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醫藥保健 简体  
徐豫蓉

暑期高溫襲美 4要點預防健康風險

2024年06月18日   維加斯新聞報
綜合報道

        本週四(6月20日)夏至到來之際,拉斯維加斯和鳳凰城已打破氣溫紀錄,數百萬人處於高溫警報下,眼下最高氣溫達110華氏度以上,正處於熱浪的炙烤之中。這種高溫天氣足以引發或加重相關疾病。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美國每年有1,220人死於極端高溫。
        另根據美聯社,去年夏天美國有多達2,300人的死因與酷熱有關,是198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亞利桑那州的死亡人數為875人,其次是德州(455人)、內華達州(227人)、路易斯安那州(85人)和加州以及佛州(皆為84人)。
        有專家認為,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光是亞利桑那州馬利科帕縣,去年就有至少645人死於高溫。其中,遊民、吸毒者或精神病患因高溫而死亡的情況尤其嚴重。
        德州農工大學的一項研究估計,去年全美有11,000人死於酷熱,幾乎是CDC數據的5倍。
        有夏季高溫健康風險的主要族群包括戶外工作者、家中未裝空調者、與高溫相關的慢性疾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孕婦、嬰幼兒、遊民等等。
        美國環保署指出,心血管、腎臟和呼吸系統疾病入院人數增加,與患者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有關聯。很多人會忽略高溫天氣的危險,因此,極端高溫也被稱為看不見的殺手。
        巴爾的摩大學華盛頓醫學中心醫生奧莫耶米·阿德巴約(Omoyemi Adebayo)博士在CBS的採訪中提示,當身體出現腿部抽筋、疲勞、過度口渴等症狀時,就要引起注意,這可能會發展到溫和的中暑;隨後,患者可能進入熱衰竭階段,感到頭痛、噁心、嘔吐等,繼而可能出現胸痛、甚至意識模糊等。身邊的人可能會注意到這些患者表現出有點迷糊,最極端的情況是失去意識、心臟驟停甚至死亡。
        如何預防避免熱衰竭、中暑的極端情形出現?營養學與醫學專家們提示以下要點:
        1.讓身體保持足夠的水分
        人體有78%是由水組成的,缺水會直接導致生命危險。克利夫蘭診所的建議是:主動保持體內的水分,特別是戶外工作者或戶外運動者。註冊營養師貝思·澤沃妮(Beth Czerwony)建議每天喝4瓶水,即64盎司(約1893毫升)。當然,補水的方法不僅包括直接喝水,有些食物也可以幫助補充體內水分。
        2.減少戶外時間 預防中暑
        在出汗過多導致身體失去鹽分或過多水分時,就可能發生肌肉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在炎熱或潮濕的天氣中工作或運動,要適當增加休息時間,或打開空調,及時到陰涼處休息,都可以降低中暑風險。
        三、預防氣喘
        炎熱潮濕的夏季高溫也可能引發或加重夏季氣喘。患者可能表現出呼吸急促、胸悶、喘息和咳嗽等症狀。格雷戈里·菲斯特醫學博士(Gregory Pfister)在學術醫療健康組織UofL Health網站給出的建議是:出門前檢查空氣品質指數,在空氣品質不好時,限制戶外時間,並儘量限制戶外運動、避免勞累;同時,保持身體涼爽、補充足夠水分。
        四、注意保護兒童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數據,溫度高於華氏90度時,會對兒童構成更大的健康風險。因為兒童在體溫調節方面不如成年人,更容易出現中暑症狀。家長需要及時給嬰幼兒在手腳、臉部等處塗抹防曬霜,戴上帽子,避免陽光下照射,穿輕便的衣物,及時補充水分,並儘可能把嬰幼兒放到陰涼處,以預防孩子中暑。

暑期高溫襲美 4要點預防健康風險
去年夏天美國有多達2,300人的死因與酷熱有關,內華達州227人。

閱讀: 1352684

推薦閱讀

FDA:食用優格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8現象恐是男性罹癌警訊 背痛最常被輕忽

憂鬱焦慮失眠 長新冠心理健康亮紅燈

聯邦衛生官員已經發現與長新冠(long COVID)有關的幾個心理健康問題,促使他們

老年人、殘疾人購買「長照保險」 要花多少錢?

如果曾經殘疾或患有慢性病,或與年齡相關的虛弱,你或許需要長期支付自己的食品和衣物費用

公衛專家:別摸臉!假期出遊群聚保健康

想要降低傳染流感或其他病毒的風險又怕麻煩?醫生透露一個簡單妙招:別摸臉!

水凝膠人造軟骨 讓人工膝關節更持久

由於軟骨容易磨損,使得膝蓋疼痛並不易康復,目前全金屬的人工關節其實減震效果並不好,患
李梅 徐豫蓉 劉蘊琦 李昭夏 恆興地產 Cindy zhou 吳維安 楊紅 無限地產 兄妹地產團隊 愛家窗簾 UPS Chinatown 區域中心 萬通貸款 文道律師事務所 蔡文偉聯合律師事務所 泛宇 陳冬玲 Windmill 兒童牙醫診所
新聞報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讀者提供, 如有問題請電郵至: ad@lvcnn.com
© 維加斯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