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球各國總人口為七十億,中國人口有十四億。也就是說中國人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那麼全球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中國人。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人丁興旺,真的是: 大哉中華!美哉中華!
中國人移居海外各地的人數總合,已經接近六千萬了!其中居住在印度尼西亞的中國人為最多,已超過了一千萬。在新加坡的華人雖然僅有二百七十九萬,但卻佔該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四。在美國的華人總數,依2015年的統計為四百五十二萬,以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三個城市為最多。僅紐約一地就有八十萬華人。
華人來美打工和求學的歷史悠久,有記載可查,而且轟轟烈烈成批的共有二次:
第一次:大約在一百五十年前,即1863年美國要打通東西二岸交通,建設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當年若是乘大蓬車由東海岸到達西海岸約需半年:但若是鐵路建成僅需一周。貫穿全國交通及中西部的大開發勢在必行。當年美國內戰結束不久,林肯總統批准了築路方案,由東西二個公司分別承建。在加州的向東築路的公司是中央太平洋公司,老闆是:Leland Stanford.也就是現今世界名校斯坦大學的創辦人。當時最大的困難是找不到足夠的築路工人,免強召集到了八百人,與需要的人數相差太遠,在無奈的情況下第一次在當地雇用了五十名華工。見到這些瘦小,還留著辮子不說英文的中國工人,真的沒有信心,可是上工之後這些中國工人,表現驚人,不但體力十足,而且很有耐力。於是不斷的加雇,到後來乾脆派人到中國廣東去招工。在築路高峰時期共有一萬五千餘名施工隊,其中中國工人為絕大多數,約有一萬一千餘人。因此、華工對美國早年的鐵路修建,確實有非凡的貢獻。無怪乎數年前有一次兒子大學同學來訪,進門第一句就說:謝謝你幫我們修建了鐵路!這當然是一句玩笑,沒有一點惡意。兒子在美國出生成長,體形高大,讀高中時還是美式足球校隊的成員,好朋友都稱他為:「大老中」(Big China), 如同我們常說「老美」一樣,很有親切感。
第二次:是大約一百四十年前清朝晚期。由於不斷受到列強船堅炮利的欺凌,不得不改革圖強。曾國藩和李鴻章聯名上奏,請求選派學童去西方學習科技,同治皇帝批准派一百二十名十二至十五歲的男童,共分四批送往美國學習理工。由耶魯畢業生容閎帶往。這些學童抵達康州之後,被分配到美國家庭中寄宿,先讀當地學校,然後升入耶魯。清廷為照顧這些學童,還在康州的首府哈德福(Hartford) 買下了一幢房產,供學童周末集合,學習中文和讀「聖訓」,并核查學業的進度。這些學童的學習成績進展驚人。可惜的是除了理工學科之外,他們如泥牛入江,把西方的生活習慣,政治理念、以至宗教信仰等照單全收,學童不久全盤西化,有的甚至把辮子都剪掉了。剪辮子可不是事小,那是對大清朝不忠的表現,有人打了小報告,這還了得!花錢陪養一群洋奴,即刻下令召回。可惜這群仍在就學的學童,倉促返回。雖然各有所長,但不是科舉出身,又是半中半西,沒有立刻得到重用。不過後來也是英才輩出。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中國自建的京張鐵路和車廂間的掛勾發明人詹天佑,都是學童中的最負盛名者。帶隊人容閎是早期赴美留學的先驅。現今紐約市曼哈頓中國城有一所「容閎小學」,就是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國來美求學的,從未間斷,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來美讀書的總數,每年都保持在三十五萬至三十六萬之間,全球第一!各州立大學,貴族學院,以至長春藤名校都有眾多的中國學生。僅哈佛就有五百多名,耶魯也有七百多位。除了返回報效祖國建設之外,留在美國落地生根的也為數不少。常聽到的傑作人物有:當部長的趙小蘭、擔任過州長和大使的有駱家輝、紐約地區選出的聯邦眾議員孟昭文、曾當選加州民選市長的李琬若、世界著名刑偵專家李昌鈺、大琴家馬友友,億萬富豪熊貓快餐連鎖老闆程正昌...等。其他學有專長的專業人士:教授,律師,醫師,會計師,工程師等,更是不可盛數。而最顯著的進展是,許多華人都當上店鋪和企業的老闆,不再受雇於人,並且許多體力勞動工作,都雇用了其他族裔來幫忙,華人的地位已經提級了。
美國地大人稀,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銅像面向大海,歡迎世界各地勤奮的民眾前來開發。這個新興的移民國家,希望不同膚色的人民帶來不同的風俗和文化,兼容並蓄,融匯成統一又獨特的新文明。因此多年來,美國自稱為「大融爐」或「融化鍋」(melting pot): 可是近年來這個概念已有改變,新的理念是:希望各地來的不同種族和不同的文化移民,各自保持原來的特質,如同是一個大的「沙拉盆」(salad bowl):綠色的生菜、紅色的番茄、紫色的洋蔥、黑色的橄欖...等。聚合在一起,各呈原本的自我,而又能和諧共處!
我們這些在美華人當然是沙拉盆中的重要成份,而又有雙重的基因,既中又美,自然成為兩大國之間最佳的橋樑。我個人認為,我們肩上負著三項重任:
第一,既是沙拉中的成份,就應奉獻我們的滋養,那當然是我們悠久的中華文明。
第二,我們已來到了這個新的國度,就該吸取他們的優點:法治,民主,開放和公平競爭。
第三,目前正當中美關係的轉折點。也是我們當前的緊急任務。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美兩國互助合作,共同提攜發展。目前的磨擦是短暫的,我們要盡一己所能,盡最大的努力作民間親善大使,建立互信和諧,不該明爭暗鬥,進而攜手建立全世界的繁榮與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