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曹天雲,四川樂山市人。目前在西南交通大學任教,專業方向是機械工程。也致力於科學哲學與佛道思想的結合思考、研究。主要寫有《宇宙高維時空的奧妙》、《高維資訊理論》、《高維認識論》等系列文章。註冊有個人公眾號《科學哲學與高維時空(caoshu9)》。 (牛頓用數學來描述經典的物理現象和相互作用現象,而寫成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對於認識論的邏輯演繹,如果加入數學的邏輯來進行表達,就更加的簡明扼要了) ) 本文的核心思想為:客體(物自體)為x,人的眼睛感官到人腦意識的建構功能為f,對於客體信息的建構反映內容為f(x);數學運算式為x+f→f(x)而以此為邏輯基點進行的思想邏輯演繹過程。 一、認識建構反映f(x) 1、客體(物自體)為x,人的眼睛感官到人腦意識的建構功能為f,對於客體信息的建構反映內容為f(x);數學運算式為x+f→f(x) (例如,一定波長的光波x無法形成顏色,只有的眼睛感官到人腦意識的建構功能過程為f也無法形成顏色,而必須是一定波長的光波x被人的眼睛吸收後,經過人的感覺意識f的建構,而後看見顏色f(x),體現不可分割的認識整體,形成一個認識系統。) 1.1、f(x)為通過人感官的直覺建構反映,用A來表示,因而可以寫成A=f(x)。f(x)形成後,成為認識反映系統的整體存在,人們無法在f(x)中割裂出客體x,當然也無法割裂主觀意識f的。 1.2、人們只是知道客體的局部信息被人的感覺意識進行吸收、轉換、改變、建構的過程統稱為f。人們不知道f是如何建構的。(可以理解為基因編碼所設定好了的,或者是上帝在造人的時候設定好了的)。 1.3、客體x在人的意識之外,人們沒有認識到它的內容,只是認識到了它相關的f(x)的現象、能量、品質的集合體。人們無法否定客體x的存在。(會在第四節中進行詳細闡述) 2、對於同一客體x,因為不同人的生理結構相近,也就是從眼睛感官到人腦意識的建構功能f相近,所以,建構反映內容f(x)相近,形成可重複性的f(x)內容;(否則就無法形成具有可重複性的結構反應內容,也無法進行交流) 2.1、對於同一客體x,因為不同方式所認識建構的可重複性內容分別為f1(x)、f2(x)、 f3(x)……等各種參數; 2.2、對於同一客體x,反映成為實體杯子f1(x),後來因為放大顯微鏡功能,而將f1(x)證偽,而得到無規則運動的分子集合f2(x);後來因為放大顯微鏡功能的進一步增強,而又將f2(x)證偽,而得到原子集合f3(x);後來因為放大顯微鏡功能的進一步增強,而又將f3(x)證偽,而得到基本粒子集合f4(x);又因為量子力學的發展,而將客體x反映成為隨機的、非線形的量子態的集合f5(x)的內容。 2.3、如果對於客體為x,人們不能認識到它的內容,但是,所認識的f1(x)、f2(x)、 f3(x)與所認識的客體x有確定的對應關係,人們也可以認為能夠認為f(x)體現是對於客體x的映射反映,也是客觀的。 然而,科學對於一個客體x的認識過程,從實體杯子體杯子f1(x) ,到分子集合f2(x),再到量子力學的量子態f5(x),並沒有認識到客體x的內容,也沒有發現它們與客體x之間的確定性對應關係,反而是發現了f1(x)、f2(x)、f3(x)、f4(x)、f5(x)之間的某種對應關係。所以,fn(x)是建構的、人化的。 唯物論曾經將數個f1(x)、f2(x)、 f3(x)等當作了客體x,將f1(x)與f2(x)、f3(x)、f4(x)之間的關係當作了表像與客體x(唯物論的客觀原材料)之間的對應關係。 2.4、沒有絕對的同一。科學的可重複性,是有公差範圍的,在那個精度誤差範圍內,科學的可重複性不影響事物的功能、結構 3、人意識通過眼耳鼻舌身的五個感官對於客體信息的吸收建構過程分別為眼f(x)耳e(x)鼻j(x)舌k(x)身h(x)等,,可以寫成直覺A= f(x)+e(x)+j(x)+k(x)+h(x)。其中視覺f(x)占80%以上,而觸覺h(x)體現對於客體在品質、能量方面的建構反映,體現現象在鏡像中的品質、能量的不對稱。盲人缺少了視覺f(x),因而摸到的象的直覺建構A的內容便與正常人的建構反映A顯得低級而錯誤。 3.1、人對於七色的反映內容為f1.1(x)、f1.2(x)、f1.3 (x)、f1.4(x)、f1.5(x)、f1.6(x)、f1.7(x),對應於紅澄黃綠青藍紫七色;色盲是缺少了其中的某個f1.x(x); 3.2、光波f2(x)在頻率上面是延續延伸的,而人的視覺卻只能將其中的一段波長0.40~0.76納米之間的光波建構成為七色f(x)。人們並不知道視覺f是如何進行建構的?為什麼會是七色?而波動的光波f2(x)也不是客體x,科學還繼續從量子化、超炫的角度去繼續探索。 聲波e2(x)在頻率上面是延續延伸的,而人的聽覺卻只能將其中的一段波長20~20000赫茲的聲波建構成為七音e(x)。人們並不知道聽覺e是如何進行建構的?為什麼會是七音?