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五年(1879年)期间所制的广府地图,显示广州城区很小, 东起正东门(今大东门),西至正西门(今西门口)东西约2.5公里 ; 南起五仙门(珠江边), 北至大北门(今解放北路盘福路交汇処)南北约3.6公里,城内面积仅约9平方公里左右。现今其他较远的行政区不计,仅越秀(与原东山区合并为一)、荔湾和海珠三个旧区面积已达两百多平方公里。但就当年以轿为交通工具而言,算是大城府了。东、西、北城门外均是郊野农田,尤其在小北门外(今北园酒家附近)以及金液池一带(今麓湖)更是乱葬岗最多之地。
当年广州城南边有分内城门和外城门:内城门东起小南门(今越秀路与文明路附近);文明门(今文明路市一宫前);大南门(今大南路口);西至归德门(今大德路解放路交汇处)。外城门东起小东门(今万福东与越秀南交汇处);永兴门(湛塘南路);永清门(今北京南路清朝被推翻后永清改为永汉);五仙门又名五羊门(今海珠广场附近);靖海门(今靖海路口);油栏门(今一德路海珠南附近);竹栏门(今天成路与诗书路附近);西至太平门(今人民路状元坊交汇处),内外城门共十六个。可惜一个都没保存下来,只能从照片偶尔看到其真面目。
有趣的是光绪五年广州城图只有街和巷,未有路字出现,《说文解字》注释”路”即“道也,大也”。当年东西向最大的是惠爱大街(今中山路),由正东门到正西门。南北向最大的是小市街和四牌楼(两条合为今天的解放路),由五仙门到大北门,亦只有这两条街是东西南北贯通昔日的广州城。其次有些大街但不贯通城区有:仓边街以及雄镇直街、双门底、承宣直街(三条合为今北京路),其中双门底(今北京路从文明路至西湖路段)是当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此外仓边街、府学东街、府学西街均属大街。 栢子岗(今东川路)以东、彩虹桥以西、观音山(越秀山)以北和河南 均没列入广州城版图。由此可见昔日常道:"东山少爷、西关小姐" 居住地已是城外郊野之地,不过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之称乃是民国之后的事。
从光绪五年至今仍保留的街名且改为路有:惠爱街、仓边街、 豪贤街、朝天街、米市街、光塔街、纸行街、光孝街、德宣街、正 南街⋯等。仍保留街名没改为路有:芳草街、榨粉街、大塘街、旧仓巷、长塘街、仰忠街、东横街、西横街、清水濠、濠畔街、雨帽街、桂香街、大石街、小石街、天香街、澜潮音街、南濠街、小马站、流水井、龙藏街、高弟街、牛巷⋯等。城外有:北横街、海傍街、十三行、永兴大街、三角市⋯等。城内保留古迹有:府学宫、贡院(今鲁迅博物馆)、城隍庙、大佛寺、五仙观、光孝寺、光塔、六榕寺、三元宫等。城外有:西禅寺、浮印寺、华林寺、长寿寺、报国寺、东明寺和永胜寺等,如今除了华林寺外,均不存在。
笔者家族十几代世居广州城区,所知先辈居住过有在仓边路、府学西街、厂后街、清水濠一带。祖父在清水濠住宅建成之前(1936年建成)住府学西街,此街是城中心南北走向的石板大街,它在府学宫西墙外。府学宫是当年广州最高学府、岭南尊孔崇儒之地。它南从文明门起北至惠爱大街(今中山五路),包括今天的市一宫、原作家协会、文德北小学、中山图书馆、十三中学、致美斋等。府学宫东墙外就是府学东街,即今天的文德路。笔者在清水濠出世从小跟着先父去中山五路百货公司、动物园(后为儿童公园)、太平馆、以及他位于吉祥路(今教育路)工作处等,不论白天或晚上均通过市一宫西侧小巷走进府学西街北上出中山五路,也许一直是父亲童年的回忆吧。
吾观市巷古今名,一邑田卢独有情。
轿子群行人作马,百年千变咏羊城。
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地图,黄圈是城门
1869年间广州街上的亭台楼阁
1857年间广州街巷
1857年间小北门
1869年间正西门城门
阅读: 226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