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醫藥保健 简体  
邱樂立律師
許晉煌律師
陳冠英律師事務所
王欣律師
徐豫蓉
林雲平
富通貸款
恆興地產
劉平
鵬翔律師樓
楊紅
逻辑商业地产
恆豐銀行
泛宇集團
John Park Law

糖尿伯腳傷難癒合 動脈阻塞惹的禍

2019年01月31日   維加斯新聞報

           72歲紀伯伯本身是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日前因腳底受傷,傷口潰爛發臭,加上全身發燒畏寒,緊急安排急診住院接受清創手術,但術後換藥後發現傷口附近組織一直循環不佳,導致傷口沒有長肉跡象,之後會診心臟科醫師,安排下肢血管超音波檢查,證實為下肢動脈阻塞,透過心導管治療及家人用心換藥後,紀伯伯傷口總算順利恢復。
      還有腎臟病 腳底傷口拖到潰瘍 台灣地區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健康照護的主軸,其中經常看到的慢性傷口,如壓瘡(褥瘡)、糖尿病合併足部潰瘍、靜脈曲張合併潰瘍傷口、末梢動脈阻塞合併潰瘍傷口,經常伴隨一個以上慢性疾病,不僅造成皮膚完整性受損,後續傷口處理與照護過程,更常耗費醫療資源,也造成病患及家屬深遠影響。
      一般所謂的「慢性傷口」,是指任何傷口沒有依照預期的時間癒合,或是停留在某一個癒合過程超過4週以上,多數慢性傷口的發生與病患罹患長期慢性疾病有關,如壓瘡(褥瘡)是因病患身體突出的部位,長期處在壓力之下,沒有規律翻身減壓,再加上外界施加的摩擦壓力(如更換尿布或翻身時的拖和拉)所造成。
      清創仍未癒 會診心臟科才發現 至於慢性靜脈曲張導致的高壓,則會誘發下肢靜脈潰瘍,以紀伯伯這次嚴重的下肢潰瘍為例,不僅是因為糖尿病易引發神經性潰瘍傷口,清創手術後,所安排的下肢動脈檢查,也發現有明顯的動脈阻塞,適時經心導管處理後,才打通下肢的阻塞動脈,讓足部的血流獲得明顯改善,傷口得以順利癒合。
      不同急性傷口 處理要對症下藥 慢性傷口的形成原因、機轉和處理方式,與一般常見的急性傷口不同,臨床醫師需透過系統性的評估病患身體狀況,再與病患與家屬說明照護傷口的注意事項,才能讓傷口慢慢順利復原,過程雖然比較漫長,但才能真正對症下藥,一勞永逸。 (文/鄭旭棠/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閱讀: 32330

推薦閱讀

癌症患者飲食注意 吃下代糖「蔗糖素」會降低療效

暑期高溫襲美 4要點預防健康風險

本週四(6月20日)夏至到來之際,拉斯維加斯和鳳凰城已打破氣溫紀錄,數百萬人處於高溫

FDA:食用優格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8現象恐是男性罹癌警訊 背痛最常被輕忽

憂鬱焦慮失眠 長新冠心理健康亮紅燈

聯邦衛生官員已經發現與長新冠(long COVID)有關的幾個心理健康問題,促使他們

老年人、殘疾人購買「長照保險」 要花多少錢?

如果曾經殘疾或患有慢性病,或與年齡相關的虛弱,你或許需要長期支付自己的食品和衣物費用
李梅 徐豫蓉 劉蘊琦 李昭夏 恆興地產 Cindy zhou 吳維安 楊紅 無限地產 兄妹地產團隊 陳玉蘭 愛家窗簾 UPS Chinatown 區域中心 富通貸款 文道律師事務所 蔡文偉聯合律師事務所 泛宇 陳雲卿  潘憲章 陳冬玲 權威保險-于娟 袁慧菁
新聞報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讀者提供, 如有問題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 維加斯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