而波動的聲波e2(x)只是空氣分子的波動,也不是客體x,科學還繼續從基本粒子、量子化、超炫的角度去繼續探索。 4、鏡子成像 4.1、人通過眼睛對於客體x的建構反映為f(x),通過鏡子反射後再看見的影像為f1(x),如果鏡子品質很好,那麼,人們會認為f1(x)=f(x),為複寫、照鏡子、攝影的原理; 4.2、人通過手搬動客體x的建構反映h(x),形成重量g的內容,加上眼睛看見的f(x),與通過鏡子形成的f1(x)內容在重量、品質、能量方面不對稱; 4.3、無論是f1(x)還是f(x),都不是客體x的內容。 5、客體為x,人通過眼睛建構功為f,建構反映內容為f(x)。唯物認識論將f(x)=x,認為是人的主觀意識對於客體x的客觀反映;而主觀唯心認識論將f(x)=f,認為沒有客體存在,都是主觀功能體現和意識內容,都是錯誤的。 唯心論中,客觀唯心論:客觀唯心主義指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原理)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外部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所以,客觀唯心論先是以認識的現象為客觀事物,f(x)=x;然後將客觀事物歸結於絕對精神為絕對精神f=x; 而主觀唯心論: 主觀唯心主義把主體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意識體的主觀精神所派生的,它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數學運算式為f(x)=f。 中國宋代程朱理學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即都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作為世界本體的代表f(x)=f。 中國宋明時期的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即理”、“吾心即宇宙”,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也是這種思想的代表f(x)=f。 。 莊周夢蝶,以夢為境,以景為幻,就是典型的f(x)=f 皮亞傑從心理的發生發展來解釋認識的獲得,特別是科學認識。他一再強調認識的建構是通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的。在第三章中,皮亞傑就這樣來考查邏輯、數學和物理學的認識。他認為這些認識都同樣是不斷建構的產物。建構構成結構,結構對認識起著仲介作用;結構不斷地建構,從比較簡單的結構到更為複雜的結構,其建構過程則依賴於主體的不斷活動。 皮亞傑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建構看起來好象是對於客體x的建構反映而形成的f(x)。x+f→f(x)。然而,由於他引入了客體的結構x和主體不斷發展的認識結構f(x),因而在他將主體不斷發展的認識結構f(x)與客體的結構x進行聯繫結合的時候,便是f(x)=x的另外一種描述了。還帶有唯物認識論的尾巴,還不是徹底的人化建構的認識論思想。 佛教中有一個公式: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如果用認識論的數學符號來表示,為:說f(x),即非x,是為L(f(x)) 二、人化世界F(x) 2.1、認識建構的可重複性f(x)為人化世界的基礎,基於人生理結構和建構功能f的相似; 2.2、人們用語言符號對於事物的描述是L。其中描述人的精神內涵的內容為L(x);而對於通過直覺建構的內容f(x)為基礎進行的描述為L(f(x))。 2.2.1、用語言將人們通過人感官的直覺建構反映內容f(x)等再用符號進行描述為L(f(x))。 不同語種的描述中,漢語LC(f(x)),英語LE(f(x)),日語LJ(f(x)),數學為LM(f(x))等; 2.3、人意識進行抽象、聯想、分析、思維的過程為C。其中直接思考的內容為c(x),如人的感覺、感悟、情感、意志等等內容;對於通過直覺建構的內容f(x)為基礎進行的再思考分析的內容為c(f(x)),是人們的大部分思考內容; 2.3.1用人的思維過程對於人們通過人感官的直覺建構反映內容f(x)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抽象、歸納、演繹、創新、建構的過程為c(f(x))。