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醫藥保健 简体  
邱樂立律師

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50歲患糖尿病等3族群當心

2024年05月25日   維加斯新聞報

     (中央社台北25日電)前公視、華視董事長趙雅麗因胰臟癌辭世,醫師提醒,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缺乏有效篩檢方式,除家族史與胰臟炎是較危險因子,50歲後突然罹患糖尿病者,務必提高警覺。
    公視、華視董事長趙雅麗的家屬今天證實她於21日過世,並表示趙雅麗從去年11月開始對抗胰臟癌,對抗病魔到最後一刻。胰臟癌因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
    胰臟癌早期幾乎無症狀。義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這個癌症長在後腹膜腔,一旦病人開始感到疼痛,或是出現體重減輕、黃疸等,腫瘤往往已經長很大,來不及了。
    再來就是初期症狀容易跟腸胃道疾病混淆。林肇堂表示,胰臟癌引起的上腹痛位置接近胃部,通常是飯後痛,類似悶痛,就算醫師在使用胃藥治療後發現沒有改善,察覺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往往也會先懷疑是不是膽結石、肝臟問題。
    林肇堂說,最令人感到棘手的是,目前胰臟癌並沒有好的診斷工具,常用檢查工具包括腹部超音波等,但胰臟位在腹腔深處,前面有胃及十二指腸擋著,照超音波容易被腸氣阻擋,很難照清楚。
    他還提到,血液檢查中的CA19-9腫瘤標記,常用來評估是否有胰臟癌風險,可是如大腸癌、攝護腺癌及一些非惡性疾病如肝臟水泡、腎臟水泡、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也會升高CA19-9值,特異性不夠,只能作為參考。
    除了家族史及胰臟炎是較明顯危險因子外,林肇堂指出,成人型糖尿病平均在40歲到50歲發病,胰臟癌患者卻是在50歲之後,甚至60幾、70幾歲才罹患糖尿病,而病患並沒有家族糖尿病史,臨床觀察通常1到2年內就會發生胰臟癌,這是可自行留意線索。
    胰臟癌好發於55歲到65歲之間,男多於女。林肇堂強調,容易擴散是胰臟癌的特性,即使腫瘤還很小;他曾收治1名女性高齡患者,腫瘤僅約1公分,卻已是第4期並轉移,所幸開刀治療至今2年復原良好,否則通常發病半年內就會奪命,醫師跟病人都應保持警覺,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效果還是很好。

閱讀: 801931

推薦閱讀

癌症患者飲食注意 吃下代糖「蔗糖素」會降低療效

暑期高溫襲美 4要點預防健康風險

本週四(6月20日)夏至到來之際,拉斯維加斯和鳳凰城已打破氣溫紀錄,數百萬人處於高溫

FDA:食用優格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8現象恐是男性罹癌警訊 背痛最常被輕忽

憂鬱焦慮失眠 長新冠心理健康亮紅燈

聯邦衛生官員已經發現與長新冠(long COVID)有關的幾個心理健康問題,促使他們

老年人、殘疾人購買「長照保險」 要花多少錢?

如果曾經殘疾或患有慢性病,或與年齡相關的虛弱,你或許需要長期支付自己的食品和衣物費用
李梅 徐豫蓉 劉蘊琦 李昭夏 恆興地產 Cindy zhou 吳維安 楊紅 無限地產 兄妹地產團隊 陳玉蘭 愛家窗簾 UPS Chinatown 區域中心 富通貸款 文道律師事務所 蔡文偉聯合律師事務所 泛宇 陳雲卿  潘憲章 陳冬玲 權威保險-于娟 袁慧菁
新聞報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讀者提供, 如有問題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 維加斯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