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馮勁松研製成功)首次探測感知到了動態的引力波,同時實驗探測還發現天體之間不僅存在著動態的萬有引力,同時也存在著動態的萬有斥力。並且,它們之間是相互轉化的。運動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的相互轉化,實際上就是運動天體之間的宏觀引力勢能與運動天體內部微觀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動能之間的相互調控與轉化。即天體與天體之間的宏觀引力勢能增大就會調控天體內部微觀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動能減小,從而導致天體內部處於各種運動狀態的電子減速釋放能量(注:光量子);天體與天體之間的宏觀引力勢能減小就會調控天體內部微觀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動能增大,從而導致天體內部處於各種運動狀態的電子吸收光量子而加速運動。所以,我認為以上實驗事實充分證明了:任何一個運動天體動態變化的“引力波”將會對另一個天體的內能(光量子)進行被迫的精確對應的調控,即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的“動態引力波”調控下具有“光量子呼、吸功能”。
關鍵字:萬有引力、萬有斥力、引力波、扭稱、單光子
一、 “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動態觀察實驗:
在密封性好的實驗室內,將“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馮勁松研製成功)置於透明PC真空罐內,通過連續動態調製實驗室內與真空罐相距一定距離的一個帶蓋的保溫水桶內的水的溫度降低或升高(此實驗方案,在於控制升溫或降溫均在局部空間內發生,以利於引力波作用現象的分析判斷), 即時觀察真空罐內的卡文迪許扭秤儀(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之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現象。
1、實驗證明萬有引力的存在:
按照實驗方案,將實驗室內的一個帶蓋的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變化設置為加冰磚降溫,開始進行動態觀測。當室內真空罐外的一個帶蓋的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逐步降低時,觀測無線溫度傳感監控的顯示器,發現真空罐外附近的實驗室內的空氣溫度沒有變化,發現真空罐內的溫度也沒有變化,但這時“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已經開始相互吸引了。這個實驗過程就直接證明了萬有引力的存在;
2、實驗證明萬有斥力的存在:
按照實驗方案,將實驗室內的一個帶蓋的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變化設置為電加熱器升溫,開始進行動態觀測。當室內真空罐外的的一個帶蓋的保溫水桶內的水的溫度逐步升高時,觀測無線溫度傳感監控的顯示器,發現真空罐外附近的實驗室內的空氣溫度沒有變化,發現真空罐內的溫度也沒有變化,但這時“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已經開始相互排斥了。這個實驗過程就直接證明了萬有斥力的存在。
3、實驗儀器終於感知到了:“引力波”
在以上兩個實驗方案中,當在降低保溫水桶內的水的溫度時,我立刻觀察到了真空罐內的卡文迪許扭秤式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就開始相互吸引了;當在升高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時,我同樣立刻觀察到了“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就開始相互排斥了。在實驗觀測過程中,真空罐內的溫度始終沒有變化,說明熱量既沒有進入真空罐內,也沒有從真空罐內釋放出。並且,真空罐內既沒有磁場力,也沒有電場力。因此,可以斷定,在此“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產生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現象,就是科學家們尚在尋找的“引力波”作用的結果。
4、預測可能用高精度實驗觀測到的物理現象:
當我們把此實驗方案放大後進行更大規模和用更加精確的ThermaCAM P30紅外熱像儀進行觀測時,在真空罐內的“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的表面溫度將會發生動態變化,當真空罐外的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降低而導致真空罐內的大、小鉛球釋放熱量,從而導致其表面的溫度先升高、後又降低的動態變化;當真空罐外的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升高而導致真空罐內的大、小鉛球吸收熱量,從而導致其表面的溫度先降低、後又升高的動態變化。
二、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的相互轉化機理
經實驗研究分析認為: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是性質相同、方向相反的力,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是相互可逆的。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是引力波作用的結果,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都是不可遮罩的力。天體(或鉛球,或物體)減小的萬有引力“值”等於天體(或鉛球,或物體)增大的萬有斥力“值”。並且,其減小的萬有引力“值”必然轉化為天體(或鉛球,或物體)內部繞核運動電子的動能(即運動電子吸收到的光量子能量,不僅導致電子的運動速度加大,而且同時導致電子的品質也增加)。天體的萬有引力與萬有斥力的轉化,實際上就是天體之間宏觀引力勢能與天體內部微觀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動能之間的相互調控與轉化。這是過去科學家沒有想到的。馮勁松宇宙相對論效應在此得到實驗的充分驗證。將宇宙相對論萬有引力定律中的“相對論速度修正項”計入後所計算得到的減小值變化範圍(值域),就等於是其萬有斥力的變化範圍(值域)。
經實驗研究分析認為:引力波是一個物體(或鉛球,或天體)在同一瞬間發射的單光子數和吸收的單光子數之差值,隨時間變化而形成的週期性的“正弦”能量波。因此,引力波在一個週期內的變化將出現:“+”值、或“0”值或“-”值。當物體(或鉛球,或天體)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大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引力波為“十”值;當物體(或鉛球,或天體)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等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引力波為“0”值;當物體(或鉛球,或天體)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小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引力波為“—”值。“十”值引力波使(調控)物體(或鉛球,或天體)之間產生萬有斥力;“0”值引力波使(調控)物體(或鉛球,或天體)之間保持相對靜止(即相互作用力為零);“—”值引力波使(調控)物體(或鉛球,或天體)之間產生萬有引力。
