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统一的生命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建立的精准医学;是以大自然为本的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主流医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医学。 整合医学就是要统一、整合全人类、全世界东西南北中的、各国的、各民族的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利用高科技、大资料、人工智慧等技术使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相融合,构建新兴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整合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整合医学体系,必须统一三个认识: 一、统一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大自然是天地人的总称,大自然实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是不同生命形态组成的复合体。万物有命,天地人命命相依,大自然是生命的宿主。万物有灵,人是万物之灵。人有意识,人是大自然的意识器官,人的意识解释了天,人的意识认识了地,人的意识也认识了人类自己。人类当以大自然为本,确立大自然的主体地位,并确立看待生命的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一个复合体。整合医学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建立一套和谐而完整的生命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统一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化学的、物理的、量子的、也是数学的。生命是活性蛋白质的正负电荷结合的产物,生命存在于活性蛋白质的继续运动之中,生命延续于活性蛋白质正负电荷不断的结合和分离的过程。生命有生、活、死三部曲。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活是有序和无序的。生命有时间、空间、资讯、精神、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功能。生命能吸取自身需要的身外任何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益于己的功能。生命也有将自身不需要的体内代谢物排出体外和排斥身外不需要物质的功能。生命是智慧的,有与生俱来的自身生存规律,有自我代谢、修复、复制、遗传的密码等等,并存在于客观物质的载体中。 整合医学就是要将现代医学的大资料作为参数,成为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依据。这将大大提高对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三、统一对医药的认识。医药是生命的伴侣。每个民族在繁衍、生存、延续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本民族的自我保健体系,如民间医药、民族医药、传统医药等。这些医药认识论及诊疗手段至今仍在民间广泛传承和使用,是传统医药理论的源泉与脉络。各民族在实践中发现民间医药,进而形成民族医药,最后升华为传统医药,这是人类智慧实践的结晶。中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所以国际卫生组织大声疾呼:“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 当今世界有两大医药体系,即传统医药体系和现代医药体系。传统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中的复合性成分;现代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的成分单体,还有根据其单体化学结构而合成的化学药。药,因指导理论不同或生产工艺不同而产品各异,疗效千差万别。 传统医药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传统的工艺或现代高科技技术生产的复方制剂,保留了传统医药的四气、五味等特点,针对个人的整体情况,是治人的药。现代医药是用现代医学理论作指导,利用高科技制药技术从复方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针对靶向的病,是治病的药。所以传统医药是治人,现代医药是治病。只有把治人与治病相结合,才可达到精准治疗。 整合医学就是要充分认识复方制剂混合物与单体制剂成分的作用机制,有机结合用于临床,提高对生命的保障力。那种将医和药分家,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不重视疗效,是一种对生命的犯罪。 对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对生命的统一认识和对医药的统一认识,是建立整合医疗体系的理论依据。 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难以接触和沟通,故形成了文化不同、价值不同、语言不同、实践不同、角度不同、生活不同、法律不同、教育不同、制度不同、知识不同等等。不同的语言阐述不同;不同的角度结论不同;不同的实践理论不同;不同的方法结果不同;不同的货币价值不同;不同的法律管理不同,不同的教育人才不同;不同的制度立场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流派不同认识不同。以上种种的不同导致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同,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也不同,对生命医学的认识也不同。故东方生命医学理论与西方医学理论不同;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不同;中医医学理论与西医医学理论不同。 上述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是人的主观意识造成的。这种不同,将生命的整体碎片化,各分其说,自圆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媳妇出来讲个大道理,说的有理,听的有理,但道理是:盲人摸象的结论,离生命的真谛相差甚远。 生命是一个整体,是整合科学技术的模型。生命就像一头大象,难道因为有人说它是根绳子、是根柱子、是堵墙,大象就变了吗?没有。人怎么说,是人的主观认识,改变不了大象本身是个客观存在。生命的真谛只有一个,不管有多少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阐述,不同的实践,不同的理论,都改变不了生命的整体性。 不管有多少不同,生命科学的物件就是生命。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不同认识都改变不了生命的属性与生命的真谛。一切科学理论、医学理论的产生、建立,都是以生命为物件及核心,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和延续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心理、药理和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而形成的。 