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于1931在廣州市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 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區前後計有七十四年長。 西山區恐怕我們這輩人,甚至比我們年長的老廣州在資訊不發達時都不是很多人知道的舊行政區。近日偶然讀到一篇文章題目為 : ”老廣州流傳: 有錢住西山、有權住東山。” 筆者認為不正確, 應該是”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又一說:”東山少爺,西關小姐”之稱。的確,廣州市的確曾經有過西山區和東山區,東山區眾所皆知就不必再表。但西山區與今天的西關地理位置完全不同,品味不同,且天差地別。西關和東山廣州人都再熟悉不過,西關是以上、下九路、文昌路、第十甫、寶華路和多寶路一帶,一向以來是商業繁華的地方。而西山區則以中山七路以北;人民北路(前長庚路、虎祥路) 以西;東風西路(前德坭路德宣路以南),現今西華路、彩虹橋、金花街一帶(見附圖之紅框,黄圈是舊城門)。廣州解放初期有 28 個區,西山區是其中一個,它下轄五個行政街,其中一個叫西山街辦事處。50 年代初由金花直街、西華路一帶形成現在的金花街。 看140多年前,光緒五年(1879 年)期間所制的廣府地圖,顯示廣州城區很小, 東起正東門(今大東門),西至正西門(今西門口); 南起天字碼頭,北至大北門(今解放路盘福路交匯處)。筆者家譜記載是第十一代在廣州市城區出生,以上十代均居住廣州市城區(即舊城墻內)。小孩時常聽長輩說舊廣州諸事點滴。明末清初廣州城外西北山坡上建有西山廟,它位於今人民北和西華路的西北郊,也因此而得名西山區與西山街。這一帶均為山丘小崗及城垣。到了1918 年廣州市拆毀城垣,開建馬路。當時這裡很多垃圾堆,雜草叢生,臭氧熏天。舊城外之地三不管,又多以拾荒或草根貧苦百姓居住者為多。當時政府花費十年長修建長庚路(今人民北路),繼而在北端建成方便醫院(現市一人民醫院)。20 世紀上半叶隨之是棺材鋪多,殮房多,厝廟多,神主牌寄放的靈堂多。直至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筆者還很小,1959 年先祖父病逝於市一人民醫院,筆者小時候偶然經過長庚路仍然有不少棺材鋪,看到店內堆放棺材總是心慌慌的。 1958 年長庚路北段建成湖邊新村和工人新村,1966 年將虎祥路和長庚路合稱為人民北路至今,原德坭路德宣路合稱東風西路。廣州解放初期,德宣路有不少制作皮革的牛皮寮,現今的廣州市少年宮就是在幾間牛皮寮的地基上建成的。城市的發展現今的金花街(昔日西山街)、少年宮和流花湖一帶已改造成漂亮的區域。如今東山區已經取消,西山區早已成為歷史,更很少人知曉了。
© 維加斯新聞網和維加斯新聞報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隱私權政策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vcnn.com Software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