c(f(x))可以體現導數 fn(x)的抽象、二階抽象為fn”(x)等,還可以通過數學公式的建構為LM(f(x))等; c(f(x))=fn(x)+fn”(x)+LM(f(x))…… 2.3.2、對於f(x)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融合為Cn(f(x))=[fn(x) 、fn(x)、fn”(x) ……]的矩陣網路; 2.2.3、個人所有建構的﹛f(x)、L(x)、L(f(x))、LM(f(x))、c(x)、c(f(x))……﹜等等的集合為個人的人化世界F(x); 2.3.4、不同人的F1(x) F2(x) F3(x)……的集合為人類的Σ(f(x)( )累加的人化世界F(x)。 2.4、通過數學公式的建構為LM(f(x)) 2.4.1、通過計數產生的數位為1f(x)、2f(x)、3f(x)、4f(x)、5f(x)、6f(x)、7f(x)、8f(x)、9f(x)、0f(x)。抽象為1、2、3、4、5、6、7、8、9、0。特別是數字0,體現人化的抽象和應用; 2.4.2、數學的繼續發展,有了行列式、對數、函數、幾何、集合、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等數學描述,數學公式越來越複雜,體現人化的邏輯; 2.4.3、數學的在幾何中的內容,通過幾個歐幾裏得公理的人化邏輯建構,而後不斷發展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尼曼空間等不同的幾何邏輯內涵; 2.4.4數學不斷用在對於物理現象、化學反應、核子物理、量子力學等領域對於檢建構、檢測的人化科學現象的描述、猜想中;特別是波函數對於量子態的描述,超炫理論對於物理世界的理解; 2.4.5、數學用在以二進位為基礎的電腦程式設計中,使得電腦能夠顯示出人們意識中能夠想像的所有場景、變化、演化圖像和內容。依據數學的語言編程和演算法,能夠形成智慧型機器、實現分析、計算、記憶、控制等等,並形成網路的交易交流平臺,將人化世界的聯繫,不斷推向新的平臺。 2.5、物理的人化數學原理 牛頓用數學來描述經典的物理現象和相互作用現象,而寫成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以力、質點、理想狀態等人化的概念為基礎進行邏輯演繹過程,來試圖描述客體x的存在狀態。 2.5.1、牛頓力學的經典的物理公式為: 牛頓第二定律: ,F=ma=mdv/dt=dp/dt 牛頓第三定律:F= -F; (一個力作用在另外一個物體上面,會產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力) 求F1與F2的合力的公式: 萬有引力定律: F=G 動量定理:I=∫Fdt=p2-p1 動能定理:W=∫Fds=Ek2-Ek1 2.5.2、相對論公式: 長度縮短公式:L= 運動物體上的時間延長公式為:t=t 2.5.3、量子力學公式 量子力學的量子態的不確定性,量子場的或然性、非線性與波函數的塌縮猜想,體現人化後的微觀狀態f(x),以及對於形成微觀過程在微觀狀態中的忽略和人觀察局限的忽略。試圖將形成微觀後的f(x)作為探索客體x本來的狀態,其實質是想用c(x)、c(f(x))來等同f(x),進而等同於客體x,公式為f(x)= c(f(x))=x,體現一種變異了的唯物論的影子。 2.5.4、化學反應方程舉例 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C + O2 = CO2;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2CO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2 CO2; 2.6、人化物M(x) 2.6、1、人改造客體x的過程是M,M= m((f(x)),人們不可能直接對於客體x進行改造; 2.6、2、人的意識建構設計事物的過程是S(f(x)); M(x)= f(x)+ S(f(x))+ m((f(x))等的結合。 2.7、哲學的延伸思考 康得的 “自在之物x”與表像(f(x)的思想,與“人化世界”F(x)的認識思想比較接近.只是“人化世界”F(x)的認識思想進一步融入了現代系統論的思想,深入到了系統認識論的層面,以一種系統整體的觀念來反思認識的過程和內容。也在原來的客觀世界x、主觀世界f中,進一步提煉出、深化出了“人化世界”F(x)的存在。 2.7.1、我們可以從胡塞爾的現象學的還原中反思我們認識現象f(x)的局限,我們可以對現象f(x)進行理性的還原,但仍然是人邏輯思維加工的過程c(f(x)),屬於 “人化世界”的理性發展過程、內容F(x),而無法還為原現象的本質x的。 2.7.2、儘管海德格爾也強調主客體的統一f(x),但他只走向了非理性化的方向c(x)。 “人化世界”F(x)思想所承認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x,是 “人化世界”F(x)存在、建構和發展的基礎,但它永遠在人的認識內容、也就是 “人化世界”之外,是人的認識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之一F(x)=﹛f(x)、L(x)、LM(f(x))、c(x)、c(f(x))……﹜,也使 “人化世界”的認識思想在正視現象時體現著理性的追求。 