出題增減數字以提高挑戰難度,但周瑋只用心算就能給出答案,使得挑戰最後的結果讓人感覺不可思議。
段曉明博士認為:在元計算理論體系裡,超常的意識現象可以通過和元計算系統進行人機交互而產生。本人認為:這是《周易》當中陰極發揮了作用。
用元計算模型可以推倒出N個平行存在的元計算系統,每一個元計算系統都有固定速度的時鐘和一定量的記憶體,運算結果的輸出生成相應的宇宙。所以N個元計算系統輸出N個平行宇宙。西方物理學到今天才剛剛觸摸到多重宇宙的門檻,而佛學對此早已做過詳細的揭示。跟據佛經的描述,夜摩天一天等於我們地球的二百年。再上一層的兜率天的一天,等於我們這裡的四百年。再上一層的化樂天的一天等於我們的八百年。
每層天的相對時間流速是2的等比級數。而元計算模型推出的公式可以解釋這個精確數學關係的起源。
在元計算當中還解釋了雲計算,雲控制無人駕駛等,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從網路上搜索一下,應該能找到詳細的介紹,在這裡不再展開敘述。
結論
在介紹元計算的理論中,所提到理論基礎即是《周易》,元,即乾元,還有太極。陰陽的理論,特別是電腦二級制,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的在段曉明博士的資料中他的宇宙平行模組出自《周易》六十四卦的模組,我曾經專門針對此事跟段曉明博士展開過討論。《周易》自伏羲氏畫卦開始已經經歷了6000多年發展歷程,歷朝歷代皆從《周易》吸取了不少營養,在科學資訊爆炸的今天,《周易》不能僅僅淪落為算命的工具。文化殿堂裡的附庸風雅,而是借助科學科技,重新認識《周易》,拓展思路,開發創新實用的技術,借助《周易》指導,充分發展東方智慧,把科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以上論文由於時間有限和本人視野不夠寬闊,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還請諸位專家批評指正。
2018年08月於北京
參考文獻:
(1)沈顯生 《生命科學概論》 第1頁,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7第一版。
(2)賈思勰 《齊民要術》 北京 中華書局2015年第一版。
(3)沈顯生 《生命科學概論》 第3-5頁,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7第一版。
(4)沈顯生 《生命科學概論》 第9-10頁,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7第一版。
(5)楊力 《周易與中醫學》第232頁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色2018第四版
(6)田合祿 《醫易生命科學》第2頁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第一版
(7)楊力 《周易與中醫學》第583頁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色2018第四版
(8)楊力 《周易與中醫學》第頁587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色2018第四版
(9)段曉明 《元計算模擬宇宙人生》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