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一名菲裔长者在内华达州自家车库遭暴力攻击。全案原被认定为仇恨犯罪,但两年后,施暴者仅获90天刑期,理由是「精神疾病」。
本案引发亚裔社群震怒,也让我们必须重新追问:
--当仇恨被法律淡化,谁的安全才算数?
--当司法无力,社区该如何自保?
*九十天的判决,换来社群的愤怒
2023年5月,75 岁菲裔长者阿玛迪欧.奎恩达拉(Amadeo Quindara)在自家车库遭暴力攻击。全家原以为司法会伸张正义,传达「反亚裔暴力在内华达没有立足之地」的讯息。然而两年后,施暴者在认罪协议下仅被判处 90 天监禁——对受害家庭与亚裔社群而言,这是羞辱,更是背叛。
*从仇恨犯罪到「精神健康事件」
施暴者克里斯汀.伦茨(Christian Lentz)承认入室及虐待老人罪,检方也认定案件具仇恨犯罪性质。但法院最终却接受辩方以「精神疾病」减刑的说法,把整起事件重新包装为「精神健康事件」。这个法律叙事抹去了重要背景:案发前一天,伦茨对奎恩达拉喊「讲英文!」——在许多移民耳中,这句话就是威胁与歧视的前奏。
*精神疾病可以存在,种族仇恨也同样真实
我们必须同时承认,精神疾病真实存在,种族仇恨也真实存在。两者并不互斥,更不能用其中一个去掩盖另一个。奎恩达拉至今仍因脑部出血留下记忆障碍,无法自行开车,行走需人陪伴。比起减刑理由,这位长者的日常困境才是最沉重的事实。社区要问:一桩仇恨犯罪,还要多严重,才能被真正承认?
*当法律无力,社区必须自我保护
本案凸显几个残酷现实:受害者无法对量刑上诉;认罪协议一旦成立,几乎无法推翻;舆论压力往往难以改变法庭决定。因此,我们需要争取制度改革:1. 设立仇恨犯罪最低刑期标准 2. 认罪协议前,检方须与受害者家属充分协商 3. 强化对长者与移民等弱势族群的法律保护。同时,社区也应透过民事诉讼、公共倡议与法律教育,建立自我防护的力量。真正的安全,不是法院施舍,而是社群团结的成果。
*正义迟到,不等于终结
奎恩达拉的家属说:「我们觉得必须继续奋斗。」我们也是。每一次对仇恨犯罪的减刑,都是对少数族群的二度伤害;每一次对长者痛苦的忽视,都是对人性尊严的消磨。即使法庭让我们失望,我们依然可以在社区——站起来、说出口、行动起来。
案发时间:2023 年 5 月
受害者:75 岁菲裔长者阿玛迪欧.奎恩达拉
施暴者:克里斯汀.伦茨(Christian Lentz)
判决结果:90 天监禁(认罪协议)
罪名:入室罪、虐待老人罪(检方认定具仇恨犯罪性质)
争议点:法院以精神疾病为由减刑,弱化种族动机
现况:受害者留有记忆障碍,生活需他人协助
〔文|内华达亚太裔公民权益协会〕
Amadeo Quindara 仇恨攻击案 案件回顾
--时间地点
2023年5月30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 Mountain’s Edge 社区,75岁菲律宾裔退休长者 Amadeo Quindara 在自家车库内与妻子以塔加洛语交谈,遭到邻居 Christian Lentz 无预警攻击,头部重创、颅内出血,伤势严重须急救。
--前兆言行
案发前一天(5月29日),Lentz 曾对 Quindara 夫妇及其朋友高喊「讲英文!」(“Speak English!”),动机迅速引发「仇恨犯罪」的判定。
--指控与认罪
检方以「入侵住宅」与「对长者施暴致重伤」两项重罪,并加注「仇恨动机」起诉 Lentz。2025年4月21日,Lentz 达成认罪协议,以「有罪但精神不正常」(guilty but mentally ill)方式认罪。
判决结果(2025年8月4日)
法院判处 Lentz 监禁 90 天、缓刑 5 年、并须接受 3 年精神治疗;另命其支付7,000 美元作为 Quindara 家庭的补偿。与受害家庭原要求的 4 到 10 年刑期及逾 83,000 美元的医疗与安保补偿相比,判决大幅低于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