2.7.3、皮亞傑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建構看起來好象是對於客體x的建構反映而形成的f(x)。x+f→f(x)。然而,由於他引入了客體的結構x和主體不斷發展的認識結構f(x),因而在他將主體不斷發展的認識結構f(x)與客體的結構x進行聯繫結合的時候,便是f(x)=x的另外一種描述了。還帶有唯物認識論的尾巴,還不是徹底的人化建構的認識論思想。 2.7.4、人心靈、精神、情感、、悟性、意志等的高級生命內涵屬於c(x)。人悟性的提升,數學是難以進行表達的,語言也難以有效表達。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佛陀有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的理。c(x)可以體現無限思維、體驗、感覺等。 2.7.5 唯識論只是以六識為基礎,而忽略了另外高維時空的因果、業力、命運、元神的存在。 2.7.6、人們試圖通過另外一個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系統,來分析、認識人的意識建構過程的f(x)和f 對於客體所反射出來的信息能量的獲取,人們在意識建構與客體能量之間說進行的所有分析,包括通過細胞膜和神經末梢的離子通道,將光波或聲波轉變成腦電波。也都是在另外一種主客體相互作用所建構的現象f(x)。 這裏有一個悖論,就是無論如何分析中間過程,都無法代替人的意識最後建構成為顏色f1(x)。也必須要通過人的意識建構最後的結果f(x)。 而人無法脫離自己的意識建構過程和建構內容f(x)來認識意識建構內容的f和f(x)的,這就是一個悖論 人有一個思維誤區,就是人們以為自己能夠認識到不依賴於自己意識建構的內容f和x。因為自己已經在形成自己的觀念中將自己的意識建構過程f(x)給忽略了。 2.9、各種動物化的世界為Zn(x); 各種動物,如獅子、蜜蜂、螞蟻、魚、狗所認識建構的反映內容,為它們各自化的世界內容,也與人的人化世界的內容不同; 各種植物也有各自物化的建構反映內容。 所以,所有生物都有各自建構的認識世界,統稱之為物化世界。 三、人化世界的檢驗 3.1、人化世界的真理A(x) 人的意識對於客體的理論建構內容為c(f(x)),實踐是用f(x)與c(f(x))進行比較,如果符合,那麼,f(x)= c(f(x)),科學假說c(f(x))就轉化為真理A(x),屬於人化的真理; 科學推導的假說c(f(x))=f(x),那麼c(f(x))上升為科學真理A(f(x)); 唯物論錯以為是用客體x與c(x)進行比較、檢驗的,而得到的x的存在狀態和規律。 3.2、人們通過不同的科學儀器將同一客體x,因為不同方式所建構的內容為f1(x) 、f2(x)、 f3(x)等,人們尋找f1(x)、 f2(x) 、f3(x)之間的變化規律、深刻聯繫; (如改變光的波長而達到改變其顏色。通過分子的不同組合而進行化學反應,形成不同物質。通過改變電阻而改變電流等等)。 運算式為s( f1(x))= f2(x) 如: 牛頓第二定律F=ma=mdv/dt=dp/dt f = kx :胡克定律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係數 電工歐姆定律:I=U/R 氫氣與氧氣的反應方程式:2H2+O2=2H2O 3.3、儀器測量 3.3.1、測量儀器為人化物M(x) 3.3.2、測量儀器對於客體的測量資料為M(fn(x)) 3.3.3、測量資料M(fn(x))與設計計算的內容c(f(x))進行比較,來確定課題、項目、實驗的正確性; 3.3.4、當我們用一個尺子M(x)去測量一個桌子f(x)的長度時,是進行M(x)與f(x)的比較度量,得到是M(f(x))數值。這是經過兩重人化的建構的結果。而唯物論認為是客觀尺子X1與客觀桌子X2之間的比較,而得到的是客觀狀態X2的長度屬性數值。 3.3.5、測量精度:對於測量資料M(fn(x))的採樣、過濾、放大、分析、離散、相關函數分析等等,形成的結果是人化的資料M(f(x)),而不是唯物論的x的資料歸納。誤差不是M(f(x))與x之差(Δ=M(f(x))-x),而是M(f(x))與設計內容c(f(x))之差(Δ=M(f(x))- c(f(x)))。 3.4、相對真理A(x) 科學推導的假說c(f(x))=f(x),那麼c(f(x))上升為科學真理A(f(x)),屬於人化的真理,也是相對的真理,卻不是唯物論的客觀真理。 3.41、唯物論的客觀的相對真理只能有數量的增加、內容的豐富完善,而不能被修改、證偽,屬於客觀的範疇,不是人化的相對真理。 