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法律移民 简体  
陳冠英律師事務所

治理越境移民 拜登採二手策略

厲聲警告!自墨西哥非法入境立刻遣返 合法招安!每月吸納3萬人准來美工作

2023年01月20日   維加斯新聞報
文:羅越

    △儘管政策上,拜登政府態度堅決地要求取消川普總統時期,為管制南方邊境非法移民越境,採用美國法典第42卷(Title 42),甚至不惜透過訴訟要求終止。然而拜登上任兩年來,抵達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數量不斷創紀錄,邊境官員去年12月平均每天遭遇8000多起越境事件,卻給執政當局帶來了人道主義危機和政治噩夢。
    如何嚇阻如潮水般湧入的非法移民,也讓拜登政府絞盡腦汁,吃足苦頭!這由拜登手下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近乎精神分裂一般,一邊推崇終止採用美國法典第42卷(Title 42),一邊力陳:「首先我要明確強調,無論有沒有42條,邊界並沒有開放。」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邊境越界移民已經成為各界抨擊政府的標的,不止在野黨派借此獲利,執政黨派也是炮聲隆隆,無法諒解!在內外交加的壓力下,拜登終於在一月5日提出了他執政以來,號稱最嚴厲的防止越界非法移民措施!
     拜登5日公開宣布對美國的邊境政策做出重改變指出:即日起,禁止非法移民越境尋求庇護,同時擴大遣返已經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從墨西哥非法入境的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公民將遭到立即遣返。
    拜登在談話中表示,了解許多家庭為什麼離鄉背井的苦衷,朝向美墨邊境踏上危險旅途。但他對打算闖關進入美國的無證移民喊話說:“不要直接到邊境來”,“留在你們原來的地方,在那邊提出合法申請”。

棍棒胡蘿蔔 雙管齊下

    國土安全部官員說:規避合法入境管道的無證移民,如果沒有先在當地國向美國提出申請,庇護申請將遭到拒絕。
    而在厲聲禁止的棍棒之下,拜登同時祭出了兩手策略的胡蘿蔔!根據拜登政府新規,美國在未來兩年期間,每個月將接納來自委內瑞拉、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四國共計3萬人,提供在美合法工作的機會,前提是必須合法入境、擁有符合資格的擔保人,並且通過審查及背景調查。藉此,希望有效緩解美國國內,處理非法移民的巨大壓力。
    拜登強調:「如果你不通過合法程序申請,就沒有資格加入這個特定條件入境的新計畫。」
    但根據新規,就算申請合格,也只是許可合法在美工作兩年;一旦申請被拒,或者不由合法口岸、合法入境美國,之後都不再有資格申請。拜登希望這樣嚴格的移民新政,能讓共和黨人同意、在國會放行,減緩美國國內消化非法移民的壓力。

打擊非法入境 最大動作

    實際上,從2022年10月開始,拜登政府曾針對委內瑞拉籍公民非法入境加強打擊,美國南部邊境委內瑞拉無證移民人數因此大減。拜登5日宣布的新措施,是現行打擊委內瑞拉無證移民計畫的擴大與延伸。拜登上台兩年來,美墨邊境非法入境人數激增,輿論認為,這項宣布是拜登到目前為止對於打擊非法入境潮的最大動作。
    來到美國並不容易,維持在美身分相當重要,而對於各種身分,移民法中又有嚴格的規定。任何移民法規、措施編訂,很可能影響到所有在美的朋友, 相關移民訊息必須要專業的掌控,畢竟美國移民法律是一個相當專業的問題,要進行任何相關的動作或決定,找到值得信賴又專業的律師團隊從旁協助是不可或缺的,拉斯維加斯的陳冠英律師事務所,辦了二十多年的移民業務,堪稱箇中翹楚,打個電話702-638-8886,702-308-4915,微信號“EricChenLaw”,就是搞清楚一切問題最簡單的方法了!

治理越境移民 拜登採二手策略

閱讀: 272608

推薦閱讀

美國移民局宣布關於I-693表有效期限的新變更

政策任務加碼 移民局業務扛不下

拜登政府的移民政策一直是野黨及媒體批評的重點! 而挖東牆補西牆的權宜之計,可能解決了

不限中南美 全球偷渡客湧入美國

非法越境的偷渡客一直被認為來自中南美洲,然而情況不再如此,目前偷渡大軍,已經儼然聯合

非法越境人群 暗藏大量罪犯

非法越境的偷渡客屢創記錄,然而根據日前一項政府資料,目前非法入境的無證移民,更駭人聽

非法入美 中國偷渡客創紀錄

儘管中國的經濟水準大步向前,然而並沒有留住人民外移的心! 除了正規管道之外,非法進入

因應夢想生計劃 法院仍判違法

△德州南區聯邦法院法官哈能(Andrew Hanen)9月13日再度裁定,「童年抵美
李梅 徐豫蓉 劉蘊琦 李昭夏 恆興地產 Cindy zhou 吳維安 楊紅 無限地產 兄妹地產團隊 愛家窗簾 UPS Chinatown 區域中心 萬通貸款 文道律師事務所 蔡文偉聯合律師事務所 泛宇 陳冬玲 Windmill 兒童牙醫診所
新聞報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讀者提供, 如有問題請電郵至: ad@lvcnn.com
© 維加斯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