實驗證明:“—”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產生萬有引力)總是具有促使另一物體(物質)內原子核外運動的電子釋放出光量子(或光子)的能力,“十”值引力波(使物體之間產生萬有斥力)總是具有促使另一物體(物質)內原子核外運動電子吸收光量子(或光子)的能力。實驗發現: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都是不可遮罩的力。鑒於實驗發現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的有關特性,可以判斷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的能量載體是單光子,傳遞的速度是光速,能量載體的品質是單光子品質:6.73640775 (實驗測量結果,發表在《量子光學學報》)。因此,用馮勁松所發現的宇宙相對論電磁波頻率定律和宇宙相對論裡德伯常數定律,就能夠利用原子繞核運動電子的發射光譜方法精確測定單光子的品質和單光子的存在。
過去,我們用精密的電子天平只能測量到當物體溫度升高時,其重量(近似為萬有引力)減小;當物體溫度降低時,其重量(近似為萬有引力)增大。但是,我們過去是無法判斷是否存在萬有斥力的。現在,使用“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就能夠直接觀察到大、小鉛球相互排斥的客觀存在。這是物理學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實驗工作。
事實上,我們用熱量的輻射、傳導、以及對流的轉移來解釋“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上的大、小鉛球在實驗過程中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現象是講不通的。這無疑是實驗室內真空罐外的的帶蓋的保溫水桶內的水溫度降低(或升高)引起真空罐外的帶蓋的保溫水桶水的萬有引力的大小變化(增大或減小)而調控真空罐內大、小鉛球釋放(或吸收)熱量(即釋放或吸收光量子、或光子)產生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帶蓋的保溫水桶內的水在電加熱器的升溫作用下,水因內部吸收了熱量(光量子或光子),所有的繞核運動的電子和原子核的運動速度得到加速,桶內水對周圍物體的萬有引力作用發生了(馮氏相對論效應)增大或減小變化,即桶內水對周圍物體作用的動態引力波發生的變化。這種變化著的動態引力波必然會調控實驗室內的所有物體(物質),包括真空罐內的儀器上的大、小鉛球。因此,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真空罐內的大、小鉛球產生的相互排斥,是真空罐外帶蓋的保溫水桶內水的溫度降低或升高而引起的動態引力波對真空罐內大、小鉛球內能(原子核外運動電子吸、放光量子或光子的的多少,過去稱為熱量)調控引起的結果。當降溫時,出現“—”值引力波,真空罐內的大、小鉛球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小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真空罐內大、小鉛球產生相互吸引;當升溫時,出現“+”值引力波,真空罐內的大、小鉛球在某一瞬間吸收的單光子數大於發射的單光子數時,真空罐內大、小鉛球產生相互排斥。
因此,使用“卡文迪許扭稱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 的實驗能夠充分證明:天體之間既存在著動態的萬有引力,也存在著動態的萬有斥力;它們之間是相互動轉化的。在真空罐內溫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真空罐內既沒有磁場力(注:地球表面的地磁場強度小,且是均勻的,對“卡文迪許扭稱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作用不會導致其大、小鉛球產生相互運動效應。)也沒有電場力的存在,通過上面的實驗方案,確實觀察到了“卡文迪許扭秤式真空引力波感知儀”的大、小鉛球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現象。所以,這種相互吸引力和相互排斥力的存在,充分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
參考文獻:
[1]馮勁松.用卡文迪許扭稱儀進行的動態真空實驗首次證明引力波的存在:天體之間不僅存在著動態的萬有引力、而且還存在著動態的“萬有斥力” 【J】.格物,2012. 5,第十二卷 總第53期 2012年第5期。
[2]馮勁松.運動光子與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相互精確定量調控機理【J】.紅外與鐳射工程 ,2008.6,第37卷增刊:790-794。
[3]馮勁松.光子品質的實驗測量【J】.量子光學學報,2004,第10卷增刊:45,由中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主辦。
[4]劉頌豪 李淳飛.光子學技術與應用(下冊)【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9.1129。
[5]宋菲君 羊國光 余金中 .資訊光子學物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6.10.。
[6]Jingsong Feng. Experimental Survey of Photon Number in The Light Quanta ( ) and Study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Moving Photons and Moving Electrons Outside Atomic Nucleus【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8,Vols.364-366(2008)pp1221-1230,Trans Tech Publications,Switzerland。
[7] 馮勁松.運動光子與原子核外運動電子的相互精確定量調控機理【J】.科學研究月刊,2007.2 ,總第二十六期:13-21,美國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聞出版社。
[8]馮勁松.宇宙相對論量子力學.In:首屆全國民間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黃友直主編,湖南:發明與創新雜誌社,2006.138~169。
[9]馮勁松.用原子的發射光譜對氫原子、氦離子、氦原子內電子的運動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實測與研究【J】.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006.4,第23卷 增刊:78—86。
[10] 馮勁松.用原子的發射光譜對氫原子、氦離子、氦原子內電子的運動瞬時速度和軌道半徑的實測與研究【J】.科學研究月刊,2007.2,總第二十五期:166-170,美國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聞出版社。
[11]倪光炯、李洪芳著.近代物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8.127,324。
[12] R.貝克 W.恩利斯 K.居斯.氣體和蒸汽激光譜線表【M】.第一版. 張麗娟 譯, 鮑賢傑校.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2.57,57-58,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