3.5、視覺對於客體的建構內容為f(x),人的意識對於f(x)為基礎進行的再思考分析的內容為c(f(x)),測量儀器對於客體的測量資料為M(fn(x)),測量資料M(fn(x))與設計計算的內容c(f(x))進行比較,來確定課題、項目、實驗的正確性; 3.6、科學發現的邏輯, 對於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牛頓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先設定剛體、質點、理想狀態,而後建構牛頓經典力學的邏輯理論體系,進行了無數的物理實驗,而後人們就用力的觀念和概念,來認識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了。而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又通過以對稱為基礎的數學模型來認識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深刻聯繫。後來,一些科學家又試圖用超弦的振動和相互聯繫來認識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深刻聯繫。當然,隨著哲學思維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用更加廣義的信息來認識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所以,不是人們所理解的所謂的“客觀規律f(x)”在那裏等著唯物論去發現、去實踐(或者人們認為是科學發現了客觀規律x),而是人的意識發展後創新、建構出來的c(f(x))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M(f(x))、f(x)))確立的規律A(f(x)),是人們的生命和意識建構出來的理論體系和邏輯內容c(f(x))→A(f(x)),將世界建構成了我們所認識、所建構的樣子F(x)―――人化世界。 四、人在人化世界中如何確立客體x的存在 4.1、對於同一客體x,因為不同人的生理結構相近,從眼睛感官到人腦意識的建構功能f相近,而得到的建構反映內容f(x)相近,形成可重複性的f(x)內容,指向意識反映內容的f(x)之外有一個客體x的存在; 4.2、用儀器對於人的眼睛解析度局限的突破,而對於原來的認識物件的進一步認識,證偽了原來的可重複性內容f(x),而得到了可重複性的認識內容f1(x),進一步證明瞭意識反映內容的f(x)之外有一個客體x的存在; 4.3、一個人看見看見f(x),還看見f(x)另外一個人可以處於割裂狀態,也可以用f(x)對另外那個人造成傷害,指向有f(x)後面有一個客體x的存在; 4.4、視覺的現象f(x)與身體相互作用的現象h(x),以及測量的現象M(f(x),由於有了品質、能量的作用,以及由此可能對於主體造成的傷害,以及形成可重複性的實踐,在物質能量上面的不對稱影響,判斷認識現象後面的客體x的存在。 五、唯物認識論的數學原理 客體為x,人通過眼睛建構功為f,建構反映內容為f(x)。唯物認識論將f(x)=x,認為是主觀f對於客體x的客觀反映. 唯物論曾經將對於同一客體x的數個反映內容f1(x)、f2(x)、 f3(x)等當作了客體x的不同客觀反映內容fn,將f1(x)與f2(x)、f3(x)、f4(x)之間的關係當作了表像與客體x(唯物論的客觀原材料)之間的對應關係。(比如對於同一客體x,反映成為實體杯子f1(x),後來因為放大顯微鏡功能,而將f1(x)證偽,而得到無規則運動的分子集合f2(x);後來因為放大顯微鏡功能的進一步增強,而又將f2(x)證偽,而得到原子集合f3(x);後來因為放大顯微鏡功能的進一步增強,而又將f3(x)證偽,而得到基本粒子集合f4(x);又因為量子力學的發展,而將客體x反映成為隨機的、非線形的量子態的集合f5(x)的內容。唯物論都認為是對於客體x的客觀反映fn,在邏輯上面有問題。) 唯物論的實踐是客體x(客觀事物)對於主觀的檢驗。 唯物論錯以為是用客體x與c(x)進行比較、檢驗的,而得到的x的存在和規律。而實際上實踐是用f(x)與c(f(x))進行比較,或者在儀器測量中,是用測量資料M(f(x))與設計計算的內容c(f(x))進行比較、檢驗。 唯物論的相對真理屬於客觀真理: 如果客觀物質是x,意識是c。那麼,唯物論的物質決定意識就是x決定c,最後就是所有人的意識都是趨向一致:cn(x)相同。 唯物論本體的物質的偷換概念:唯物論以物質的一元論x,又生出物質與意識的二元(x+c)。這時,“物質x決定意識c,意識c對物質x有反作用”中的物質x,與“世界統一於物質x”中的物質x,內涵被改變,概念被偷換。
© 維加斯新聞網和維加斯新聞報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隱私權政策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vcnn.com Software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