但目前,这三个方面的认识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分其说,自圆其说,缺乏统一的认识、理论与实践,造成生命理论、医药理论、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体系的碎片化。 人类发展到今天,因电脑的诞生与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资料、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通与通讯,极大地缩短了人类在地球上的距离,使人类进入了地球村与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融合,一切都在走向大同。一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东西合璧、南北呼应、古为今用、知识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就是提出建立整合医学的时代背景。 整合医学的内涵不只是中医和西医的结合,而也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是一个新兴的医疗卫生体系。 整合医学的建立,要以中国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方法论、治未病的理念、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因为中医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生存时空中,在地域广大的地理生存的实践中,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用生命证实了中医是中国人的生命科学,中医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医是中国人的哲学。这是用时间、空间、生命的实践不间断地验证了的医学理论。 整合医学要统一对各医学体系的认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们都是来源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而形成了自身的医药理论体系。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扬长避短,更可以在生命科学上走向大同。时间、空间、资讯、精神、能量、物质、意识、知识等是各医学流派产生医学理论的共同基础。生命是各医学流派医学理论研究和服务的物件。生命的生理、病理、药理,是各医学流派统一认识生命的三个途径。天地人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医学就是为这个共同体服务的学科。 对传统医学的总体评价:主体是宏观医学体系。传统医学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生命是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认识是客观存在、发展的必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这种认识仍然是宏观医药学理论构架的重要基础。 对现代医学的总体评价:主体是微观医学体系。现代医学把生命的基础物质视为活性蛋白质的存在、分离与结合的过程。这种认识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这是应用高科技的成果,也是构建微观医学理论的必然。 传统医药学要发展,就要向现代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宏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现代医药学要发展,就要向传统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微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宏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这就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走向大融合、大一统的世界观。传统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要从宏观走向微观,也要从微观走向宏观,认识生命的真谛,必须拥抱人类文明,利用高科技。高科技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利用高科技是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微观认识宏观的方法论。比如X光是光学的,核磁共振是物理的,检验是化学的。这些化学、物理、数学、光学、电学的成果是人类的文明,不是现代医学的专利。现代医药学可以用,传统医药学也可以用。现代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树木到森林,认识宏观医学理论,这是必然的走向。这就是现代医学向传统医学学习的必然,也是唯一的途径。传统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整体认识部分,从森林认识树木,从全局认识局部,这也是认识生命的必然趋势。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这种发展趋势和走向,自然就会成为整合医学体系。最后的结果是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必然走向大融合,而形成整合医学。 在中国,人们要问,传统中医为什么落后于现代医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很明白,且非常重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中医应该怎么发展。要怎样发展才叫中医现代化。中医的理论要怎样才能融入整合医学,才能成为整合医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从五四运动算起,中医原地踏步了“三个一百年”:被西方医学挤压了一百年,被中国人自己忽略了一百年,被中医自身的保守限制一百年。这一百年给了现代医学充分发展的空间而遥遥领先。传统医学在狭缝中生存,落伍了。 如果中医和西医在这一百年间,同时发展,并肩前进,同时利用高科技,那么中医从宏观认识微观,建立了自己的大资料,早已形成了中医完整的医疗体系。还会落后于现代医学吗?还会保守吗?还会原地踏步吗?那西医肯定早已被中医的包容性同化了,中国还有西医吗?如果世界的传统医学都利用了高科技,与时俱进地发展,还有今天现代医学的地位吗?不信请看下一个一百年吧! 笔者大胆预言:下一个一百年的医学发展,必然是传统医学包容现代医学,同化现代医学,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流医学,即整合医学体系完善的一百年。
© 维加斯新闻网和维加斯新闻报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隐私权政策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vcnn.com Software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